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你最喜欢中国历史上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8 02:12   点击:76  编辑:yyns   手机版

毫无疑问,曾国藩,近代三百年以来汉人第一人,晚清中兴第一人,自三藩以后唯一封侯的汉人(一等毅勇侯,咸丰帝夸下海口,打下金陵,可以封王,后朝廷有所忌惮,改封一等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可看下面几条,历史上有谁能够全做到?

1,创立湘军,翦除太平天国,覆灭异教,匡扶社稷。

2,设立幕府,招揽人才,识才爱才,提携后学。一手扶持李鸿章,助他走上历史舞台。一手推荐左宗棠,渐为朝廷重臣。晚清三杰曾左李,其中两人,出自他的提携。更为数之不尽的地方大员,源出湘军集团,地方实力派崛起,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中枢权力衰落,为数十年以后清王朝覆灭埋了伏笔。同时,大量湘勇有了劫掠之财,卸甲归田后,买田置业,有了经济基础,湖南形成了浓郁的读书向学风气,湖南时势大变,为晚清至民国,湖南的人才兴盛、名人辈出奠定了基础。

3,大力推动洋务运动,加速了旧时代工业化进程,促使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开滦铁厂等官办企业的成立。

4,开办京师同文馆,主导幼童留洋,为以后储备了大量具备新思维、有西方科技知识的人才。

5,师出古文桐城派,革新晚清杂文之风,系晚清理学名臣,留下书信、文牍、曾国藩家书等修身齐家的传世经典。

6,年轻时好淫色,后改学理学,重视操守品行,终身只有一妻,相敬如宾。(貌似暗纳一妾,不过早殇)。

7,见识深远,明辨局势。自知国力衰弱,不可轻言战事。为保江山安宁,平息天津教堂案,被有勇无谋的清流派抨击弹劾,忍辱负重,牺牲名节,为朝廷背黑锅,留下历史骂名。(他的学生李鸿章,一辈子自诩糊裱匠,也是为朝廷背黑锅)。

8,想不起来了,大家看曾国藩的挽联吧: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毛泽东和蒋介石,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不约而同地推崇曾国藩,可见,英雄识英雄!晚清困境,真正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天朝王国跌落为东亚病夫,政治上外有西洋列强的瓜分,内有太平军起事的搅局;经济上通商口岸打开,外国货物长驱直入,经济空虚民生凋敝。这个内忧外患的大时代,是以往的历史人物绝不会遭逢的,它不同于内部诸侯争霸的平天下,也不同于朝局稳固的治天下,而是夹杂期间,是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性从上而下地面临着沉重地危机。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做了哪些事?有了哪些影响? 相比,出谋划策辅助君王夺取天下,或者是太平时代革新政务,曾国藩所处的历史时代更加困窘和能发挥的政治空间更加偏狭(尤其是满人朝廷的猜忌和防范之下)。仅仅只谈看问题的气度、格局、见识而言,他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幼童留洋、洋务运动等等举措,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思想僵化、抱残守缺的封建时代,可以说,已是无人能出其右。气度宏达、格局恢弘、见识深远,历朝历代的英雄人物,有几人能比之?

49年建国之后,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从阶级立场出发,对曾国藩的历史评价,长时间地有意的回避、淡化、压抑,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说点题外话:晚清的清流派与实务派。清流派占据道德制高点,谈论朝政,凡事单凭一理字,空谈国事,博取清誉,裹挟民意,虽说从立场上站得住脚,但看时局却迂腐不堪,目光短浅,于国于民,益处聊聊。复杂的时局中,不是一个理字就行得通的,也不是喊着口号就能化解问题的,政治家听取广泛声音是好的,但也应该从若干种方案中,选取最合理最现实的,从大格局中考虑问题,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必须求得社会总收益的最大化。 具体案例可见:晚清时,天津教堂案的论争,洋务运动的论争,甲午战争之前的举战派与求和派的论争。

纵观,历史中数之不尽的风流人物,论功业,格局,见识,才干,谋略,胸襟,品行,操守等,综合起来,我推崇曾国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