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最早的茶马古道是在哪个时期形成?对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23 18:43   点击:79  编辑:yyns   手机版

最早的茶马古道是在哪个时期形成?对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条贸易商道,不仅是我国古代西南民族相互交往的走廊,更是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桥梁。在我国云南境内有一个专门研究和展示古代茶马古道文化的博物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茶马古道开发于西汉时期,但形成于唐宋时期,茶马古道对于当时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茶马古道开发于西汉时期,但形成于唐宋时期。所谓的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以茶和马为交易对象,横跨川、藏、滇三个地区的传统贸易往来商道。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茶马古道是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产生,当时汉武帝时期为了扩张版图,掠夺西部资源而产生的,经历千辛万苦开辟出通向西南的古路,为后来的茶马古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我国西部是高原地区,受到气候的影响导致藏族人们主要以羊肉、奶类、酥油等食物为主,这样单一的高脂肪饮食结构很影响人们的健康,而茶叶能够帮助脂肪的消化,并且西藏地区盛行着饮茶的习惯,同时西藏的马匹在中原地区非常受欢迎,因此在唐宋时期便产生了以茶叶和马匹为交易对象的经常性贸易往来之道。

然后,茶马古道对于唐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史书记载,唐宋时期的茶叶市场最为繁荣,因为茶马互市不仅可以给朝廷提供一笔可观的收入,使得军费粮草的开支不再紧张,还可以通过这样的经贸活动来维护当时西南边境的安全。特别是在宋朝,契丹、女真等西北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于当时宋朝政权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因此利用贸易往来同西部的藏民搞好关系对于维护西南地区的和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频繁的贸易往来促进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很多汉民带着先进技术移居西藏,促进了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最后,茶马古道在我国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并不是单纯的一条古代商贸通道,而是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天路”。

茶马古道最早是在唐朝的时候形成的,这个茶马古道当时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交流的一条走廊,促进了中国和别的国家的交流。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起于唐宋,繁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最早的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是当时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沟通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论述西藏历史上的茶马文化茶马文化

“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荼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

康藏茶马古道开通于洪武26年。该年明政府在雅州(今雅安市)、黎州(今汉源县)设茶马司,后迁往汉藏贸易中心的康定,主持入藏茶马交易。令将雅安、天全、名山、射洪、印崃五县所产茶产240万斤(明中叶后增为340万斤,清代为1100万斤),在雅安压制成茶砖,经背夫翻雪山背运至康定,然后分三路入藏。一路由康定越雅砻江至理塘、巴塘到昌都,再行300里至拉萨,为入藏南路;一路由康定经道孚、甘孜渡金沙江至昌都,再由昌都趋玉树、结古入青海,为入藏北路;另一路为经懋功达藏县趋松藩入甘南藏区。

茶马古道是中国特有交换经济即茶马交易的产物。在世界历史上,各国各民族都产马,唯独中国产茶,这便使得茶马交易成为中国特有的边疆游牧经济与内地农耕经济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交换联系的独特产物。在中国西部广大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他们多居住在高寒地区,为增加热量喝奶酪、吃牛羊肉和性热的青稞成为主要生存方式。由此而产生消化不良和便结的生理问题,需要饮茶化解油腻帮助消化;同时,草原民族需要摄取生命绿色,草原不出产蔬菜,也需要通过饮茶来添加生命的绿色素。这便使得饮茶成为边疆少数民族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形成“嗜茶”的生活习性,甚至达到“不得茶,则困以病”的程度。

在中国内陆,山水毓秀,农耕为生,独产各类茶叶,植茶和饮茶从唐代以来成为中原民族最具文明特质的生活方式。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基本的作战工具和军需物质,但内陆不产良马,战马多产自边疆草原地区,明代就有“骁腾可用者不逾陕西”口’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用内陆的茶叶换取边疆少数民族的战马,进行茶马之间的交换,使少数民族得茶而生活安定,又使中原得马而壮大军威,形成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

行走茶马古道,不仅能欣赏到风格多变的自然风光,还能体验到多民族的融合与和谐,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文成公主进藏带动藏区广泛饮茶,宋代在西北大兴茶马互市,明清两代以茶治番,从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找到茶叶于民族、经济、政治、民生的伟大价值。藏族民众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族史诗《格萨尔》说“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这是藏族人民对茶以及茶马古道最朴实、最深刻的理解。

茶马古道还是西部经济开发和发展之道。通过茶马古道,内地的茶叶、布匹、百货可以输向藏蒙草原,草原的皮革、药材、羊毛亦可输向内地,为西部经济的初期开发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有力推动了古道沿线各地商品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茶马古道西部分散的社会生产力通过茶马古道的红线珠串在一起,有力提升了西部整体的综合实力。内地的物质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流向边疆草原,也有力推动了边疆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康藏茶马古道使康定从一个小山村变成藏汉贸易中心“炉城俨如国都,各国土酋纳贡之使,应差之役,与部落茶商,四时幅辏,骡马络绎,珍宝荟萃……此则番夷团结之中心也”。藏区草原对茶叶的巨大市场需求,有力拉动了内地产茶区经济的发展。“陕西汉中府全州、西乡、石泉、汉阴三县,具系产茶地方。如汉阴一县原设在廓,新里二里,后因招抚流民增添九里……自招抚之后,其延安、庆阳、西安等府人民流移到彼,不可胜计,见今开垦日繁,栽种日盛,其沿江一带茶园多不起课……成化年间以来,各省逃移人民东集栽植茶株数多,已节次编入版籍,州县里分,具各增添,户口日繁,茶园加增不知几处。”内地与边疆通过茶马古道的经济互动,成为中国西部渐次开发的发动机和传动链。

茶马古道是古老东方最具魅力的文明古道。它不仅是中国内地与边疆连接的交通大动脉和市场网络道路支撑,而且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的桥梁,是中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经历省区最多,茶叶贸易量最大的著名西部贸易古道。同时,茶马古道拥有众多而又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古代东方中国迈向世界的一条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