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游廿八都古镇600字
我去过美丽的杭州,去过繁华的商贸中心义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古色古香的廿八都古镇。
这个夏天,爸爸带我和姑姑、弟弟,还有她的女儿瑟琳娜一起去廿八都古镇游玩。到了那儿,我就被它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我们走在布满鹅卵石的街上,看到街边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是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完好。我们去了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等很多景区。在这些景区中,数大王庙规模最大,孔庙最雄伟壮观。镇上还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民房,有四合院式的、微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闽式的土墙,它们的建筑风格太让我惊讶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小镇的镇南村口,那儿有一座横跨枫溪的半圆形单孔石拱桥,叫水安桥。桥上建有很多桥亭,中间有三层亭子,是给以前过往商人休息、喝茶的地方。桥下,河水清澈见底,不时还会跃出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小鹅小鸭也在河里嬉戏,它们有的俯下身子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勇敢地潜入水里抓小鱼吃,还有的在岸上晒日光浴呢!
廿八都,你可真美啊!真不愧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二、古镇廿八都好玩不啊?
五一好象有两拨人会去廿八都,所以匆匆忙忙写出攻略,希望能够有点帮助。比较粗糙,见谅。
从上海坐火车去衢洲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衢洲火车站出来就有中巴去江山。很方便。票价7元/人。终点就在江山市长途汽车站。可以在那里直接换乘去廿八都的中巴。30分钟一班。票价10元/人。车走305国道。前一小时路程颇为颠簸,后一小时是去年刚修好的公路。路两边风景很美。廿八都靠近305国道。是群山之间的一个盆地。车过保安(戴笠的老家,也是仙霞关入口),沿途可以看到部分仙霞古道。紧贴着305国道。
廿八都住宿的旅馆大多在新街,我上次去住的古都饭店。老板娘叫刘荷英,地址:廿八都镇老车站。电话:
在上次给苏立的回帖里,我已经说了部分情况。
需要补充的是,枫溪桥已经翻修过,不是地图上的摸样。而且很难看。枫溪街我是下无5点多去的,大多店铺已经关门,所以显得有点萧瑟和破败。
主要的古建筑在镇北,其中文昌阁里的壁画保存的很好,但要交门票。好象是5元/人。
我那天去了好几户人家窜门,但名字和位置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有户人家大门的门框顶部有一只雕刻的非常精致的石狮子。还有一户人家前后两厅,但前厅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掉了,只剩后厅,即便如此,他家的木雕也是精美绝伦。尤其是四根梁柱的低部,垫着4个不同花纹的石墩。
廿八都的老宅大多几户人家住一起,但有一户姓金的人家,若大的院子只有他们一户。所以保存的完成,公共部位也打扫的干干净净,院子中间还有一颗古树。
在镇里逛腻了,还可以爬到村后的山上远观廿八都。
跳跳糖是用某中特别的方式在山头上看的。哈哈!这里就不说啦。
廿八都的人都说,浮盖山比江郎山更好玩。但可惜的是,那天上午下午,没有去成。但下午我还是冒雨去了仙霞关。仙霞关在保安界内。我做古都饭店老板的摩托去到关口售票出开了35分钟。仙霞关门票10元/人。
穿过四座城门继续往前走,就是仙霞古道。其实从关口开始就已经是仙霞古道。仙霞关刚进去不久还有一座小庙,供着6尊菩萨。功德本上还有我的名字--捐了20,求了一签。估计不灵
仙霞古道少有人迹,除了山间灵星散落的几个小村子外,山上除了竹子就是茶树。如果不愿意走全程,可以在龙井村朝右边的小路出去,到公路上拦车,反之,继续往前。但景色不如前半段。
仙霞古道中途会被305国道拦腰砍断。其实走到公路上后就可以拦过路中巴。再往前的景色不怎么样。这时大概离廿八都还有1个多小时的徒步路程。那天我从仙霞关到廿八都走了5个多小时。
廿八都到江山的中巴每天数班。农家的茶很好喝!绿牡丹就是离廿八都不远处的裴家地村产的。但在廿八都很少有。因为价钱太大,当地人自己消受不起。你也可以在集市上买到白毛尖,15--20元一斤。也很好喝。
绿牡丹的叶片形状是扁平的,白毛尖是深色蜷曲的。别上当了。
从江山有快客去杭州。4个半小时到。
我大概只能写这些了。
希望有所帮助。
要爬上去那里绝对没错啦。到处是山,而且不高。想爬哪坐就爬哪做。
三、浙江衢州是不是有一个叫廿八都的古镇?
