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来说,比较推荐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人物传记小说。比如度阴山老师的历史人物传记系列。初中生和高中生看看也是很有利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
上海读客出品,无论是书籍的封面设计,还是内容的质量,个人认为都还是不错的。下面简单分享一下度阴山老师的人物合集系列书籍。
《度阴山帝王将相大全集》收录王阳明、曹操、秦始皇、刘伯温、张居正、曾国藩、成吉思汗、朱元璋等八位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帝王将相,通过讲述他们的传奇生平,剖析古人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
别人四处抢地盘,朱元璋却一心一意拿下咽喉金陵,确立根基。
大家都在忙扩张,朱元璋却忙着恢复农业生产,巩固大后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对手各个称帝称王,朱元璋不务虚名,闷头发展,静待时机,击败所有对手。
翻开本书,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靠这“九字三训”稳扎稳打得天下!
曹操一生经历大小六十余战,十次死里逃生,三次遭遇兵变,两次差点被暗杀。
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逆境,曹操都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用豁达的笑容感染下属,带领他们扫平群雄、奠定霸业。
人们读《三国演义》,总觉得曹操是个计谋百出、百战百胜的军事天才,但如果我们纵观曹操一生,就会发现其中全军覆没、死里逃生的经历比比皆是。这些经历中的任何一次,都能轻易将绝大多数人打入绝望的深渊,但曹操每次都能重整旗鼓,用乐观的笑容面对一切逆境,带领手下扫平群雄,奠定霸业。
这是一部枭雄曹操扫平群雄的争霸史,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屡败屡战,扭转逆境的励志史。
秦始皇一统天下、成就千古一帝的秘诀是他那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面对六国联盟、匈奴入侵、百越蛮夷,他远交近攻、修建长城、挖开灵渠,凭借打破常规的战略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
面对百家争鸣、法令难行、地方割据,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建立郡县,凭借前人未想过的政策实现中国历史上头次大一统。
为了打造一个万世一系的大秦帝国,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制度与政策。虽然他的帝国只维系了14年,但他的这些制度却成为后世所有帝王将相参照模仿的对象,影响古代中国政治长达2000年。
23岁初入官场,张居正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理想主义者,却在亲历腥风血雨的内阁斗争后,痛悟了什么是政治,从此踏上一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道路。
他不顾同僚鄙夷,勾结太监冯保,登上首辅之位,赢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为改革大业铺平道路。他通过大收贿赂安抚戍边将领,起用贪官殷正茂平定西南叛乱,彻底解决由来已久的边疆兵患。他趁皇帝年幼,以帝师之名独裁擅权,一改官场颓靡习气,使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以辞官为由,胁迫小皇帝下旨,将反对者一一铲除,从而顺利推行新政,一举扭转帝国财政危机。
只要有助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张居正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义与否。这让他一方面成为政敌眼里卑鄙的弄权小人,一方面又成为百姓心中伟大的救国英雄。
翻开本书,领略大明帝国张居正如何不择手段救天下。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
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吓得朱元璋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
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进入小密室悄悄商议大战鄱阳湖、兵围苏州城,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以绝对的弱势一次次大获全胜。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棋局,按照刘伯温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着。
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解心学四句教,所有的困惑将变得清晰,所有的犹豫将变得果断。
王阳明写给家人的心学课!于修身、持家、教子、读书、立业中,娓娓道来日常生活中的知行合一要诀。
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很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过。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点。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打下的蒙古帝国地跨欧亚,是世界历史上庞大的帝国,极盛时期版图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今天的匈牙利、波兰、俄罗斯、韩国都曾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他9岁丧父,又连遭族人、部众的抛弃,从贵族之家坠入痛苦的深渊,险些在荒原中饿死;
六七年后,被死敌泰赤乌人生擒,死里逃生,重回流亡之路,几年的积蓄毁灭殆尽;
41岁时,早已统一蒙古部落的成吉思汗却再次溃败,只剩下19人追随左右……
然而,成吉思汗却凭借他惊人的意志,顶住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榨取敌人的经验、力量,以更强大的自我卷土重来;通过不断的浴血奋战,以极少的兵力横扫欧亚大陆,创建了世界上庞大的帝国——蒙古帝国。极盛时期的蒙古帝国覆盖了当时的半个世界,将40多个国家、720个民族一一收入囊中。
《成吉思汗 意志征服世界》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更是一部成吉思汗的个人征服史。
翻开本书,在热血沸腾的世界征战中,领悟一代世界征服者朴实的征服之道。
从这八位历史上知名的帝王将相中,我们能学到八种可贵的品质。读帝王将相传记,这一套是很让我喜欢的系列。翻开帝王将相的传奇生平,领略古人的谋略智慧。也推荐给喜欢历史、喜欢人物传记、喜欢拓宽知识面的你们!
最后,引用《旧唐书·魏徵传》里面的名言来作为结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