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透气、放松、写意”的绘画美学创作书法
摘要:
艺术是在融合、借鉴、取舍中发展,规律是求新求变。
绘画书法是融合、借鉴、取舍绘画“气韵”之美学观,并将这种观念有意味地融入书法,创造出“求气韵不求妍媚,求写意不求细腻”的写意书法。
本文用气韵美学理论,对绘画书法加以解剖和探讨,借此抛砖引玉,为书法融入绘画观念和精神特质,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绘画书法是丁汇艺先生创造的一种写意书法,这种书法是利用白丝、留白,实现绘画中“透气、放松、写意”的创作理念。强调书法的“神韵”和“生动”。
关键词:绘画书法、精神特质、透气书法、写意书法、书法创新。
一、气韵
所谓“气”指先天的气质、秉性,指创作者主观能动性与创作个性的充分发挥; “韵”是指笔墨情韵。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气韵由笔墨而生。石涛说:“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
总之,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
中国画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干涩、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变化、正如古人说的好,“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下面从四个方面,从绘画角度谈谈绘画书法的“气韵”:
1、白丝的意蕴
白丝的本质是透气,是缩小的留白。透气使写出的字不那么压抑呆板沉闷。透气可以增强字体的动感和灵气,字显得有精神有气势!
白丝是绘画书法的符号。白丝与实笔的互动牵制,在空间布局上有了轻重有了参差有了节奏有了抑扬顿挫,有了气韵贯通的势态美。
《精气神》(图1)整幅作品的气韵是苍劲激情、阳光帅气!
《山高人为峰》(图2) “高”字虚实结合有挺拔之势。“为”字第一笔是重墨实笔,下面几个转折如果都是白丝笔画缺乏参差变化,所以有一个短横重墨,制造起伏。“峰”字两竖为重墨,显出挺拔突兀的山势。
绘画书法避免实笔过长,与白丝结合显得更灵动,如“神”“峰”的长竖笔,此长笔如果从头到脚为实笔,就少了灵气和活力。短且粗的实笔,配以白丝,如《精气神》的“氣”,这个白丝长笔,穿过上下的实笔,打破了实笔的沉闷,阻止了实笔扎堆。白丝的墨色笔画多变,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也就有了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白丝暗含苍劲空灵的内力质感,这种内力容易把字做活,使平淡无奇的字变得充满灵韵!
绘画书法的白丝和实笔相互渗透,避免了白丝多而狂躁轻飘,也避免实笔多而呆板沉闷。白丝与实笔错落呼应千变万化,书写万种风情。
2、虚实搭建
绘画书法大胆应用方锐拐角和粗壮笔画,是为了强化挺拔力度,多为实笔,与白丝融合,共同营造作品的精神特质。
《无欲则刚》(图3)的精神特质就是刚劲雄健。
《松风梅骨》(图4)中,“松”的上竖和下右勾是重笔,与白丝产生错落的势态美。“梅”字亦如此。“骨”字也是遵循虚实布局的原则,一撇是重笔,与字间的长横虚笔形成互动呼应。“风”“ 骨”的两竖一虚一实,产生对抗和矛盾,生成活力和波涛。《精气神》中“精”字的右下折;“气”字的右上折;“神”字的右横折,无不显出方锐角。
绘画书法纤劲的白丝和力透纸背的重笔,一个轻灵一个厚重,相互搭牵。
《厚德载物》(图5)
“厚”字的上横和下竖钩是重笔,与其他细笔白丝产生了错落交织的势态美,一横一竖的实笔,避免同样笔画的雷同,这是在制造错落。第一笔横与第二笔撇避免粗接粗。“德”也是遵循错落布局的原则,撇是重笔,与字间的短横形成呼应,一撇一横融在虚笔里。“载”“物”亦如此。
3、虚实韵律
自古就把“气韵生动”作为艺术的最高境界。绘画书法气韵的强化是通过白丝和虚实搭建实现的,通过提按、顿挫、缓急的把控,实现“一幅字就是一曲音乐”的韵律之美。
