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九寨沟的形成机制及地理意义?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24 20:32   点击:147  编辑:yyns   手机版

九寨沟的形成机制及地理意义?

喀斯特,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使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石灰岩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址作用和地貌现象。华南亚热带地区,人们在地表看到的主要是石灰岩被溶蚀、侵蚀的峰林、峰丛景观,只在气温较低的地下溶洞中才能见到再沉积的钟乳石等;而在九寨沟,地表常年气温远低于华南亚热带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了上游地表有较多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地表大量堆积的钙华,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等。在九寨沟的地表地理环境下,较强的蒸发作用、地下水溢出后压力的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的增大、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CO2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堆积。这钟“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溶蚀作用发育的一切有利条件:九寨沟流域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产生了大量裂隙和断裂,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流域内具有较充沛的降水,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使喀斯特作用能持续进行;流域内植被发育,土壤中富含CO2及腐殖酸,岩石中还含有可产生酸类物资的有机质和含硫矿物,这给地下水提供了较丰富的CO2来源,使地下水具有了较强的侵蚀能力。九寨沟喀斯特溶蚀的主要表现是发育有规模客观的地下岩溶通道。例如:长海无地表出水口,日则沟、丹祖沟下段呈于谷,均证明有地下河存在。通过水均衡观测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已证明,长海的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长海至原始森林、长海至鹰爪洞一带的地下暗河补给到日则沟,使得日则沟成为九寨沟内水量充沛、海子最为集中的风景地段。

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0多公里,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景区长80余公里,茫茫六万多公顷,因沟内有盘信、彭布、故洼、盘亚则查洼、黑角寨、树正、菏叶、扎如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沟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泉、瀑、河、滩108个海子,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六绝”。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2017年8月9日起,受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于停止接待游客。2019年9月27日九寨沟景区试开园。11月28日起九寨沟景区对散客开放。2020年8月18日起,持续强降雨致道路受阻,九寨沟景区临时闭园。8月22日景区开放。

九寨沟的价值意义: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

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性突出。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九寨沟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九寨沟

九寨沟,被誉为美丽的世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九寨沟的魅力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县境内,纵深40多公里,总面积6万多公顷,三条主沟形成Y形分布,总长达60余公里。由于交通不便,这里几平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得名。这里保存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因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景观。据说,在世界别的地方已经很难见到。

九寨沟之美在水。这里湖泊很多,当地人叫海子,据说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个,最小的面积不到半亩,最长的长海长7公里斗,长海的景色最为动人。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海中。以绿为主调的色彩和周围宁静的环境,使游人恍如踏入仙境。

这里的湖,水的透明度有的达三十米,在别处不可思议。因该地森林多,

地层是石灰岩,含大量碳酸,对水起净化作用。透过清亮的水,湖底的藻类、沉积物和山峰树影一起映入眼帘,显得五光十色,被称为五花海。

令人神往的瀑布

九寨沟的瀑布也叫人神往。这里河道纵横,水流顺着呈台阶形的河谷奔腾而下,构成数不清的瀑布。有的细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带飘舞,有的似银河奔泻。宽度或长度超过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就有六条之多,其中“诺日朗”瀑布,宽100米以上,高2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树正瀑布”不宽,但高30余米,湖水分两路猛泻谷底,震耳欲聋。有的瀑布,呈多级下跌,崖壁上长满繁茂青翠的树,瀑水从林间穿流下泻,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九寨沟的一些小河里生长着大量的灌木丛。岸边的冷杉、白杨、桦、柏等树,粗根扎进河底,让粉红色的须根漂浮水中。从高处看去,丛丛灌木,活像水中盆景。

九寨沟附近群山上生长着大片的箭竹林,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这里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产地之一,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还生活着金丝猴、小熊猫等珍贵动物。

游九寨沟最好是深秋。这时,山坡树木的树叶,除了绿色以外,还呈现出金黄、火红等色彩,五彩缤纷,十分迷人。

奇妙的“黄龙”

在九寨沟南另有一绝妙去处:黄龙。黄龙在黄龙沟位于松潘县志东约35公里处,是玉翠山中一条南北向的沟谷,长约七八公里。这条沟的奇妙之处是沟底的岩石,晶莹光滑,类似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岩石跌宕起伏,顺着山沟,曲折蜿蜒,犹如一条黄龙盘旋而上。黄龙的奇异的景色。使它拥有“黄龙天下绝”的美称。

旅游服务

去九寨沟旅游以春末至秋初为宜,九月底至十月最佳。如果是旅行团前往,游九寨沟、黄龙,则由导游带领游览,一般不会放过比较精彩的景点。如是自行前往,游览囊线可安排3-5天,以5天为宜,第一天游宝镜岩景区和树正景区,第二天游日则景区,第三天游剑岩景区,第四天游长海景区,第五天游扎如景区,如只有3天时间,则先后游日则、剑岩景区、长海景区和树正、宝镜岩景区。省去扎如景区,同时游程也紧凑一点。

九寨沟黄龙季节提示

九寨沟春天平均气温为 6 度至 12 度,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明媚,日照充足,夜晚气温较低,旅游者着衣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更换,白天着体恤或薄外套,早晚可穿大衣。各种防晒及保湿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九寨沟夏平均气温为 13 度至 21 度,昼夜温差较小,白天日照强烈,夜晚较为凉爽,旅游者可轻装上阵,切记带好各种防晒用品。

九寨沟秋平均气温为 4 度至 13 度,昼夜温差很大。此时九寨沟进入雨季,阴雨天气较多。晴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雨天气温较低。旅游者着衣应带好防风保暖衣物及雨具,防晒用品也是不能少的。

九寨沟冬天均气温为 0 度至 3 度,昼夜温差不大。此时九寨沟天气干冷,请旅游者带足保暖用品和保湿用品,建议多食水果。下雪后很刺眼,请带一副太阳镜。

参考资料: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4297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泉、瀑、河、滩108个海子,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六绝”。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2017年8月9日起,受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于停止接待游客。2019年9月27日九寨沟景区试开园。11月28日起九寨沟景区对散客开放。2020年8月18日起,持续强降雨致道路受阻,九寨沟景区临时闭园。8月22日景区开放。

九寨沟的价值意义: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

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性突出。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

九寨沟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九寨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