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秃尾巴老李的文化遗产
关于“没尾巴老李”的家乡,各地传说不一,遍布山东数十处地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就有即墨、莒县、文登、诸城四处,这正好说明山东人下关东十分普遍。在五大连池市我们还看到了黑龙山、黑龙庙和黑龙冰雕。黑龙山是一座休眠期火山,海拔516米,山体由黑褐色的火山砾、火山渣组成,远远望去是一座黑色的山体,叫黑龙山确实十分形象。传说这是没尾巴老李休息的地方。在五大连池的岸边建有黑龙庙,这里供奉的神像就是黑龙王--没尾巴老李。距离庙不远处有一冰雪溶洞,有冰洞和雪洞两部分。其中冰洞全长150米,深23米,洞内平均温度零下5℃,洞壁上低垂下来的各种形状的熔岩钟乳,晶莹的霜花遍布洞内。洞内人工修砌了各种冰雕,有企鹅、北极熊等。这其中还有一条没尾巴的冰龙,标牌介绍:此龙是黑龙王,老家在山东。可见东北地区对没尾巴老李的敬仰和尊崇。
二、讲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两百字左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宣纸需要108道工序,宣纸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青檀树!两年生为佳!春季长叶芽前砍伐!沙田稻草,因草杆长,纤维细腻被选用为主要原料之一!青檀树砍伐后需要蒸煮,这个就是专用的灶,一般直径3米,深2.5米,里面放水,将青檀树枝放入,需要蒸煮至少12小时!
蒸煮好的青檀树就可以捞出剥皮,由于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这道工序基本被家里的长辈来做了,一捆约50-60根,工钱为2元,长期做这个的手指甲都会脱落,很辛苦!
沙田稻草和青檀树皮人工挑至山石滩上,经过8-14个月日的晒雨淋将其内在的杂质和色素去除!
自然脱色好了后,将其运回,手工将里面的杂物剔除!
石碾捶打,千锤百炼下,原料将变成浆状!
青檀树皮和稻草浆均匀混合,这里两者的比例会构成宣纸的韵墨层次和拉力!
捞纸,两个人合力操作,讲究配合,否着纸会破或者纸张厚薄不均匀!
捞纸掌帘,浆覆盖再纸帘上的纸膜巧妙的弄下!合在一起!
晒纸,烘培房中温度都在50度以上,冬天都光着上,想象一下夏天的辛苦!
晒纸需要将纸膜摘下,用松叶刷刷到烘培墙上,再这里会产生手工宣纸唯一一个辨别的地方,宣纸的背面会有松叶刷留下的刷痕!
检纸,晒干的纸运到检纸房,每次翻开一张宣纸,检查正反面有无褶皱、破顺。有的剔除直接报废!
剪纸,按宣纸尺寸裁剪。一般一次剪50张,因为宣纸按刀为单位算的,一刀为100张,剪纸一下为50张,一刀就要剪两次,购买的宣纸中间有个痕迹,俗称刀口
三、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有那些?
绘画、陶瓷、青铜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