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种外力作用的侵蚀地貌类型和堆积地貌类型?
1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和长江三峡,虎跳峡这样的河流峡谷和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
2 风力侵蚀,如西北戈壁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
3 流水搬运,如黄河中的泥沙
4 风力搬运,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5 流水沉积,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河流冲击平原
6 风力堆积,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7 固结作用,如沉入海底的泥沙受到压力,固结成为石灰岩
8 冰川刨蚀,如挪威的峡湾和北美洲五大湖的形成
二、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水蚀地貌应该不是专业词汇吧,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是岩溶
,地表和地下均可发生
黄河不会成为地上河的,因为它不同于黄河的是流经的地区多为碳酸盐岩,泥沙的携带量较少,而黄河流著名的黄土区,所以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历史上多次改道.
侵蚀和沉积是两个相反作用力的作用,侵蚀作用是对地表地貌的破坏,属风化作用的一种类型,可有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物理侵蚀主要是机械的破坏作用,如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化学侵蚀主要指在氧、水和溶于水的各种酸的参与下对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如喀斯特。
沉积作用是沉积物在各种营力作用下的堆积作用,同样也有机械的沉积和化学沉淀之分。机械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如三角洲、冲积扇的堆积等,化学的沉积作用,如我们在南方看到的碳酸盐岩,绝大部分都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水的沉淀的产物,还有如石钟乳等,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其实自然界的地貌大部分都是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是伴生的,只是有时两者哪个更占优势,形成的地貌就表现为优势作用的形态。
三、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的区别
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地貌不同:
1、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
2、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扩展资料:
一、研究意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余公里,岛屿岸线为14000余公里。在漫长的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
自古以来,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因此,从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塑造因素
1、潮汐作用
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范围。在由细颗粒组成的泥质海岸带,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2、生物作用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发育,构成珊瑚礁海岸;在红树林和盐沼植物广泛分布的海湾、河口的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后者是平静、隐蔽的海岸环境,细颗粒物质易于堆积。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岸地貌
四、沉积地貌和堆积地貌有何区别?
根据沉积环境可分为冲积地貌(冲积平原、冲积扇、江心洲、三角洲等)、洪积地貌(洪积扇)、冰碛地貌(终碛堤、侧碛堤、冰水扇等)、风积地貌(沙丘)、湖积(湖堤、湖滩等)和海积地貌(海滩、沙坝、沙嘴)等等。此外还有重力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如倒石堆)及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和熔岩堆积地貌。
五、请教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相关的外力作用 谢谢
流水侵蚀、流水溶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六、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1.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2.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3.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万~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