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
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实质的物质存在。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例如长城这种实实在在存在的建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又代表着我国古代文明的一种含有深刻文化意义的东西,他就是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少数民族特色音乐,这种无形物质,只能通过技巧、技艺来传达,来表现的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就是两者的区别。 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都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已,其根本在于“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人类的文化遗产,需要人们去保护。否则它们将成为历史,和历史上那些消亡的曾经一样,只能被后世在文字中观看了。
很多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保护,因为一旦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这种古老的文化,那么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彻底的消亡。然而这种说法在封建社会或许还管用,但是放到了如今的信息时代,却不那么适用了。如今有了互联网,有了音频、视频等等,人们可以把这些可能消亡的文化遗产通过视频的方式,把它的学习方法完全的保存下来,在后世之中一旦有人想要了解,就可以观看保存的资料进行学习。而且视频这种保存方法,十分的直观,与面对面学习也相差无几了。
然而物质文化遗产却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东西能够永存,世间的一切都将消融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当万年、十万年、万万年之后,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频、视频资料很有可能还在,但是例如长城之类的实实在在的建筑,则肯定会消失。综合而言,人们要尽一切可能去保护我们的文化,不要让它成为真正的“遗产”。
二、世界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和区别?谢谢
世界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有形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无形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物质文化遗产(Materialcultural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扩展资料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长城、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昆曲、京剧、珠算等。
参考资料来源:世界文化遗产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物质文化遗产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术语)_百度百科
三、如何划分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一、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二、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扩展资料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国家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3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扬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334个市级非遗名录;
县级:高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德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衡南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285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一、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二、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扩展资料
国务院在2006年专门为提高大家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而设立的节日,定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2017年改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8年的活动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中国入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含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花儿、侗族大歌、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玛纳斯、妈祖信俗、呼麦、南音、热贡艺术、西安鼓乐、粤剧、藏戏、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京剧、中医针灸、 皮影戏、珠算。
中国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
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赫哲族伊玛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而文化遗产还包括响应的物质实体。
百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