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从哪几个方面?
选自百度:(1)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要件。
(2)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3)必须坚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任务的历史作用。
(4)必须坚持用全面分析与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讲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二、有没有好的写历史人物的绝美作文?
历史上写竹子的最美文章是?——郭谦的《竹赋》
悠然
描写竹子的古代诗歌名篇很多,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孟郊的《苦寒吟》、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宋代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清代郑板桥的《新竹》等等。
但专门写竹子的美文(白话文)几乎没有,唐代蒋防创作的一篇散文《湘妃泣竹赋》是文言文,清初诗人吴兆骞创作的一篇《竹赋》,也是文言文。其他古代文人写竹子的散文也是文言文,当代人读起来比较难理解。
北京文化学者郭谦写的《竹赋》,是白话文,诗歌般的语言,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清新靓丽,该文2013年曾被语文出版社选入诵读教材第八册。
《竹赋》原文:
竹 赋
郭谦
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秀;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爽,竹令人清。
竹,非花非草非木。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如浩然正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春夏秋冬不可无竹。
阳春,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能缺少勃勃生气的竹林呢?青翠的竹子,在春雨里窸窸簌簌低语,满目都是水亮亮的清一清影、清光、清声、清韵、清凉、清香,温柔的泥土也添加了一层迷人的景色。
逢夏,老竹新篁,绿荫可人,疏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远望,可以近观,可以团坐。听虫鸣、闻鸟语,获一片悠然自在之心境。
秋至,寒风咧咧,群芳落尽。竹,摇风弄雨,铿然有声,富有生命的弹力,不媚不俗,不卑不亢,凌然有君子之风。
冬来,大雪冰封,万物萧瑟。竹,挺拔如常,新笋在冻土下萌生。每根竹子的使命都是不息地生长,去捍卫大地的四季。
竹,临风不屈,过雨不污,迎电不惊,遇雪不断……无论在荒山野岭,无论在池潭田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能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始终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其色彩、其身躯。
竹,虚心、有节、挺拔、正直,四时如一,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渗发着民族精神之情韵。难怪为世人所喜爱,被历代文人所痴迷。宋代文豪苏东坡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生要像竹子那样保持如一的节操,在风雨中挺拔高洁,在逆境中百折不回,在危难里大义凛然。以淡泊明其志,以宁静修其远,留住清气荡乾坤。
人生如竹可鸣笛曲,人生如竹可入诗画。
——写于2006年5月7日大千书房内,该文2010年被《神州》杂志选用,2016年编入郭谦《甘泉清音》散文随笔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