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对这四张图片的书法做一个800字的赏析?
如果是我的作业的话,我倒想到一个办法,下载一个书法字典软件,输入图片中的字,查一查字的风格比较接近哪几个书法家写的,然后围绕这几个书法家,上网查他们的风格,生平,对比一下,这样就能写出好多内容了。
二、有哪些灵感来自中国书法的当代艺术作品?
图片来自蒋勋先生的《汉字书法之美》
这个优点不对题,叫做“屋漏痕”事实上是这个给了中国毛笔书法前进的空间:仔细观察,写书法时,毛笔线边缘会留在纤维纸上一道透明水痕
解释如图上(手机拍摄不好请见谅)
云门舞集《行草》
2009夏,台北当代艺术馆“无中生有:书法-符号-空间”展览中,陈瑞宪设计的超大墨池,参观民众在写经文。
云门舞集《行草》
《行草 貳》
《狂草》
以上来自书籍图片,手机拍摄效果不佳还请见谅。
三、如何去欣赏这些书法作品?
先上结论。
一副烂字,没什么好欣赏的。
很多人看到书法作品,都会有类似的问题,这个东西怎么欣赏。看着写个卧龙腾飞挺唬人的,大毛笔一刷,一般人说不出哪儿好,也不敢说不好。
一两句话教明白一个人看懂书法是不太现实的。比如,关于草书,我回答了一个问题。
书法,大家何以为大?这里面提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就是笔峰的调整。
这幅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单调的代表,所有的转折处,都是用一种方式即中锋转侧峰写成,这是最容易的那种。这表明了作者的一个技术单调,如果你想装逼的话,看到一个幅行书作品的所有转折都是这种从从细到粗或者从粗到细的转折的话,80%的情况你可以说他技术不过关了。
当然,说这幅字江湖,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这幅字横着摆,我们就拿它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字说说看,我截一个图,把这个字正过来。
不考虑畸变效果,就说这个一个字问题在哪儿。
首先看看,书法史上名家们所写的飞是怎么写的。
可以看出,这么多个飞,几乎没有把那一个竖笔拉长的。
这是为啥呢?
这是因为这个竖一般不是最后一笔。一般写完上面那个小的“飞”之后,第一笔就写这个竖,然后翻上去写短撇,长撇,横,然后连到右边的部分。
所以把这个竖拉长,是一个反节奏的写法,行书这个东西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连续书写,如果破坏了连续书写的节奏,那么其本身就不具备太强的合理性。
当然,我是知道他是最后一笔写那个竖的,随它去吧,笔顺这玩意儿,倒不是那么重要。就是看多了古代经典,看这种玩意儿,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没怎么经过训练学习的结果。
如此而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