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有几层?
全展览馆共分为:序厅、二层展厅和三层展厅。序厅中,分为规划公示厅和金陵48景展览。金陵48景展览中,通过壁画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南京的美丽景色。二层展厅从整体上介绍了南京。共分为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和南京全景沙盘模型四部分。南京全景沙盘展现了人文名城,南京正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美丽!三层展厅则是各个区自己的规划建设介绍。位于雨花台区的长江三桥、栖霞区的长江二桥、建邺区的河西新城等等,都在这个展厅中告诉参观者南京的富饶。
二、位于南京夫子庙网红街的金陵文化馆,值得一去吗?
战国以来,南京便被称为金陵。巍巍高墙下,是金色的陵城,日间披一层日光,夜间披一层月光,日月之间,光华照人。时光流转,从金陵到秣陵、建业、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直到南京,一个个曾经的名字串起这座城隐在繁华灯影下的千年烟波。
金陵和南京,距离了千年时光,收集了千年烟云。金陵是六朝,南京是民国。金陵日长,南京时短。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娓娓道来怕是几天几夜也说不清。
六朝古都,无论江山如何变化,金陵永远在权势的中央,单是名字便带着金箔富丽之感,何其煌煌,何其耀目,像是久远岁月里蓦然闪现的粲然华丽。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到过南京的人,都不会对南京城墙无动于衷,它是王权的象征,是江山的符号。从三国时开始,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虽然这些王朝大都短命,历史上南京却被公认为是王气极旺之地,即使在今天,这座江南古都依旧透着端庄气派。
千百年来,成长于斯、客居于斯、寻游于斯的文化名人,在南京留下了无数佳作。南朝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就住在秦淮河畔乌衣巷;南唐后主李煜在此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传世之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或成书于南京,或与她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淮扬菜中的重要分支,南京的美食从不会让人失望。金陵风味沾染着浓得化不开的六朝金粉,富贵又香艳,既有“京苏大菜”的硬气,又有“秦淮小吃“温软,可谓“软硬通吃”。
民国的南京,有社交名媛,有才子墨客,政界要人,戏曲名流……每一张照片都凝结着一个历史时刻,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传奇。或许在那个传奇的年代里,每一个人存在本身便是传奇。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就是以曹雪芹家以前的江宁织造府为原型来描写的,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是第一任江宁织造。南京江宁织造府是清代专门生产御用和官用缎匹官办机构,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江宁织造署逐渐成为皇帝南巡行宫,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沧桑历程。
一沓黄纸,几点青墨,成就那一场红楼遗梦。《红楼梦》和南京这座城市的气质无比契合。“贩夫走卒皆有六朝烟水气”,《红楼梦》中看世态炎凉,浆声灯影里看南京城,悲悯且温情。
值得去,南京夫子庙网红街的金陵文化馆,非常值得一去。文化馆是一个历史的象征,是南京以前权贵的象征,去金陵你就可以看到南京以前的历史文化,让你陶冶在文化之中。
我觉得非常值得一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值得一去,因为那里面有很多文物,那些文物都有些不同的历史意义,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去参观。
三、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的展览理念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版图上没有一座城市更能像南京这样清晰地展现出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十朝都会,百代兴替。千百年来,南京以其山川形胜,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角逐争霸,建都立业,直至今日,南京的每一处古迹,都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处遗址,都意味着与历史发生着对话。
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虎踞龙盘之域,今天的南京,既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沧桑巨变的见证,整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显示出绚丽多彩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当前正值“十五”和“十一五”发展相衔接的关键时刻,南京市正朝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优良的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并利用南京的特有城市禀赋,进一步确立建设“五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即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东部城市绿化中心。本展览依此思路,以规划为主题,以城建为重点,以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围绕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指标,全面展示出南京充满现代建设活力的城市形象。
四、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建筑工程介绍?
