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俗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俗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旅游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市场开发价值两个方面。
附: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法定批准的能代表某个群体或民族的独特文化积淀和地域精神其自身蕴含丰富的价值
①历史性基本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
②共时性基本价值:科学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审美价值
③现实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完全符合旅游资源所应体现的价值特征,其次从市场需求来看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源在于差异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旅游者展现了一部活态的民族史,使其更直观和深刻地了解某一文化空间的独特精神内涵,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数随着现代化发展可能濒临灭绝的人类文化于人类学角度分析“越是濒临灭绝和消亡的东西越吸引当今的都市旅游者”,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存在旅游开发的价值。
二、哪些文化遗产最急需保护?
第4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在难以计数的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到底有哪些是面临最大“消失危险”,最急需保护的呢? 濒危文化遗产之一 胡同 胡同曾是北京四九城的标志,北京文化的体现。而今飞速消逝在高楼大厦之间,只剩星星点点的孑遗。今人难道只能用手中的铅笔与推土机赛跑,才能为后人留下昔日胡同的身影么? 烟袋斜街的前世今生 东北园胡同 花园北巷 西四北三条 以上图片摘自《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一书。 濒危文化遗产之二 四合院 说不尽的四合院!不同人心里的四合院,感觉是不一样的。有说:四合院是一种景观、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要评选最具人情味的建筑,它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这肯定是书生之言。也有人说:四合院与21世纪格格不入,该从北京的标志转变为标本了。估计这是商贾之言。一位七旬高龄的老人,用他手中的钢笔记录下京城的岁月变迁,让那些已经消失、将要拆除、以及保留下来的民居宅院存留下来。一幅幅白描画作,仿佛唤醒了京城尘封的记忆,让一幢幢见证过历史风云变幻的恢弘建筑再现人们眼前,仿佛唤醒了京城民居文化的魂。 休闲听戏自家乐(东城区本司胡同17号) 夏雨秋霜美景寒(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 李万春武圣故居(宣武区菜市口北大吉巷22号、21号) 东四四条绵宜宅(东城区东四四条1号、3号、5号) 文化大家冯公度(西城区羊肉胡同73号) 冬雪春风度闲日·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 夏雨秋霜美景寒·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 以上图篇摘自《京城民居宅院——郑希成钢笔白描画集》一书。 濒危文化遗产之三 古塔 来北京,几乎都要看看北海的白塔,其实北京古塔名塔奇多,垮塌了的不算,现存的还有300多座。为何说奇多?在世界宗教地理的版图上,北京可不是个宗教热地。建这么多个塔,还是沾了首都的光。每座古塔的肚子里,都沉积着历史的尘灰。当然,有的塔里还藏着宝物……。可现在,就连每座塔上的雕刻、绘画、书法艺术和宗教内涵都正在快速消失着...... 以上图文摘自《北京的古塔》一书。 濒危文化遗产之四 土家织锦 织锦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工艺技术难度极高,被视为中国纺织品中价值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品。土家织锦以其鲜明的个性,给人超出想像力的震撼,现今却乏人继承。 以上图片摘自《土家织锦》。 濒危文化遗产之五 戏曲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戏曲哪儿濒危啦!?你没看见现在各地票友比赛层出不穷,演出市场也很红火么!”。确实,现在光北京就每天至少有大小几十个场子在上演着各种戏曲,但绝大部分都是单纯为了迎合“旅游市场”而设置的剧目。当戏台上跟头虫的表演掌声超过大段西皮流水的时候,当一场戏曲的卖点集中在“声光电”的时候,这热闹非凡的表象下其实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危机。追本溯源,可能才是当今戏曲界人士最急需做的事情。
三、我国哪些频临灭绝的民间艺术?如何保护,如何发扬光大
河南省国家级非遗方城石猴,现仅靠传承人艰难维持。政府保护力度不到。前景实在令人担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