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历史人物介绍小卡片怎么做的(如何很好的介绍一个历史人物?)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9 12:30   点击:230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老一辈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常说的做卡片,到底是指什么卡片,卡片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照片可以看一下?

最新出版的《史念海读史札记》中,有老一辈学者所做卡片的实物照片:

图片来自公众号“辛德勇自述”,可以看到,卡片一般分三部分:

一、提要,这一部分一般只有几个字,也就是我们常看的各种札记体中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对下面史料做一个概括或者标注重点,方便以后使用,例如第一张图片的提要就是两部分“太守将兵”“太守畏懦死”,第二张图片则只有一个“汉驿置”,以后在写相关文章时,便可以直接用;

二、书目章节,这个算是一个粗略的索引,一般是缩写,例如第一张卡片中的“后,桓纪”,便是指该段史料来自于《后汉书·桓帝纪》;第二章卡片中的“汉,田儋传”,也很明显,来自于《汉书·田儋传》。

三、史料排比,将不同史书中的史料排比到一张卡片上,以起到支撑“提要”或者论点的作用。

“卡片”是很多老一辈人治史的必备工具,例如“小卡片之王”吴晗:

由明史、明实录、李朝实录到野史小说,吴晗在离开清华大学前积累了几万张摘抄资料卡片和大量的札记。

使用“卡片”最为人所知者当属吕思勉。杨联陞在致陶晋生的信中便说;

老辈中用卡片最得力的,我要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他的几本大书,貌似堆砌,实有见解;钱宾四、赵元任先生早年(小学年龄?)似皆曾受教于吕先生。我最近收到吕翼仁先生寄赠诚之先生遗著(史学四种)小册,颇有独到之见。

钱穆在回忆恩师之时,也特意提到了恩师的“材料卡片”:

余又屡去其(吕思勉)沪上之寓所。抗战时开明书店曾邀余作国史长编,余介绍之于诚之师,得其允诺。已有分编成书。乃诚之师案上空无一物,四壁亦不见书本,书本尽藏于其室内上层四周所架之长板上,因室小无可容也。及师偶翻书桌之抽屉,乃知一书桌两边八个抽屉尽藏卡片。遇师动笔,其材料皆取之卡片,其精勤如此。

但是,也不是所有学者都赞成这种“卡片学问”,钱钟书对“卡片学问”便极为不屑,在《谈交友》一文中,直言不讳道:

时髦的学者不需要心,只需要几只抽屉,几百张白卡片,分门别类,做成有引必得的‘引得’,用不着头脑更去强记。但得抽屉充实,何妨心腹空虚。最初把抽屉来代替头脑,久而久之,习而俱化,头脑也有点木木然接近抽屉的质料了。我敢预言,在最近的将来,木头或阿木林等谩骂,会变成学者们最尊敬的称谓,‘朴学’一个名词,将发生新鲜的意义。

这种不屑,甚至延伸到了其小说《围城》中:

到第五天,李梅亭的铁箱还没影踪,急得他直嚷直跳,打了两次长途电话,总算来了。李梅亭忙打开看里面东西有没有损失,大家替他高兴,也凑着看。箱子内部像口橱,一只只都是小抽屉,拉开抽屉;里面是排得整齐的白卡片,像图书馆的目录。他们失声奇怪,梅亭面有得色道:“这是我的随身法宝。只要有它,中国书全烧完了,我还能照样在中国文学系开课程。”这些卡片照四角号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鸿渐好奇,拉开一只抽屉,把卡片一拨,只见那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文。鸿渐觉得梅亭的白眼睛在黑眼镜里注视着自己的表情,便说:“精细极了!了不得——”自知语气欠强,哄不过李梅亭,忙加一句:“顾先生,辛楣,你们要不要来瞧瞧?真正是科学方法!

据说,李梅亭式的卡片,可能嘲讽的就是吕思勉。

余英时也是不喜欢用卡片的学者,虽然他没有像钱钟书一样对“卡片学问”进行讥讽,按照其学术王汎森的回忆:

在我中学生的时代,台湾正流行一种做卡片的运动。如果我的记忆没错,当时的名称是“中央卡系”,我也曾受这波宣传的影响,以为“卡系”是一点就通的治学利器。而且一般从事历史研究的人为了辅助记忆力之不足,往往也比较系统地做卡片。我所认识的一位杰出的经济史家,如果忘了带他的制式卡片,是不进善本书库读书的。因此,我曾好奇地问过余先生是不是做卡片。他说,除了早年为《后汉书》等做过一整套卡片外,基本上是只记笔记,不作卡片。而且如果我的观察没错,余先生读书也不太画线,与毛泽东“不动笔不看书”至为不同。甚至上讨论课时,也不大抽笔记下学生报告的重点。好似他的脑袋中有那么几个匣子,有意义的材料会自动存在里面,等他开口评论时,只要依次打开那几个匣子就行了。

