万里旅行网

现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分析现实人物性格?)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1 14:04   点击:86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读什么史可以了解历史人物性格对行事作风以及对命运的影响?

正史,并且要学习兵法,否则你会产生疑惑

也是也要看,比如裴注就是很有价值的文案,但是要有选择的去相信

二、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有什么区别?

人物形象,诸如伟岸,高大等等。性格特征,诸如乐观,积极等等

由此可见,性格特征偏向微观个体描述。简单来说,人物的性格特征构成就他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是人物形象的表现形式,人物形象是性格特征的高度概括

三、你觉得哪些历史人物具有现代人的气质?

王莽

四、刘备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如果他来到现代,会成为怎样的人?

童年的时候最喜欢刘备,因为他手下五虎将卧龙凤雏厉害极了,这对于小朋友而言简直是万能的存在。可以这么说,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蜀汉的脑残粉吧。

少年的时候开始喜欢曹操,大部分人应该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识,敢于向传统的观点对抗。我少年时期刚好赶上易中天品三国最火的时期,易中天基本上是一种尊曹贬刘的态度,我不仅成了易中天跟曹操的脑残粉,同时还开始讨厌蜀汉的其他人,比如骄傲自大的关羽,脾气暴躁的张飞,匹夫之勇的赵云,吉祥物一样的马超,还有毫无作用的诸葛亮。当时蜀汉我只欣赏一个人,那就是魏延,与他,就是觉得“子午谷奇谋”太牛批了(纯跟风吹的)。

说了这么多该说到正题了,就是随着年龄、知识与阅历的增长,现在的我仍然最喜欢,也最敬佩刘备。不是因为五虎将,不是因为卧龙凤雏,不是因为罗贯中,而是他本身的那种光芒。有人回答说刘备只知道哭,在现代毫无作用,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历史上真正的刘备。真正的刘备,总结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高的识人能力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唯一缺乏的就是战略眼光。这些能力放到现代,就是会有一批为之奋斗的忠实员工,而如果来了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人才,他就能做到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一”。

历史上的刘备,一屌丝尔。幼时吹牛批,门口那棵树“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师从卢植,并没有学什么真才实学,喜欢名牌衣服豪车流行音乐(是不是一个非常现实可爱的人呢)。但是,一般人可能就此混个文凭,而刘备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有非常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识人能力,在这期间他与公孙瓒成为了铁杆哥们,称兄道弟。刘备的第一份工作——平原令——也是靠公孙瓒拿到的。

同时,刘备一出道就拥有了关羽张飞这两位猛将。这就跟现在,你开个音乐公司,就三人,你,周杰伦,林俊杰。关羽张飞凭什么要跟刘备这个屌丝而且还一跟一辈子?就是前面说的,刘备识人能力非常高,同时还有非常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自身可能不够优秀,但是他可以把优秀的人拉拢过来,为自己所用,而且死心塌地。就单这个本事在现代,开个小型的创业公司当个普通的富一代是分分钟的事。

而刘备另一个能力就更为恐怖,也是这个能力让我觉得刘备担当的起“英雄”这个称号,那就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刘备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不过是一个屌丝,在东汉末年,那么多官N代,皇N代(我真不觉得刘备的皇族身份跟刘表他们比起来有啥用),他拼的遍体鳞伤,抛妻弃子。而且还有曹操这一位能力不比刘备差而且还出身更好的对手,他真的拼不过。

但是他就是不放弃,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时候刘备快五十了,不过一县令,他心中却还有抱负,为了这个伟大的梦想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要知道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刘备都快五十了,现在的人二十好几都过上了佛系生活,先主奔五的人了还在为汉室兴旺奔波。在三顾茅庐请到了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诸葛亮之后,刘备公司弥补了原来战略眼光人才不足的窘境,瞬间事业直线上升。

总结来说,刘备放现在,最少也能从屌丝拼出个身价过亿的富一代。而一旦再给他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那就是百亿。

五、分析现实人物性格?

……

一时不知你问的是性格还是反应,问性格要给人物反应,问反应要给人物性格。你这是给了一个性格的扩展词去问性格。就好比如:

问,一个活泼还爱唱歌的人,在不能唱歌的环境里,性格会怎么样?