进入高淳博物馆,你将在短时间内穿越高淳上万年历史,全面了解高淳历史文化和人文生态。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的详细介绍。
高淳博物馆位于高淳区淳溪镇石臼湖南路7号1幢,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馆藏文物6000―7000余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余件。
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水绿山青,风高民淳”为主题。展示高淳的历史人文生态;分为“原始聚落?上古城邑”、“水工兴利?圩田稼穑”、“天地人神?精神世界”、“流民播迁?族群社居”、“口传心声?文化语境”、“地产风物?人文遗珍”六个单元;展览内容有:一万多年前的动植物化石;距今6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薛城遗址”的生活场景复原;伍子胥开挖世界上最古老人工运河之一――胥河的场景复原;以及比石头城早建208年的古固城场景复原和高淳老街的场景复原和3D显示;高淳道教神像画和重要非遗大马灯、跳五猖图像和光影显示;高淳作为江南水乡的历史治水壮举和现代两大支柱产业水运(含造船业)和螃蟹养殖的场景再现;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高淳方言以及高淳民风民俗的展览展示等。展览以浓重而凝炼的笔墨全面集中地展示了高淳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面貌,多样的人文生态景观,是高淳历史文化和人文生态的精华浓缩。
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
高淳四宝分别是:“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
“四方宝塔”即保圣寺塔,位于县城东郊,建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年),传孙权为其母祝寿而建。至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因塔毁坏,“邑人刘以等保健”。今存宝塔乃南宋遗存,目前是省级文保单位;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佛塔,也是省内仅存的两座古方塔之一。
“一字街”相传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徽宗命蔡京征集民工在固城湖围湖造田,并在沿湖东北岸用青条石铺成“一字”形街道,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闻名遐迩的集市。到明正德七年(1512年),高淳发大水,一字街沉没湖中。
“倒栽柏树”位于县城东10公里原古柏镇政府内。相传为晋代道人许逊(号旌阳子)主持古柏寻真观时所载,距今约1700年。树杆10余围尺,其枝如须,状若虬龙,犹如倒栽,蔚为壮观。上世纪70年代因受台风袭击倒地,日见枯萎而死。然而躯干犹在,峥嵘傲然。
“白牡丹”在花山玉泉寺内。玉泉寺传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系唐末名士罗隐所建。寺后有涓涓清泉,终年不息,乃称“玉泉”。寺因以为名。寺内长有白牡丹,花似白雪,芳香四溢,招来无数游客和文人雅士。南宋诗人范成大写有《花山村舍》一诗,赞美白牡丹,花山白牡丹更是名动四方。后不知何因,白牡丹凋落枯萎而不复发。今玉泉寺有从洛阳引进的白牡丹,一年两开。
中国修地方志有个传统:开列本地“形胜”名单,并凑成一定数量(一般是偶数),如四景、六景、八景、十二景等。
明正德九年(1514年),也即高淳建县后第23年,高淳知县顿锐初创《高淳县志》(该志现已失传),并拟定“高淳八景”。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知县李斯缧尴刂臼辈谷搿翱氩运伞薄靶虑帕恕倍埃粘伞案叽臼啊保徊⑺鸭⒄砝娜艘鞲叽净蚋叽景司暗氖瑁智氲笔泵椅髁晖踝涌滴案叽景司啊备髯骰环#赜诳滴酢陡叽鞠刂尽罚
高淳古八景分别是: “龙潭春涨”、 “丹阳秋月”、 “固城烟雨”、 “石臼渔歌”、 “官河夜泊”、“东坝晴岚”“花山樵唱”、“保圣晨钟”。其中“龙潭春涨”、“丹阳秋月”、“固城烟雨”、“石臼渔歌”、“官河夜泊”, 描绘的是高淳水景, “东坝晴岚”是平原景,“花山樵唱”是山景,“保圣晨钟”则是佛景。它们分别从形、 声、 色 等 方面,展示了高淳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月交替的风景之美和风光之丽,以及高淳人民勤劳耕渔、欢乐祥和的心灵之美和性情之善。
“东吴时期的高淳”展览则集中展示了三国时期发生在高淳的吴国重要军事、农业事件,以及曾在高淳为官或居住的重要历史人物。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