卡片式治学方法,是需要注重方法的,在对一本书或者一段历史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之前,贸贸然上来就做卡片,容易事倍功半,就如黄永年所说:

不抄卡片。不是说绝对不要抄,而是说在看书时一般不要抄。因为看书时你并没有想好要写什么文章,研究什么课题,从书里抄什么资料好呢?我上高中二年级时就吃过一次苦头,当时下决心要通读《资治通鉴》,而且还准备做一套《资治通鉴》的资料卡,可抄起来这条也好像有用要抄,那条又好像有用得抄,这么边看边抄一部《资治通鉴》不知得看到哪一年,结果是废书而叹,连《资治通鉴》也看不下去了。到暑假里换看《通鉴纪事本末》才重新提起了兴趣,《资治通鉴》迟至大学里才读,当然没有再做死抄卡片的蠢事。卡片要到确定了课题去收集资料时抄,如嫌卡片贵,用普通白纸或小本本替代也可以。

最后,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卡片学问的,不过我一般是书籍上批注加电子摘抄,抄得很粗略,例如我看完《全明文·一》之后,不仅书上画了很多记号(主要觉得很爽),还形成了一个电子文档:

这在以后我进行文章书写时,会很有用处。写文章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明明看过相关史料,书翻遍了也找不到,那种感觉,相死……

二、如何很好的介绍一个历史人物?

看切入点。或者先大体,再具体。或者按时间从小到大。但是既然是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说明出处,要准确清楚。不然随便手机上一查不对,那就呵呵了,整个都会印象垮掉。

三、想尝试做关于历史人物的视频剪辑,请问如何寻找素材呢?

我经常使用的一个视频素材网站,里面有许多视频素材,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历史人物视频素材

凌点网以分享免费高清视频素材为主,平均每月都有数百万的用户,好用的高清视频素材网站,主要内容有:城市风光视频素材、工业农业视频素材、金融商业视频素材、人文艺术视频素材、人物生活视频素材、体育运动视频素材、医疗教育视频素材、自然世界,历史人物等视频素材。

AE模板素材-AE模板资源站提供最新最实用的精品,AE模板视频素材专业免费下载 -[凌点视频素材网]

四、做好一个介绍历史人物的PPT应该要将这个PPT分为哪些内容?

无外乎个人信息,人物事迹,历史评价

五、请问怎么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像做成卡片?

这个不清楚

六、要写本科毕业论文,考古专业的,老师让做器物卡片,要怎么做呀?

做器物卡片,是十分必要的学术训练,你所在的学校考古还是很棒的,现在好多研究生甚至博士都不做卡片。

做器物卡片是重新梳理原始资料的方法,多以单位为基础做卡片,主要用于类型学排队。

举例来讲,H12出土有陶鬲、鼎、罐、壶等很多器物,卡片就是将H12出土器物归到一起,可以是一张卡片,也可以是多张卡片(器物太多,一张可能放不下)。一个遗址的单位都做完之后,按照层位关系将不同单位的卡片一摆,同一类器物是否具有演变规律,演变规律为何便一目了然。

初步了解演变规律后,拿着没有层位关系的单位卡片,可以很方便的运用横联或桥联法将单位归入不同的发展阶段。

卡片内容一般包括:遗址名、单位名、出处、器物图(同类器物放一块儿)、器物关键特征(如陶质陶色、纹饰、尺寸等)、相关层位关系等信息。如一单位有多张卡片,还需标上一共几张,这是第几张,如1/3表示一共3张,这是第一张,便于后期查找卡片,以免遗漏。

七、求关于世界各个国家历史人文介绍的纪录片!感谢!?

每个国家? 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纪录片是不存在的。

不过看看百科全书可以了解一个大概。然后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有些地方,国家已经没了,但有历史有人文。

八、给历史老师画一个教师节卡片,画什么画比较好?

献芹

九、有哪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历史人物传记及其代表作推荐?

中国通史(傅乐成)我大概10岁左右看的,7岁小孩如果有基础应该看得懂,没基础你可以让他先看一些演义(西汉演义)然后史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