《上善若水》(图6)利用节奏的三要素:变化,反复,规律。“若”的第二笔就开始了节奏:实—虚—实—虚—实—虚—实—虚,最后以白丝的虚笔结束。实笔如鼓点,虚笔如回荡缭绕的余音,有了艺术的律动感。
绘画书法讲究粗细虚实的交替运笔,借此制造“韵律”,字的拐角用实笔,与前后的虚笔连贯表现出明显的节奏。丝的“白”与墨的“黑”产生的是一种“轻”与“重”的韵律美。“善”、“若”、“水”的横折、横撇,表现得尤为突出。虚实两种笔画自然过度衔接,有了华尔兹舞蹈起伏之美。绘画书法的节奏,让画面变得生动鲜活,富有艺术情调。
《笔歌墨舞》图7
《真水无香》图8
作品给视觉以节奏感与运动感。墨韵变化节奏明快,虚实呼应气势贯穿。
绘画书法的虚与实不是按比例配置也不是机械地空间布局,它是根据需要从整体谋划,灵活把控字的笔画,从中制造矛盾,让白丝的灵动和实笔的沉闷相互牵制,都别太压过对方。
绘画书法对墨色的运用,不仅是造型上的变化需要,也是节奏、特质的外化。
如果说白丝是绘画书法的生命主体,那么韵律便是绘画书法的精神灵魂。
4、虚以成韵
气韵来自虚空,前人早有“虚以成韵”之说。
绘画书法的气韵是在白丝的浓淡、白丝与实笔搭建体现出“写意精神”,而写意精神是中国书法的“主脉”。
绘画书法的虚有两种:一是白丝一是留白。
笔势和笔画构成了笔法虚实两部分,笔势是虚象的笔法。
《虚怀若谷》(图9)“虚”字的横和撇,“若”字的撇和横,“怀”的白丝,字里的白丝似有似无,但虚像的笔势却清晰地指出了笔画的走向。虚象的笔势产生了实象的笔画。绘画书法的白丝属于虚笔,但虚笔也分为有墨的虚和无墨的虚,当白丝淡得不能再淡时,就剩下势了,这种势让气韵在字间流动。“谷”的那一长撇,把“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影清风》字里行间似乎有徐徐清风、淡淡竹影。
虚中之虚是绘画书法用墨的特色,也就是这种有浓有淡的白丝,提升了绘画书法的特质。
重墨宜于表现“刚劲稳健”的筋骨,白丝宜于表现“空灵活力”的气韵。绘画书法灵活把控虚实、粗细、方圆、迟速、疾瑟,只为强化绘画书法的精神特质。
二、绘画书法的创作理念
绘画书法表现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变化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结合。
绘画书法的创作理念揭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书法不只是制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 ,而是要嵌入艺术观念和精神特质,这是绘画书法提倡和践行的创作理念。
绘画书法的本质是透气,透气美学理论来自于绘画,将“透气”“放松”“写意”的绘画美学理论融入书法,是绘画书法追求的创作理念和形式特征,这种形式特征与她的精神特质相统一。
绘画书法利用白丝利用虚实利用锐角,精心布局,有意识地强化作品的“灵韵”精神特质,将精神特质这一内涵与白丝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结合,从创作观念和创作风格上丰富了书法家族。
绘画书法“求气韵不求妍媚,求写意不求细腻”的创作理念,对书法创作形式和审美品评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时代艺术,应该有时代风貌。当代中国主体风貌是活力腾飞、刚劲强健。绘画书法是时代的产物,她鲜明的语言色彩蕴含了时代风貌。
白丝内含激情灵动;虚实搭建体现挺拔帅气;锐角露锋寓意刚劲雄健,三者搭建背书,营造出绘画书法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爽快潇洒、挺拔帅气、不拘小节!
参考书:
《中国书法理论史》王镇远著,2019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广艺舟双楫》康有为著,2019年8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气韵生动--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写意性研究》王净著,2019年1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