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川地貌包括哪些?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
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
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
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冰川分为大陆冰盖(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二、冰川沉积地貌有哪些
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这些沉积物在地貌上组成形形色色的终碛垄、侧碛垄、 冰碛丘陵、 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终碛和侧碛是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垄,标志着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冰川前进时形成的终碛垄规模一般很大,高数十米至二、三百米,其组成物质常包括相当数量的冰期前河相或湖相沉积。它们是冰舌前进时被推挤集中起来的,剖面上常出现逆掩断层、褶曲或焰式构造,故属变形冰碛。以这种变形冰碛为基础的终碛垄又被专门命名为推碛垄,属前进型终碛。如果几次冰进达到同一位置,终碛叠加变高形成锥形终碛。冰川后退时形成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冰退终碛,一般比较低矮,不易出现包含变形冰碛的推碛垄。大陆冰盖的终碛可连续延伸几百公里,曲率很小。山谷冰川的终碛曲率很大,向上游过渡为冰舌两侧的侧碛。侧碛在山岳冰川地区是比终碛更易保存的堆积形态。它们分布范围广,不易被冰水河流破坏。在谷坡上往往有高度不同的多列侧碛。冰碛丘陵是冰川消失时由冰面、冰内和冰下碎屑降落到底碛之上,所形成的不规则丘陵地形。它指示冰川的停滞或迅速消亡,广泛发育于大陆冰盖地区,高数十或数百米。
三、冰川地貌那么多,为什么这31种最为典型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万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万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沉积堆积地貌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这些沉积物在地貌上组成形形色色的终碛垄、侧碛垄、 冰碛丘陵、 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四、什么是冰斗?什么又是角峰?
冰斗 cirque
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貌。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主要由冰川在凹地中对底部和斗壁进行旋转磨蚀、刻蚀和拔蚀而产生。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呈半圆形,三面为峭壁相围,出口处有突起的岩槛,常可见羊背石。岩盆为封闭凹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称冰斗湖。典型的冰斗大多发育在冰川作用时间长的海洋气候条件下;大陆性冰川区的冰斗往往缺乏岩盆。
按分布位置不同可以分为谷源冰斗和谷坡冰斗两类。谷源冰斗分布位置高,一般大于谷坡冰斗,往往还有次一级冰斗分布其周围。冰斗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变成刃状山脊,称为刃脊。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尖状金字塔形山峰称为角峰,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冰斗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
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圈椅状的冰斗。
山地冰川源头的漏斗状聚冰盆地。是寒冻风化、冰缘作用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结果。其底部较深,四周岩壁陡立,一侧冰川出口处有高起的冰槛。与浅盆状的雪蚀凹地明显不同。冰斗的形成与雪蚀作用有关,其前身往往是雪蚀凹地。 因雪线附近常年积雪,雪的补给丰富、冰斗均分布于雪线附近,故冰斗的分布高度,在同一地区都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均匀地向某一方向变化(升高或降低)。不同时期形成的冰斗高度,随雪线高度不同而异。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层排列的现象。这是鉴别古雪线的位置及其变化的主要证据之一。雪蚀凹地同积雪有关,而雪线的存在与山地地形条件和坡向有关,故它们的分布是不规则的。
角峰
指金字塔形尖峰,山坡呈凹形陡坡,顶峰突出成尖角。由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和欧洲的勃朗峰都是角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