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接触到了“心理传记学”这一概念,到现在为止,也断断续续的看了不少与此相关的书籍。与心理传记学的缘分,其实说起来起源于我厚颜无耻的为了凑学分而选修了舒跃育老师的“历史人物的心理传记分析”(这门课在当时就已经是西北师大很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了)。然后就在这样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沉浸其中了。
现在的主流心理学主要关注于神经生物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是对零散的、单独某一个方面的、更加细化的心理的研究,当然是没有办法全全面面的、完整的研究某一个人的一生心理发展及其对人生的影响。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目前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以及对“人”这一概念的平均化的特点。当然,各种研究取向自然有它自己独到的美丽之处,而心理传记学,如其名所示,就是心理学+传记的这么一种学科。当然这样一来,也就限定了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不是广大的人民,而是那些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物,或为英雄领袖,或为奸佞罪人。
在此,我想起了老师在开篇给我讲过的一句话:研究心理传记学,要有敬畏之心,不可狂妄。大约是我们所研究的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影响了世界历史。
心理传记学是精神分析渗透到人物传记领域后形成的学问,如果论开创之作的话应该是弗洛伊德的《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就准确的心理传记学的定义来说,是指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单个人物生活史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并最终实现通过验证或构建新的理解人类动机进而理解人性的理论。对我来说,简单一点,就是研究某个特定的人(我们称之为“传主”)来理解和解释他的行为,他的经历对他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又进一步使他做出了什么影响他人生的决策。鉴于我还入门尚浅,对构建理论相关的问题就不讨论。
研究心理传记学具体要做些什么,归到大类里面来说就是两样:阅读+思考。
首先从最重要的一步——传主的选择开始,即你要选择你想要研究的这个人是谁,对他先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提出“悬疑性问题”。这个悬疑性问题要如何选择,大概遵从以下三点:
1.常人难以理解之处(诸葛亮为什么在当时困难的境况下无论如何都要北伐?)
2.生命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小布什的早年生活与他后来的成功)
3.生命中让人惊奇的地方 (武则天怎样当上了女皇)
当然,对于传主的选择,也有一些建议,最好是选择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历史进程或者某一个领域发展(譬如被尊称为恐怖小说鼻祖的爱伦·坡)的“非凡人物”。这样的选择主要有两个好处,首先,方便你寻找资料,不论是传记、历史资料还是信件,尤其是幼年资料,这在后期的研究中非常重要,其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沉淀,人们对传主的评价也不再是偏激的或是一边倒的(譬如近年对曹操的研究和评价)。
之后就是寻找以及选择研究资料,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资料你都能拿来用,像是野史或是没有经过考证的、出处不明的资料,拿来研究自然是不靠谱的。对传记资料,如果有多个人写的多个版本最好是比照着读。如果能找到传主的通讯信件资料也很有用,可以更加直观地去从字里行间感受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他的想法之类的(像是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件就很有参考价值)。这个时期就是大量的阅读以及做好记录!如果要写论文的话,在文中如果提及到资料,到时候再一个一个地回去寻找非常痛苦,所以前期最好有个记录,在哪个书上或者文献上看到了哪些自己用得到的东西,记录好题目、页数、作者等等等等。
最后就是功成名就的一步——写你的研究报告啦!鉴于写作个人有个人的喜好以及文笔风格,就不做讨论。如果有什么细节问题可以再问我。
最后就是推荐心理传记学研究必看的书《心理传记学手册》作者是威廉·舒尔茨,国内有中译本。这本书介绍的很细,包括很多理论和研究,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还是去看看比较好。
前文提到的《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作者弗洛伊德,这本也有中译本,我手上的是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张杰等译。
以及最好了解并熟悉精神分析的理论,鉴于去啃大部头的弗洛伊德全集不靠谱,推荐看《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有中译本。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者挑战啃完全集。
同时还有心理传记学中的不得不提的经典之作《希特勒的心态——战时秘密报告》,作者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沃尔特·兰格,这本书中央编译出版社应该出过中译本。
讲的是二战美国军方秘密聘请心理学家,利用大量资料,对希特勒的个人心态和行为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作者深刻地指出,应当“倒过来”阅读希特勒的历史:他的强悍是由于他太软弱;他的歇斯底里是过于抑郁的结果;他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其实正是掩盖紧张、扭曲和创伤的情感慰藉。该报告自1969年解密后,就成为实用心理分析的经典之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