是的,在江山市峡口镇还要过去三四十公里 属于江山市管辖范围之内
四、浙江省的廿八都镇在哪
在衢州的最西南角,和江西相临
五、廿八都的景区介绍
廿八都距离江山市县城70公里,是一个古老小镇。全镇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使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据统计现保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在这些众多的寺、庙、宫、殿中,以大王庙规模最大,孔庙最雄伟壮观。孔庙建于宣统年间,占地1500余平方米,整体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门庭、正门、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寝殿共计三进三天井,左右为厢房,以檐廊连结,结构上,明间均为抬梁式、边贴为穿斗式,正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四面飞檐出挑,十分高大雄伟。建筑内以精湛的木雕艺术和丰富的彩绘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标、天花板,均绘月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龙、凤、花、鸟等绘画作品,几何图形、牛腿、雀替、窗扇、栏板等木构件均有浮雕或镂空雕,题材丰富,形象极为生动,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镇南村口,有一座跨枫溪之半圆形的单孔石拱桥水安桥。桥上建有九间桥亭,中为重檐歇山顶,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浙西唯一的设有古桥亭的古桥梁。
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它的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势、环境、巷道之不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民居的基本结构为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式,二进一天井,也有三进二天井的厅堂,房内厅堂自成院落,门扇、窗户上的图案少见雷同,民居正站均为石结构,门楼绝少见到砖雕,多以精致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楼阁式的四柱三楼形式,风貌独特。
古镇旧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今唯有镇南石质门额一方,书有“枫溪锁钥”。一条街道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两旁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
廿八都镇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长达1公里。北为洵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古镇在清同治年为鼎盛期,光饭铺酒店就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然而更让人注目的则是这里的桥、庙、阁等公共建筑。水安桥,一座廊桥横架于枫溪之上,在晨雾的缭绕和夕阳的照耀下,展现出不同的侧面,着实谋杀了我们不少胶卷。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和嬉戏倦了的孩童在廊桥休憩,又为这美景增色几分。枫溪桥是典型的石拱桥构造,它与周边的水星庙构成了一副恬淡而抒情的中国画。其余的如花桥之类的只空留地名而已,原桥的构造不复存在了。
夕阳下的大王庙是最美的,前有金黄色的稻田作铺垫,后有青山蓝天为屏障,粉墙与黛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使得我不禁发呆,转身俯瞰廿八都镇,他躺在仙霞山脉的怀抱中,屋顶间的生起的炊烟在晚霞中一缕缕地散去。
廿八都有大小两个文昌阁,大文昌阁在镇北头,小文昌阁在镇南端。两座建筑的宏伟和精致在当地是无人可与之相媲美的。文昌阁一般只有县治才有,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地方。虽然廿八都人靠经商致富,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学而优则仕的情结,他们的愿望和梦想早已飞出大山,飞向遥远的京都。于是同时他们也留下了300余幅彩绘在大文昌阁的梁、枋、藻井间,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来激励后代。
古镇的大户有曹、姜、杨、金四家。他们围绕着宗族而居,至今还保留着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站在老街上,最富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门楣。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这木制的门楣和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有着截然的反差,使人走在这老街之上,无不被这景色所吸引。看这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的丰富已足以使建筑学家所惊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