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气候条件?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19 20:37   点击:102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气候条件?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成因:水的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不同的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二、什么地理现象也属于灰岩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石灰岩地层中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故亦称“石灰岩地貌”。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石灰岩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经过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因为石灰岩山地植被发育缓慢,所以一旦破坏,恢复缓慢,水土也将流失殆尽。目前中国广西的弄岗自然保护区内,还拥有保存最为完好的岩溶植被――岩溶地区热带季雨林,其完好的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然而除了上述的自然保护区外,很多地区的石灰岩植被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并已经形成大片的裸岩地区,人们称之为石漠。目前石灰岩生态形势的严峻,已经为世人敲响了警钟。

三、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扩展资料:

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种类?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四、为何石灰岩地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作用:1884年戴维斯指出:喀斯特作用指水和重力对碳酸盐为主的可溶岩的溶蚀与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之总称.

二、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CO2 CO20 CO2扩散入水(水中CO2含量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力成正比) (1)

CO20 +H2O H2CO3 物理水合 (2)

H2CO3 H+ + H2CO3C 碳酸离解 (3)

CaCO3 Ca2+ + CO22C 钙离子从晶格中游离(4)

CO22C + M+ MCO3

综合 CaCO3 + CO2 + H2O 2 HCO3C + Ca2+ (5)

三、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89页)

(一)岩石要形成Karst首先必须

1、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化学成份、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根据岩石的可溶性可将其分为:

碳酸盐类:石灰岩 方解石

白云岩 白云石

硫酸盐类:石 膏

芝 硝

卤化物类:食 盐

钾 盐

从溶解度来看,卤性物质和硫酸盐要比碳酸盐类高.但地球上岩溶地貌为什么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

就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解性看,它主要取决于CaO/MgO.该比值越高,溶解度越高.

岩石的结构对岩石的可溶性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晶粒越小,溶解度越大.对于白云岩来说,微粒的(CaO/MgO=2.15)相对溶解度为0.82.细粒的(CaO/MgO=2.11)为0.74.中粒的(CaO/MgO=2.02)为0.65.不等粒结构的岩石比等粒结构的岩石相对溶解度要大..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决定于其裂隙度和孔隙度.一般的可溶性岩石的孔隙度较低,如表的石灰岩孔隙放在2―7%,对岩石透水性的影响较小,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主要是岩石的裂隙度.

岩石的裂隙度大小与岩石的构造、纯度和厚度有关:

构造 张性断裂带,背斜的轴部和向斜的深部,裂隙度大.

纯度 纯度高,刚性强,裂隙易扩张深长.

厚度 厚度大,隔水层少,裂隙深长较大,有利于岩石的溶解.

(二)水的因素

1、水的溶蚀力,纯水的溶解能力是极其弱微的,只有当有CO2加入时,水的溶解能力有很重要的岩溶意义.所以水的溶蚀力的大小取决于水中CO2含量的多少.水中CO2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大气中的CO2 、有机成因的CO2 、无机成因的CO2

水中CO2含量的多少与水温和大气CO2的分压力有关.水温高,CO2含量少.水温低,CO2含量高.大气中CO2的分压力越大,水中的CO2越高.反之则水中含量就低.

据研究CO2含量: PCO2=0.0003大气压 PCO2=1个大气压

0℃ 1.02 mg/kg 3347 mg/kg

10℃ 0.7 mg/kg 2319 mg/kg

20℃ 0.52 mg/kg 1689 mg/kg

30℃ 0.39 mg/kg 1250 mg/kg

温度的影响: 有两种作用,影响水中CO2的含量,影响化学反映的速度

压力的影响:在土壤中PCO2的压力高,CO2含量高,岩溶能力强.

水的溶蚀力随深度增大而降低

2、水的流动性

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但是由于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故自然界的水才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

沿途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也会使水中CO2含量减少,故造成碳酸钙的重新沉积,这就是洞穴中宽广的地方沉积景观丰富、而狭窄地方沉积少的缘故.

三.岩溶水的动态

在岩溶地区,地表水大多通过各种裂隙和孔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流,故地表水比较缺乏,相反则地下水比较丰富.因此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主要的是发生在地下.通常把可溶岩石内所含的一切地下水总称为Karst水或岩溶水.

岩溶水的运动直接影响着岩溶作用的进行和岩溶地貌的形成,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岩溶水具有多种形式,如孔隙水、裂隙水、溶洞水等.有的有自由水面.而有的呈承压状态.在被大河深切的岩溶地区,岩溶水根据他们的运动方向自地表而下可分为四个带:

1、渗透带:地表以下至丰水期潜水面以上,有利垂直洞穴发育

2、季节变动带:丰水期潜水面至枯水期潜水面,丰水期呈水平流动,枯水期呈垂直流,发育垂直和水平溶洞.

3、水平流动带:枯水期潜水面以下,直到低谷能补给河流的深度.水流呈水平流动补给河流、常年流动、并且有自由水面.十分有利于水平发育大规模的水平溶洞.

4、深部滞留带:位于水平流动带以下,水流动慢、水质交替弱、岩溶作用微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