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完全没有问题
白嫖了知乎这么久,也要共享一番了。
时间:2011年2月的春节7天
地点:东京
背景:
1、GF(现在是LP)要去看con,日语N3;我就只会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三个短语的日语(并且据说发音完全不对);结果机场、酒店、问路、吃饭完全靠我最土鳖的英语和手势比划,GF的N3几乎没有起什么作用吧。
2、那时候我不知道Android和iOS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我用的还是Nokia的塞班街机,绝对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地图导航、翻译等各种App(btw,当时的打国内电话资费是¥7/min,给老爸打下飞机的报平安电话时老爸都催着我挂电话!)
3、日本民众的英语水平,发音上可能不标准,但是我感觉平均水平要比我想象的好。其实日常交流用简单的英文单词足够,别用复杂的句子,大家都能理解。我整个行程中路上碰到的大叔(目测四五十岁)也好、年轻人也好,我的土鳖英语+手势完全够用。前提是东京是这样,其他地方不清楚。举个很生动的例子,我去一家类似吉野家的店子要个肥牛饭打包,因为是指着餐牌点的,里面有一个选项是“温泉玉子”,然后服务员估计用英文表达不出来蛋要半生还是全熟的,说日语我又听不懂,就结结巴巴满脸通红的比划了一堆,说了个“half”的单词,关键是我竟然秒懂,哇哈哈。所以,你看,日常用语其实连“medium”这种单词都用不到的。现在想起来总是会发笑。
4、认识繁体字就再好不过啦。下图就完全不用翻译也能看懂的啊
交通:
1、飞机,出入境要填的单子(arrival / departure card)都是英文,无需日语技能,都是很简单的一些单词(高中毕业水平绝对没问题,下不赘述)。下了飞机,本来想买一副东京的地图,然后有个很nice的台湾大姐,是机场专门提供给外国游客的语言服务,主动跟我们交谈,给了我们一张地图,地图上有日文也有英文,而且不少繁体字,看懂没压力。
2、地铁,按距离计价,而且在不同公司的地铁之间换线是要“改札”的,所以如果计划出门最好提前做好功课在同一家地铁公司的地铁沿线附近晃悠就行,还可以买一日通票随便坐。买票基本靠自动售票机,不会的时候可以求助现场观众(雾),民众对外国游人还是很友好的——或者说最少表面上还是表现得很友好的,你照着地图一指要去哪,他就会在自动售票机上告诉你怎么操作,在哪换乘或者“改札”,手势就能表达意思了。完事你再用日语说一句谢谢对方就会很高兴。当然说thank you也完全没有关系,我觉得还是入乡随俗更好。
3、巴士都会英语报站,跟北京一样,只要你对着地图知道自己要去的站发什么音就错不了,嗯。再次说明,不懂可以求助现场观众。
饮食住宿:
1、住宿,GF预订的是一个小旅馆,到店了以后简单的check in还是懂的,复杂一点的我也不会说啊,然后好像问了问room service是否free,得到回答是要收费——有料,包括在旅馆里看的电视有“有料”频道和“無料”频道,嗯,“有料”频道,你懂的。。。
2、饮食,基本照着菜单点,图文并茂,没有出现过纯文字的菜单(如果有请换一家= =),所以用手指点着图案就可以了。
总结:
1、脸皮厚一点,简单英文单词和手势比划就能解决日常交流问题。
2、尊重对方的文化,能说几个日常用语的日语词汇,换位思考,换成自己在中国遇上歪果仁问路对方用中文表示感谢,也会很高兴啊。
3、在街上的指路牌上的地图,并不是上左下南左西右东的,而是你面朝的方向在上,请特别注意。如下图
还有什么,想到了再补充,先放一些图片。
站在彩虹桥上拍台场,对面圆球是富士电视台
即使是2月份,樱花也已经开了,日本冬天的海洋性气候比中国是要暖和的
上野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很值得一看,超级多世界名家的作品(真迹!!!),我就挑几张允许拍照的画,还有其他的不一一放上来,另外博物馆也很值得一看,有不少中国的东西在别人博物馆里保存得挺好的,看着心情也很复杂。
这张是莫奈的《乡间小路》,早期的作品,另外有一副《垂柳》我看的时候还不知道作者(看完去找英文介绍才知道是他,而且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莫奈的英文名就是Monet),第一眼就觉得光影的表现效果非常厉害,私以为比《印象·日出》更好,可惜不让拍。而且拍出来的效果跟现场零距离看真画是完全不是一回事。
还有毕加索的,回头找到图了补上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