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地貌的基本形态六种?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8 17:07   点击:248  编辑:yyns   手机版

地貌的基本形态六种?

黄土地貌: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仓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地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最集中。黄土在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沟壑纵横,岗丘连绵,形成地面十分破碎的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把石灰岩受地表或地下水侵蚀、溶浊的各种各样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所以又为岩溶地貌,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最典型。喀斯特地貌风景秀丽,是著明的旅游资源。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成的景观。敦煌附近有一处国内已经发现的最大的一处雅丹地貌———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敦煌西北部,西与罗布泊连通,面积约400平方千米。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红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世界上丹霞地貌以我国分布最广。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千米。

冰川地貌:冰川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为冰川作用,它包括冰川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为冰川地貌,包括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所造成的地貌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峡湾等。冰川消融后,冰川所携带的大量冰碛物就地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冻冰土地貌:冻土指温度处于0℃或0℃以下,因冻结而含冰的各种土层或岩层。冻土地貌也称冰缘地貌,是在寒冷且雨雪很少的气候条件下,经冻融作用而形成的一些特殊地貌。

流水地貌:流水是塑造地表态最活跃、分布最广的外力之一。在温暖湿润地区,其作用更突出。地表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地面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由此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包括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峡谷等)和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冰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地貌形成与发育的基本要素

地貌汉语拼音:dìmào英文拼写:[landforms,physical contours;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名词解释: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名词详解: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地貌类型 主要有下述五种:构造剥蚀中--低山地形 位于县区西北部,有车上、黄岗、双峰、潭山等乡(镇)。山体岩性为花岗岩和元古界双娇山群浅变质岩系。本区群峰林立,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标高500-1400米,山峰因剥蚀作用,峰顶均呈弧形,山坡坡度为40度-50度,切割深度为200-500米。树枝状溪沟发育,沟谷多呈“U”型,泥质岩地段则多呈“V”型,纵坡坡降约15度-20度。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形 位于县区北东部,有花桥、同安、天宝等乡。山体由花岗岩组成,标高200-500米。山坡较缓,山顶浑圆形。冲沟发育,山间洼地、小型冲积锥或洪积扇较为常见。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形 位于县区中部,包括芳溪--村前公路线以北的芳溪、桥西、天宝、敖桥、澄塘、棠浦和新庄等乡的部分地区。山林由元古界双娇山群浅变质岩组成,标高200-500米。山坡坡度35度-40度。山顶多呈尖楞状,沟呈“U”型。地势自东向西增高,山坡变陡,山顶尖棱。植被自东向西逐渐繁茂。构造剥蚀低丘、岗阜地形 分布于县区南部,即芳溪--村前公路线以南地区,属宜丰盆地的一部分。主要由白垩系红砂岩及二迭系灰岩等岩石组成,标高70-150米。丘顶多呈馒头状、桌状,坡角约10度-20度,常见短浅沟谷。砾石组成的丘岗多光秃。砂岩、泥沙岩分布地区,植被覆盖率30-50%。本区植被曾被破坏,土壤遭侵蚀,部分地方表土流失,岩石裸露。河谷堆积地形 分布于锦江石市段及其支流耶溪、长塍港、棠浦河两岸,组成阶地及河谷地貌。一级阶地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阶层宽0.5-1.5公里,地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高出水位2-5米;二级阶地主要分布于锦江支流河谷,面积较小;三级阶地零星分布于锦江支流两岸,阶面起伏约0.5-2.5米,阶地前缘陡坎明显。本区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是粮食的主要产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