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特有物种?
个人对苏州特有物种的理解如下:
1、特产类: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苏州碧螺春茶、苏式糕点、苏式糖果、苏州鸡头米、太湖三白(白虾、银鱼、莼菜)、苏州大米等;
2、人文建筑类:苏州园林、苏式盆景、苏派建筑等;
3、文化类:苏式教育,苏州的文人、状元、进士等,其中明朝江南四大才子。还有很多很多苏州特有物种
二、碧螺春的茶叶文化
茶道
碧螺春茶茶艺(上投法)
器皿选择
玻璃杯四只,电随手泡一套,木茶盘一个,茶荷一个,茶道具―套,茶池一个,茶巾―条,香炉一个,香一支。
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通灵
2.涤器――仙子沐浴
3.凉水――玉壶含烟
4.赏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涨秋池
6.投茶――飞雪沉江
7.观色――春染碧水
8.闻香――绿云飘香
9.品茶――初尝玉液
10.再品――再啜琼浆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游三山
解说词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烟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吴越,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的贡茶。新中国成立之后,被评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并欣赏碧螺春茶茶艺。这套茶艺共十二道程序。
1.焚香通灵
中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这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2.仙子沐浴
今天我们选用玻璃杯来泡茶。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我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3.玉壶含烟
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请看这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称之为“玉壶含烟”。
4.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请大家传着鉴赏干茶。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生产一斤特级碧螺春约需采摘七万个嫩芽,你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6.飞雪沉江
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
7.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8.绿云飘香
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这道程序是闻香。
9.初尝玉液
晶饮碧螺春应趁热连续细品。头一口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10.再啜琼浆
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满口生津。
11.三品醍醐
醍醐直释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12.神游三山
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唐代诗人卢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后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茶歌》,他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后,请各位嘉宾继续慢慢地自斟细品,静心去体会七碗茶之后:“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绝妙感受。
关于品鉴碧螺春,更喜欢用盖碗(又称三才杯)。用80°的水温缓慢的将水注入盖碗中,慢慢浸润茶叶,观赏茶叶舒展之姿色。三口为品,用盖碗品茶相对 适量,适合一个人静静的品茶。个人对茶的口感比较讲究,一泡茶用盖碗来品茶基本上品三餐。 玻璃杯是非常不错的冲泡工具,极具观赏性,容量大。可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适合的冲泡工具g
三、洞庭碧螺春到低是不是洞庭湖的,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和《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的有关记载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此茶清香幽幽,飘忽不散,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于是,当地茶人用吴语惊呼道:“吓煞人香!”于是,“吓煞人香”又成了这种茶的土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南巡到洞庭东山,江苏巡抚宋荦派人购置了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的品质最好的“吓煞人香”进奉皇上。康熙皇帝品尝后,顿觉清香醇甜直透肺腑,好茶!但一听说这茶名叫“吓煞人香”,又觉粗俗不雅,于是很想给它重新取个名。
在文化上早已被“汉化”了的康熙皇帝非常熟悉古代的一些咏茶诗词,如苏轼曾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试焙新茶诗)),又如李清照说;“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
“武林春”也好,“一瓯春”也好,都是指代茶叶。于是,康熙皇帝根据此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欣然将它题之为“碧螺春”。
扩展资料:
洞庭碧螺春有“型美、色艳、香浓、味纯”四大特点,根据这四个方面来划分等级,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可分为五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洞庭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
一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自然,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着色感。
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汤色看上去比较清澈柔和、青黄明亮,加色素茶汤的看上去颜色比较鲜艳,明显发绿。
洞庭碧螺春是杭州的茶叶产品,不是湖南洞庭湖的。
碧螺春产地、茶名考
碧螺春又名碧萝春,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名茶志》,对洞庭山碧螺春作了详实的记载,首次确定碧螺春最早产地是洞庭东山,亦确认了碧螺春之名是有清帝康熙御赐的名茶。现就有关典籍方志中对碧螺春的记述作重点摘录。
碧螺春最早产地是洞庭东山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长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