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如何做到《当下的力量》一书中提到的临在?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7 23:40   点击:229  编辑:yyns   手机版

有个大道至简的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老和尚体验道就是某种形式的临在状态,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其实,临在不仅仅是专注于某一件事,它更是清晰的照见了自己的本心本性。当那个自在,清明,真实的真我呈现出来的当下,无论你身处在何处,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或者根本不说什么话,也不做什么事,都是临在的当下。也就是开悟。

开悟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更伟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本体: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它。

开悟就是要从思维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

如何从思维中解放出来?

1.观察思考者

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

当你在倾听那种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评判。不要对你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乘虚而入。你将会很快地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而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你的思维。

所以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

随着你倾听思维,你会感觉到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临在,那就是你更深的自我。于是,这种思维丧失了它的力量而且很快地消散,因为你不再通过对思维的认同而为其注入活力。这是不自主以及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

当一种思维止息时,你会在自己的心智流中体验到一种思维的中断——思维空白。首先,这种空白是短暂的,或许仅几秒钟,但是渐渐地它们会变得长久些。当这种空白出现时,你在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于是,你开始感觉到与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通常这种状态受到思维的蒙蔽而模糊。

多加练习之后,你的这种平和与宁静的感觉会加深。实际上,这种深度是无止境的。你同样会感觉到一种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喜悦。

2.冥想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即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a.“无选择觉知”,或叫“无评判觉知”。

这种冥想方式就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最好有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跟任何人交谈,练习接受自己所处的当下时刻,不做任何评判。既不去想,“那边有个流浪汉,我最好到马路对面去”,也不要看着跑步的人暗想,“这人身材走样了,我的身材比他好”。你不做任何决断,不评判任何事情,只是全盘接受。如果能在散步时这样做10到15分钟,你就能达到一种非常平静和感恩的状态。

b.超觉冥想,就是通过反复唱诵,在头脑中制造一种白噪声来掩盖自己的想法。

c.第三种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想法保持高度敏锐和警觉。通过观察自己的想法,你会意识到很多想法都源于恐惧。在你识别出恐惧的那一刻,恐惧感自然就消失了。一段时间过后,你的思绪就会平静下来。

思绪一旦平静下来,你就会认识到周围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你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你会想:“哇,原来我生活的地方这么美。我有衣服穿,这多好啊,我还可以随时去星巴克喝咖啡。你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鲜活、丰富、完整的人生。”

生活技巧:躺在床上的时候,可以尝试冥想。这样,你要么进入深度冥想,要么会入睡。不管结果是哪种都很好。

d.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每天至少一个小时。此时,你以臣服的姿态接受发生的一切,不争取,不对抗。如果有想法在头脑中涌现,那就任其涌现。

冥想是屏蔽社会的噪声,倾听自己的声音。

只有以冥想本身为目的,冥想才会“起作用”。

徒步旅行是行走冥想。

写日记是书写冥想。

冲澡是意外冥想。

静坐是直接冥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