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学习英语?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3 00:24   点击:229  编辑:yyns   手机版

1.因为领导们和他们的孩子学英语。
小朋友,听好了,如果想要成为有钱人或者有权人,就一定要接近领导们,因为只有领导才能够决定你的升迁问题。
不要说什么你不进体制不进公司自己做生意。都一样。你做生意,和谁谈生意?还是领导。懂不,一切都在领导手中。除非你的级别低到不配接触领导,否则,越往上走,越要接近领导。
而领导们和他们的孩子,学不学英语呢?答案是,他们学英语。
他们会英语,所以,你也得会英语。这样你才能够跟上他们的脚步。
就像当年温州人和潮州人在国内赚大钱的时候,街上开有温州话和潮州话的培训班。逻辑很简单,因为温州老板在高兴时会说家乡话,也会把关键岗位安插自己亲戚,比如公司高层开会,全部讲潮州话温州话,你听不懂,那你就很尴尬了。如果你不会温州话,你就无法融入老板的圈子。
领导们和他们的孩子的英语水平如何?答案是,非常流利,无限接近母语或者母语级别。
当然了,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领导们的英语水平的,这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我们虽然无法直接观察领导和领导的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我们甚至无法直接看到他们。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次一级的富人,如《爸爸去哪儿》的各路明星富豪和他们的孩子们,以及各路娱乐明星自己的英语采访。你去看一下黄磊的女儿黄多多,人家8岁时,英语比很多四六级毕业的大学生都要流利。
体制内,我们可以观察到体育明星,如最近的徐嘉余,一个游泳体育生,文化水平根据其博士女友介绍,其实非常差,但是,他依然在努力学习英语。如此可见一斑。他一个没文化体育生,为何努力学英语?因为他知道真正大人物的孩子们都学英语,他知道自己未来的前途就在那里。
你看不到大人物的孩子,他们看得到。而你看得到他们,因此,就可以间接判断出大人物的孩子们学不学英语。
其他的各路体育明星,姚明易建联自不必说,都打NBA不会英语就搞笑,至于别的其他的看似没出国的,各位如果有了解,就会知道,他们在某管、某特上都是有账号的。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领导和他们的孩子的状态,但是,通过顶级的娱乐明星,和顶级的体育明星,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地推测领导孩子们的状态如何。

世界是领导的,也是领导的孩子的,但是,归根究底是领导的孩子的。
他们的钱在那边,家人在那边,情妇小三和儿子女儿们在那边,亲戚朋友也在那边,房子车子也在那边,资产财产股票现金产业也在那边,几乎一切都在那边……以后他做什么事,都必然和那边牵连起来。
现在终究还是一群不大喜欢讲英语的人在做领导,然而,过多几十年,等到那群在欧美生活、读书、长大的领导的孩子们接棒了,人家开口闭口就是英语,你不会讲、不会听,那么,被淘汰的只会是你,而不会是他。

世界上会英语的人不少,人家老板大可以聘请、提拔英语好的人,然后开会时时不时讲几句英语。你听不懂,你就没资格参与其中。你听得懂,你就多一分竞争力。

我讲个案例吧。

新冠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和世界各国的医疗专家联网开会。你猜他们用的是什么语言来讨论交流、记录分析?

你不会英语,你连站在那里帮钟院士做记录、递资料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哪怕是站着旁听,也是座位有限的。钟院士为何不让一个听得懂英文的人做助手帮忙做记录,而让听不懂英文的人做助手?

还有一个案例,知乎上听的,说是某个领导空降去医院,结果医生们开会全部讲英文,领导很生气,强制医生们讲中文。但是,其实医生也没办法,因为他们讨论的东西太过高端,很多术语压根没有中文翻译,当然,这也和他们读书学习以及工作时需要用大量英文的因素有关。

这还是领导,所以,领导才能强制这些医生讲中文。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他们的下级呢?你能冲上去对一群前辈、上级说:“虽然我是你们的下级、助手,但是你们能不能讲中文?我听不懂英文。”你猜一下,是他们改口讲中文,还是你被赶出去?

对了,评论区有个XX说,为什么是英语不是俄语德语法语。

首先我没有绝对局限于英语,你如果学德语法语自然也没问题,也是一种外语。

其次,英语在世界的地位是统治级别的,英语于世界,相当于普通话于中国。你会某省方言你可以走遍该省,你会普通话可以走遍中国,你会英语则可以走遍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法语德语俄语。

评论区还有个xx,说你这不是教我们巴结领导吗?哦,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巴结领导?哈哈哈

我觉得吧,额,怎么说呢?你是不是觉得你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其实呢,我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逻辑很简单,如果你英语老师只教导你四级英语的词汇量,那你英语六级考试必定考不好,为什么?知识量的不足。

世界上最顶尖的知识,在哪里呢?在美国等外国的顶尖学府、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剑桥牛津,或者是顶级大公司和机密机关内部。
你觉得你很努力很上进,其实屁用没有。因为你的努力不足以让你凭空地写出光刻机资料、以及很多顶尖科技的技术。
而二代们呢?他们的爸妈塞塞钱,给个几千万美元,什么学校进不去啊?除了世界上少数几个技术,其他什么高深科技搞不到啊?
你以为那些二代都是尸餐素位,其实人家也在顶尖学府学习过,人家实力也很强。

