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举正史上面提到过的吧 : 都来自于百度百科
是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
文学家的合称,包括: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
建安时期除曹氏
父子(即
曹操,
曹丕,
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
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
诗、
赋、
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
贡献。
竹林七贤
指的是
三国时期
曹魏正始年间(240-249),
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及
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
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
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韩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贤名义考辨》(《
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僧徒解经的格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义”之说不足为信③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对“竹林”进行实地考证的学者大都不出以上二说,但尚存
疑虑,并未真正地解决问题。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
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八骏
刘表 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
张璠汉纪曰: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恭)〔公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八顾。
汉末名士录云: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
《三国演义》第六回:“ 荆州 刺史 刘表 ,字 景升 , 山阳 高平 人也,乃 汉 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参阅《三国志·魏志·刘表传》。
《后汉书》亦载表与同郡张俭,号为「八顾」。所述七人各异,而《演义》罗氏取后者
一龙
东汉末年三位
名士合称为
一龙:
华歆(
龙头),
邴原(
龙腹),
管宁(
龙尾)。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是指
三国时期,
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
前将军张辽、
右将军乐进、左
将军于禁、征西
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
将军徐晃。
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马氏五常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
荆州,辟为从事。( 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气。
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征辟他为从事。)
四世三公(勉强也算吧)
《三国志·魏志·
袁绍传》记载:汉代
袁安在汉章帝
刘烜时为司徒,儿子
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
袁逢为司空,
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另外《后汉书·杨彪传》也记载: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
东京名
族云”。
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皆为汉末四世三公的大族。
四聪八达
《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当世俊士散骑常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西园八校尉:
(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史实模式分割线===============================
===========================假想模式分割线===============================
三国演义里的:
五虎上将 : 关张赵马黄
卧龙凤雏 : 亮亮和统统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张国良三国评话里的:
河北四庭柱 : 颜良 文丑 张郃 高览
火凤燎原:
水镜八奇(baidu到奇怪的东西了没) :
其它游戏里面为了凑卡片收集,搞出来的讲法我就不列举了,会玩坏掉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