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南通古镇有哪些地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20 23:29   点击:315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南通古镇有哪些地方

南通古镇有通州区余西古镇、如皋市白蒲古镇、海门市余东古镇、如皋市如皋古城、如东县薏韫耪虻鹊取

1、通州区余西古镇

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古名余庆(庆余),因城郭设Z形似龙,又名龙城;地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长江口北岸;成陆早于周边,始建于唐代,历尽千年沦桑,城墙几废。

2、如皋市白蒲古镇

始建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地处长江三角洲,旧名蒲涛,因四周小溪沼泽多且多长蒲草,蒲草晒干为白色,“白蒲”由此得名。系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是长江下游较早见诸史册的县城,亦是明清时江淮富庶的名镇。

3、海门市余东古镇

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还有少量的明代历史建筑及大量的清代及近代的历史建筑;现有殿宇50余间,其中,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山门为清代建筑。

4、如皋市如皋古城

分内城和外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有玉带河无城墙,设六座城门;外城有濠河(城河,外城河)及城墙,设城门四座及东、北二水关。

5、如东县薏韫耪

千年历史名镇,又名南沙,由于古代海水冲击,两晋至南北朝时期逐渐聚沙成陆,唐初为煎盐场亭,始有移民居住;古镇包含了薏璧睦肺幕兀衷滩亓撕焐锩氛贰

二、海门有哪些乡镇

海门有8个建制镇和一个乡:海门街道、三厂街道、常乐镇、三星镇、临江镇、悦来镇、四甲镇、余东镇、正余镇、包场镇、海永乡。

三、江苏南通海门都有那些镇

刘浩又名六甲,在海门最东北角~再往东就是启东了

四、世界上有几个海门

楼主,我就是江苏海门的,其实世界上有以下若干个叫海门的地方:

1、江苏省南通市的海门市

2、海南的海门

3、福建龙海市的海门岛

4、浙江台州的海门

浙江的台州也有个海门,只不过如今台州的这个海门感觉更像是只存在于台州人的口语中。

大凡台州人必然知道海门,其实现在的椒江便是昔日的海门。民国年间,便有海门区,解放后有段时间仍沿用“海门”之称,只不过在隶属关系上有所区别。1980年建海门特区,一年后即1981年成立了椒江市,后来,1994年台州撤地区改市,椒江又由一个县级市成为新台州市的一个下辖区,同时,台州的市府也由原地区行署驻地临海搬到了椒江。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椒江成了台州的中心。

海门开埠较早,素有“小上海”之称。之所以叫“海门”,自然得益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椒江(上游名:灵江)为台州第一大河,同时也是浙江的第三水系,扼守椒江口的海门理所当然要叫海门了。后来,改特区为市,再叫海门就有些不合适了,毕竟人家江苏已经有个海门县,于是乎就干脆改叫椒江了。

无论叫“海门”,还是叫“椒江”,离不开的依然是一个“水”字。因水而得名,因水而兴市。当然了,其实说起台州的许多地名就与“水”尤其是“海”有着某种关系。如原先的地区行署驻地便是“临海”,虽然临海充其量不过靠着灵江而已,或许是也正因为临近灵江,干脆就叫临海了。还有三门的县城为海游,字面上解释似乎有点说是“海里游”的意思,不知起这名的是哪位高人,海游的确是泡过海水的。

海游、临海和海门,这三个地方都算是我有所了解的,区分它们的也比较容易。说起海游,人们会说这是个大村;说起临海,人们会说这是座古镇;而一旦说起海门,人们则会说这是座城市。一座台州人心中的城市,似乎与上海齐名。印象中的是海门的清秀,没有路桥满街商铺的繁杂,少了黄岩整城厂房的喧闹。如果当初就掌握一些词语,我会说椒江是座小资的城市,一座有着现代气息,善于享受生活的城市。

5、天津的海门

6、江苏镇江的海门,有的说是镇江的古称,因为古代长江在镇江入海。

7、越南的一个古镇名

文友裴伟先生日前曾发《关于“海门”辞条的补正》一文给笔者,其考证详备,不乏卓识。裴先生较笔者年纪为轻,然而论学识和资历却远胜过笔者。是此,笔者虽常与之相交,但若论学术成果,笔者委实不敢和不能望其项背。其人博闻强记,笔力劲健,亦笔耕不辍。近年来著述日丰,时闻于耳,当算得镇江文化界之闻人和名人。裴先生也深得镇江教育界前辈、资深学者王骧先生骏赏(注,王骧先生之子王重光先生曾对笔者亲语其事)。关于镇江之海门,笔者接裴先生之余事,亦略考其详。

镇江之海门的大致地理位置,正如裴伟先生《关于“海门”辞条的补正》一文所言,在“润州(今镇江)近海,城北焦山附近为长江入海处,故称海门。”笔者以为,要论镇江之海门,《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1992年9月第2版)第14页码所附“西周主要诸侯国”图和第22页码“战国形势”图,便可以较为直观地瞧出古代镇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其的确是处在长江入海之口的位置上。另《江苏历史》(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中国地图出版社合编,1992年12月第1版)第5页码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强盛时期疆域”图,第24页码“南宋抗金斗争”图,以及第27页码上元代“马可·波罗旅行江苏路线图”,亦均可明确地标识出古代镇江所处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镇江市地名录》(镇江市地名委员会,1983年)第123-124页码有“焦山”语一条,言镇江焦山旁的松寥山、夷山(或称为松、寥二山,亦称海门二山,事可见裴伟先生《关于“海门”辞条的补正》一文。笔者注,清《丹徒县志》附图语,镇江焦山旁的松寥山、夷山中的“夷山”,图注似为老鹰之“鹰”。名之“鹰山”。)“两山分峙江中,象两个石阙一样,古人认为这里是大江、汉水朝宗于海的门户,所以被称为海门。”

北宋著名文士、大才子王安石熙宁元年(1068年)与幼弟王安国游金山,曾留得一诗,其中有一诗句云:“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据说,此诗颇为诗家称道。其诗中涉有“海门”一语。说明北宋年间,镇江北固之东即有“海门”之说。

明朝文人张佳允《拟登焦山会风浪不果》有诗句,曰:“孤峰东插海门青,眼底烟波动杳冥。”明代著名理学大师王守仁《游焦山次邃庵韵三首》有诗句,曰:“海门青觇楚山小,天末翠飘吴树平。” 明朝文人徐一檟《登焦山》诗,云:“谁遣灵峰镇海门,金鳌相望一江分。苔封鹤冢千年骨,坐拥僧房半榻云。” 笔者较之明代三家之“海门”诗语,尤喜徐一檟《登焦山》诗之言“海门”之气势磅礴,眼界顿廓。

清初著名诗人、学者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诸城人。)游焦山,寻访大字之祖——瘗鹤铭,静听海门潮,其有《焦山题名》记之。现摘之如下。“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王氏自为饱学之士,文章甚美,其中亦有“海门”语。此则说明清人亦信焦山之东之为“海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