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中国四大特殊地貌?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26 19:02   点击:300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中国四大特殊地貌?

我国四大特殊地貌

特殊地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形成了多种地貌,我国四大典型地貌分别是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

1、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2、风成地貌: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我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风成地貌分布。

3、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4、火山地貌: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地球内部处于高温和高压的状态,当上覆岩层发生破裂或地壳背斜褶皱升起时,火山地貌地下的炽热岩浆将沿地层的破裂面或背斜轴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

二、中国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相当快,河流泥沙都聚集在它们上面还是最早的搬运通道。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物质疏松,有垂直节理,很容易遭受侵蚀。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的主体是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在高原上的山地,就仿佛海洋中的孤岛。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甘肃东部的董志塬和陕西北部的洛川塬是其中较为有名的。塬的表面宽阔,比较适合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不过塬很容易受到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从而成为山梁,被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就好像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之为“峁”。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三、我国山体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类型

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四、中国有哪几种著名的地貌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地貌的各种形态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发展变化与形成原因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见彩图中国地貌类型)

地势总特点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

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

垂直分布特点 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中国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两者地势高差和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点各异.

①昆仑山脉以南的西部南方,阶坡明显的只有其北缘的昆仑山北坡和东缘的龙门山东坡,其余边缘多和缓的倾斜,很难划出阶梯的边坡.昆仑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为高大山系所围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昆仑山与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却甚悬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围的山地,许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对起伏巨大.

②中国东部真正存在阶梯地形的,只有在上述第二阶梯的前缘和第三阶梯的后缘之间.前者是内蒙古高原、山西高原、鄂西高原和云贵高原(见云南高原、贵州高原),后者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江南丘陵,双方高差达1000~2000米,其间又多具有连续而陡峭的斜坡,坡折相当明显.然而,在高原地带的西侧,出现地势低下的河套——银川平原(见河套平原)、渭河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在平原丘陵地带的东侧,更有地势高起的辽东山地、山东山地及浙、闽、粤沿海山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打破了地势由西向东递降的局面.

平面分布特点 以山地的脉络作为框架的中国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大的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亦构成一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质构造线方向,而且东部与西部亦很不相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