答,活泼呗。

要话语权的人通常强势,自我,固执。但这仅仅是刻板印象,具体性格要看反应分析。

所以他在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时,性格是“要话语权和决定权”。

六、何为历史人物?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历史是对当今产生较大的影响的事件,那么,历史人物就是历史的主角。

那么关于戈尔巴乔夫,不管他生死与否,他对历史的影响仅限于他从政的那段时间,而现在他已经淡出历史。至于现在他每天到哪个公园散步,或者是死后葬在那个市的那个陵园,这不是历史学家关心的问题。

但是,如果这时戈尔巴乔夫因为什么事情,引起一场举国大游行,这时可以说,他重新回到了历史的舞台,再次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的历史人物的实体。

所以总结一下,只有影响历史的人物,在他影响历史的时间段,才称得上是历史人物。

七、喜欢历史的人,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或者说,经常看历史类的书籍,对你的性格和思维逻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高中加历史的学生,我认为历史对我思维最大的影响,在于意识到不应偏颇地从单一观点、立场、身份、角度看待问题(但人总难能看到全部的,只能尽量全面),凡事会注重时代、背景等客观因素,也不喜欢苛求人物,认同人作为复杂矛盾体的存在,开始打心底尊重万物存在。于是我最大的感受是变得沉默了、愿意心平气和了,也不再固执己见。比起发表独一观点,我更乐于观察各种人事物,了解不同的人的想法——也是深谙自己学识寥寥、见识浅薄,遂不敢肆意妄言。简单地说,性格是变得温和、宽容了吧。但是任何思维或性格的成因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也有我个人经历和环境、个体情况的因素。实际上历史对我性格的影响应该不大,至少远小于思维模式,成长环境因素占比更大、或者是在前。


关于历史思维,举几个实际有失偏颇、不那么历史的小例子,且作一乐。


如何评价xxx?(典型的可以了解一下《筹议海防折》或者梁启超大爷全集,或者中西文化论战,或者清朝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于火车的看法,或者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于孔子的不同看法)

一般人:持积极/消极的态度

一般学生:分别从积极/消极层面分析(一分为二)

历史学生:xxx之所以如此在于时代背景/思想/角度/身份/立场/眼界/目的……(总之不轻言对错,只分析讨论为什么、可能带来的影响,还要观点+史实相结合)


再比如,看到“远东”这个词。

一般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我中国威武!

历史脑:这是西方中心论。


听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一般人:我中文博大精深。

历史脑:这话过于绝对了。对于母语不同者,结论也应当有所差异。(内心os:西方中心论影响深远)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一般人:是!

历史脑:近代以来严复《天演论》带来的进化论世界观影响深远……


伟大的文豪X影响世界!伟大的政治家Y改变世界!

一般人:崇拜脸/哀叹自我渺小

历史脑:典型英雄史观。


逛历史博物馆

一般人:(仿佛沐浴在历史圣光中)拍照。/这段历史我知道!

历史脑:它由A导致,影响了B。虽然它本身是XX,但跟另一XX有所关联/相似。

(表现在题目里就是在探讨近代中国的情况时应从国内/世界的背景分析而不是问中国只答中国诸如此类;想到西方的轴心时代是否能想到同时代中国在百家争鸣?)



• • •

实际上这些事例比较具体和狭窄了,对“一般人”、“历史脑”的定义也流于绝对化、片面化、狭隘化,还望诸位包涵。但无论如何,背后我的思维其实主要是“不随意论断”“不轻易笃信”“寻找事物的关联”。即使是阅读史书的时候,也不会任自己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会思考他这样写的缘由。而孟子早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虽然不“论断”、不“笃信”,但作为有自我的个体我有自己的三观,所以我不至于摇摆不定,但现在我也能容忍别的三观的存在了。用历史的思维解读别人的行为——考虑为什么而不是对错,会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由此可见我对历史思维的定义其实是换位思考客观审视相对而不绝对(选取参照,比如横向、纵向比较)、理解而不苛求。诚然,不止历史,在诸多学科里我认为这些思维都有相通、可取之处,特别是社科类。除了提到的各种观之外,历史还有自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延伸出的“多重证据法”的考证手段,这种“孤证不立”的思想,在法学上也有。其实还有一点历史思维应该是“洞悉本质”,但这种东西太难说绝对习得了,不确定性太大。就算你明白“儒表法里”,看“清”了千年儒学演变的过程,但不代表你就敢对现实指手画脚~一叶障目的叶是自身所处背景和立场等(人作为主体摆脱不了自身背景,即绝对主观性。纵然有“超脱时代”之说,但也可以说是“时代必然”,无非角度不同。)。何况落入“相似”的思维定势的境况也是值得提防的,就是说,要时刻养着一只猫才行~(笑