人家爹妈比你爹妈有钱,说明人家爹妈的脑子起码是不差的,是很好的,这样的基因下,二代们天生就笨不到哪里去。从小吃好穿暖,受的是良好教育。

我这么讲吧,我们这里有一些特别厉害的学校,会花很多钱去请一些新东方英语或者特级教师来给学生上课。据我了解,这些真正厉害的教师,真的是一节课顶普通教师十节课。更别说大部分语文和英语老师上课就是流水账,十节课都没有几个信息量的了。

而这样厉害的老师,人家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接触。


学个英语,不是让你下跪,而是告诉你,你所谓的努力上进,到最后比不过人家在顶尖学府跟顶尖专家学习的顶尖知识,因为人家不比你懒惰的。
你能够跟这些人打工,已经是你极限了,这还是极为理想的状态,现实是,你即使努力百倍,也做不到给钟南山做助手的。

顺带一提,钟南山也是医二代。

最后,很多话是说给聪明人听的,这种蠢问题我真的不想回答,因为回答了你也听不懂,即使我说的这么清晰你也听不懂。



2.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的各方面知识,全部都是英语世界的创造物。

为什么当今数学教材写的跟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

教材方面,诸多看过外国教材的网友都表示,外国教材非常通俗易懂,甚至比中文教材更加易懂。

我这么说吧,如果你要学京剧、中医、川菜,你来中国、学中文,很合理。因为只有中国这里才能够学到正宗的京剧、中医、川菜。

同理,你如果想要学习外国人的各种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的知识,那么,你最好会英文。

我知道有很多教材、书籍都有中文翻译。但是,如果你真的会英文,你可以对比一下原著和翻译本,还是有略微差异的。

而且,我这么说吧,“翻译”也是一种“权力”。

当只有你能够“翻译”一件事物时,你就有权力去定义它,你就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制定标准”。

可能你只能做些微的改动,但是,在足够大的体量下,这种些许偏差也足以造成巨大的利益。


什么是翻译?翻译就是中介!它本身不产生价值,但是可以凭借信息差两头吃。美团、滴滴、房产中介,这些就是中介,你看他们两头吃吃得多爽!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三文鱼领域,真三文鱼和假三文鱼,翻译都叫三文鱼。其实一种生吃没问题,一种生吃很容易有问题。为何都翻译为三文鱼?因为后者就是要以次充好,用那种假三文鱼去蹭真三文鱼的热度。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

比如,曾经有种外国饮料试图打入中国市场,翻译名字叫做蝌蚪啃蜡,中国人压根不会去买,为何?这个名字就没食欲啊!后来,它改名叫做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一听就喜气,立马打开销路。很多人听了这个案例,觉得可口可乐这个名字取得好,我觉得不是这个名字取得好(虽然确实好听),而是蝌蚪啃蜡这个名字太过诡异!我觉得,明摆着是翻译者故意搞事!出于某个目的,不想它卖出去!可口可乐的母公司不懂外语,就被坑了吧。后来搞公开召集改名,这才打破了“翻译壁垒”。

又比如,Russian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


当你会外语时,很多东西就没那么容易骗你了。

而且,如果你想要深入研究某些内容,那么,其实非常多的书籍是完全没有中文翻译的。因为翻译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精力、金钱,且讲究回报的东西。很多书籍是没有经济回报的,不会有人翻译的。如果你想要学习这些知识,你最好还是会英文。

很多人说现在的中国光刻机比不上外国,我打个比方,假设今天有人偷了世界顶尖光刻机技术资料给你,你不会英文,你看得懂吗?看不懂。


很多东西,我也只能言尽于此了。因为这件事是一个非常讲究个人想法的事情。我说了那么多,真的是有类似感悟的人懂的都懂,不懂的我说再多也没用了。


3.外卷策略。

当年,大人物们其实有过一个讨论,就是说开放后,很多高材生都出国啦,怎么办?会不会他们不回来啦。那位大人就说了,出去十个回来一个,我们就赚了。不怕出去,就怕出不去。

事实上,百度的李彦宏、以及互联网的一堆大老板,都是有出国经验,现在不也回来了?

某个角度上讲,结合最近的很热门的内卷话题,我觉得,出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化内卷为外卷。

中国市场看似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其实,工业升级没有完成,现在的中国就是一个小庙,它是容不下很多大神的。

一是高端资源不足。

像是研究很多领域的高新科技的高材生,在国内是没有资源给他们的,他们最好的途径就是出国,去外国有这些资源的地方去做研究。等到有身份有地位了,届时,哪怕只是和中国稍微合作一下,都会令中国受益无穷。

其实,培养一个高材生或者培养一个学生,成本是非常低廉的。相比于做成一旦大生意的几百万收益来说,培养高材生的成本简直九牛一毛。

二是资源倾销不足。

做国内生意,其实远远没有做外国生意简单。因为很多资源和工业品,国内不缺,外国缺。



4.门槛问题。

英语能力、或者说外语能力,是所有技能里面,可替代性最弱、门槛性最强的。

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工作,想要高薪,那么,就一定要尽量不被替代。那么,什么工作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呢?

答案就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大妈大伯们能够随手做到的工作,你一定不要去做。

比如,送外卖、滴滴司机、工地搬运、车间流水线和普通低级文员一类工作。随便一个大伯大妈都可以替代你,那你的工资肯定被压价压的很低。

那么,什么工作是最难被替代的呢?答案就是外语性质的东西。这个东西门槛是相当高,而且可替代性相当低。


最后,我想说,你们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虚伪?!

600个收藏,才400多个赞!还把我的回答踩到这个提问的最下面?!一边收藏一边踩是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