当然,也有不好的方面,比如历史和语文考试接壤的时候偶有状态没调整过来的尴尬处境,致使作文用历史小论文的固有思维和平冷调调写了,是要扑街了(历史小论文不常带任何情绪化用语和各种修辞或文学性较强用语的,而且惯常秉持怀疑精神,好吧主要是我事多儿……)。不过我认为实际上更不好的方面在于,这可能会让三观不稳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没有自己的想法、被历史浩瀚吞没而觉虚无,或是被固有思维限于囹圄之中——这种情况倒不局限于历史思维,专业人士大多易陷于此困境。但我以为,优秀的历史思维,应该跳脱历史——意识到自己是“马后炮”,懂得不以经验论断,不仅是过去,更该对当下宽容、理解、谦逊——它左右我们无法完全洞悉的未来(历史不是神棍,中国古代历史政治性强是出于其本身背景、特性和目的等,它也有其自身史观,这只是历史的一部分),让思维上升到更高层次、运用更广泛,这才更具普遍现实意义。我认为解决问题重过评判对错,因此更需讨论“为什么”。不论“全局”,光是“下一步”对绝大多数人就已经很难把握得当了。个体之于时间也是微渺之极,时间的长度不是三维生物能轻易染指的,不如着眼实际的当下和有限的未来(即使是五千年也是有限的未来),即要设定合理的全局范围,而后才是分析过去和当下、设想未来,再草拟大略步骤。从古至今,没有谁真的开了上帝视角,历史有无数的意外,非人力所能囊括(所以我本质上也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毕竟虽然同时选修历史和物理,我不会说是历史思维影响了我的物理思维,只会说我的物理思维影响了我的历史思维。)。我们不过是截取某一段历史来分析,人为设置始末点、限制可视界线,这亦是相对。同为历史爱好者,因为学习方式、所受影响不同,自也有不同思维,可以认为是“派别”之分。我也只能论述我的历史思维。(顺带一提,在现行全国版以及大部分教材中,由于众人皆知的原因唯物史观高于其他一切史观,历史的进程是呈螺旋上升,所以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的思维模式存在趋同性比较强的可能。并且,之后依旧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全国历史教材也将统一。我个人不喜此事就是了。)


(话说我这很典型的一分为二了233

从多方面考虑影响写下来就太累了毕竟我真的就只是想随便写写的??)


高中历史老师曾经对纠结一道选择题不休、甚至逐字抠解那段文言文力争的我讲过这样一句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字字入心,这八个字只一遍我就记住了。孔夫子固为圣人哉(但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话说就是糟粕于我于周王于嬴政也是不同的。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认为这句话适用性很广,人再难逃脱当下的主观。而我很喜欢的一张历史照片是希特勒慰问儿童的画面——绝不是喜欢场面,而是因为:照片不一定能反映历史事实,但却能反映拍摄者的意图。


此间历史思维,远胜于一切历史故事本身的精妙。


历史的基本功是:分清历史事实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历史初学者的随性漫说,供诸位参考指教。


身缚俗世,我也难免于主观性,偏颇也好、片面也罢,我终归很感激这份思维的礼物——不是 greek gift,这是整个高中对我最有意义、最深远的的影响之一。

八、谁能很好的总结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国志各传之后都有言简意赅的评语。感觉还是比较客观的。题主不妨多看看。

九、写小说如何正确的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小说:干就完了》第2集——性格特点1分钟搞定


如何正确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她说,性格划分有很多方法,但兼具直观与效率的是德国哲学家斯普兰的“性格六分法”,只需1分钟就能搞定性格特点。


斯普兰认为社会生活有六个基本领域,人会对某一领域产生特殊的兴趣和价值观。据此,他将人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

1、理论型性格:朝闻夕死,慢条斯理,高谈阔论,淡泊名利。


2、经济型性格:贪得无厌,见利忘义,锱铢必较,唯利是图。


3、审美型性格:美益求美,置身事外,独善自养,孤芳自赏。


4、社会型性格:助人为乐,一腔热血,福国利民,脚踏实地。


5、权力型性格:争权夺利,独揽大权,颐指气使,鸡尸牛从。


6、宗教型性格:安贫守道,坚贞不渝,心软意活,慈悲为怀。



写小说时,一个人物身上可以具有多种性格特点,但要以一种性格特点为主。

举栗子《西游记》。

唐僧具有宗教型、社会型、理论型的性格特点,以宗教型性格特点为主。

孙悟空具有社会型、权力型、审美型的性格特点,以社会型性格特点为主。


举栗子《水浒传》。

宋江具有权力型、社会型、审美型的性格特点,以权力型性格特点为主。

鲁智深具有社会型、宗教型的特点,以社会型性格特点为主。


总结:

性格划分有很多方法,但兼具直观与效率的是德国哲学家斯普兰的“性格六分法”。

1、理论型性格

2、经济型性格

3、审美型性格

4、社会型性格

5、权力型性格

6、宗教型性格

写小说时,一个人物身上可以具有多种性格特点,但要以一种性格特点为主。

例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同时具有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社会型的性格特点,以理论型性格特点为主。这使得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层次丰富,更加立体。

综上,运用斯普兰的“性格六分法”,只需1分钟就能搞定人物性格特点。

体育老师对我说,写小说,别想太多,干就完了!


黑门山:写小说:干就完了 (1~4)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