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重大意义的事件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
邺都兵变,起因是魏博军小卒皇甫晖赌博失败聚众作乱,一系列隐藏矛盾集体爆发,最终导致后唐庄宗被害,后蜀独立。
产科三重悲剧,英国汉诺威王朝国王乔治三世的长房孙女比利时王后夏洛特因医疗事故一尸两命,当事医生自杀,导致乔治三世没有了孙辈继承人。因乔治三世的长子后来的乔治四世、次子弗雷德里克都夫妻关系破裂而分居,他的三子威廉、四子爱德华两个长年从军的五十多岁老光棍就被逼婚了。当时五王子恩斯特已经结婚了超了哥哥们的车,但还没孩子。乔治四世继位,死后,因为弗雷德里克已经死了,就传位给三弟威廉四世。威廉四世的私生子一箩筐,嫡出的只有两个女儿而且都没养活,四弟爱德华比他先死,于是王位传给了爱德华的独生女维多利亚。因为汉诺威不支持女子继承,汉诺威王位由恩斯特继承。
如果夏洛特没有出意外,将来可能就是英比共主的局面,爱德华不会被逼婚,历史上可能根本没有维多利亚女王这个人了。
二、如何认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谢邀。好形而上学的题目。
历史上的偶然性很重要。
帕斯卡尔曾调侃说,如果克利奥特佩特拉的鼻子短一点,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
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尤其是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在政治事件和英雄人物身上的时候。
如果克利奥佩特拉的鼻子短一点,罗马前三头后三头的故事很可能要重写了。
不过,这种故事只是历史的一个方面。
克里奥佩特拉的鼻子短一点,会改变罗马与埃及的关系吗?不好说。会改变罗马帝国在东地中海的地位吗?可能性较小。会影响埃及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传统吗?几乎肯定不会。
因此这种问题有层次和侧面之分。
半个多世纪前,布罗代尔曾划分过所谓的三种历史时间,偶然性对事件的进程可能影响最大。感兴趣的可以参阅一下他的文章。见布罗代尔《论历史》。但这种时间划分最近几十年受到了质疑。
P.S.
问题说明中提到的各种社会,只是一种理论建构,这种社会形态的划分,带有很强的人为性质。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要把历史分成这么几个阶段?为什么是五个而不是十个八个?
可以说,这种历史认识本身也是历史的产物,它带有很强的进步主义的色彩,反映的是19世纪那些思想家们对进步的信念,以及对理解把握世界历史进程的自信。
我认为现在应该反思和超越这种诞生于19世纪的话语。
三、怎么看待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教员在《矛盾论》中指出: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
按照辩证法的这一规律, 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变化规律,也即必然性,存在于表现为随机、不确定的偶然性现象里,正如同本质隐藏于现象里一样。简言之: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这,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里都是如此,是普遍的规律。
以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说,一个随机抛起的硬币,其落地时为正面还是反面,是一个偶然现象,似乎完全没有确定性,但是,同样的动作进行许多次,正面与反面出现的比例就越来越接近于一比一,当进行次数很多很多时,这个规律就非常明显。这就说明同一偶然事件的大量重复,就会把内在的必然规律显现出来。概率论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物理学来说,一个分子的运动似乎是随机的,单独看一个或少数分子的运动,虽然每个分子的运动都可以用力学规律描绘,但分子群体运动的图像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可是,当有巨大数量的,亿万个分子在某一个系统内的运动却表现出与宏观热力学一致的规律,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大量分子运动的这种内在规律性。
社会科学同样如此。尽管社会现象千差万别,某一历史事件的出现似乎纯属偶然,然而从人类历史的长远来看,社会的内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分布在各大洲的人类,大都或早或晚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且大都经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又到资本主义的演变。以资本主义社会来看,虽然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矛盾决定了贫富分化、经济危机周期发生等社会问题的不可避免与日益尖锐化。这就是当前世界不太平的根本原因。
四、什么是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我就是在已经成历史的昨天很偶然的被邀请回答了这样一个完全不在我专业领域的问题.
五、历史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看了一下很多人的回复和答案,无论是支持历史是必然的,还是历史是偶然的,都有一定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
从本质上来看,历史是否是必然的或者历史是否是偶然的,取决于人类自身是否承认时间的单向性。
承认时间的单向性,那么历史就不存在所谓的“如果”,秦始皇,朱元璋必然存在并按照既定路线走下去,不存在没有秦始皇和朱元璋的这种假设,因此历史是必然的。
如果不承认时间的单向性,那么就会有一种“假设”性的平行时空存在。如果秦始皇和朱元璋不存在于历史中,中国发展又会是什么样子?但这种假设也只是源自于历史上已经有秦始皇和朱元璋的存在而设立的,因此其讨论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假设”因为这种假设我们不能“证伪”,如果历史上没有秦始皇和朱元璋,那么在第二条平行宇宙时间里,必然会产生一个适合没有秦始皇和朱元璋存在的历史事实。所以从两条平行世界的角度来看,历史具有偶然性。但从第二平行世界来看历史,历史还是必然的。
还有部分回答是鉴于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历史是必然的,但以偶然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小范围的改变历史的走向。其实马克思也看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承认必然性就说明这个世界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所有的发生早已是注定的,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追求都将失去意义。这就是当时乃至现在哲学领域都很热门的“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和世界发展而诞生的哲学思想,服务于人,那么必然有局限性,因此用辩证法看待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充分给予人类主观能动性一定发挥空间。
上述三种对于历史是否是必然的认知均不可“证伪”,但我个人觉得马克思的辩证主义更加符合人类对于历史的认知。承认世界是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终归结于我们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至于那些脱离于人类社会的哲学形而上问题,探讨起来永无休止,毕竟身在“屎 ”中如何窥得“屎 ”之全貌,但我们要善于探索真理寻求在“屎 ”中活得更加惬意,隐喻不当请多包涵,毕竟真相往往让人难以接受!
六、怎样用哲学的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偶然、必然,都是宿命论的迷信词汇。
历史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实践是创造历史的唯一途径。
没了。
七、历史是充满偶然性的,有哪些小人物或小事件深刻地影响了历史?
从《金瓶梅》(没看过)里的世界,我们可以想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看到那个曾经在这片土地可能发生各种经验与进程。
你可以根据这些个性格,根据一些地方志或者史料上的只言片语,去脑补出一些平常人生活。
这些人可能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出现在今天我们审视的历史上,可能压根就不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可以大叫着去发出声,像文人们一样去呼应超越古今的场域。
但就是这些个杂七杂八,可能在某种视角被劳动为政治意义上的民,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性格,也曾经在真实的领域中进行人类生活的各种实践。他们可能未曾聚焦着什么共识,大抵也没有被写进那推进史书进程的影响里,却无一不在回应着一个王朝为何会最终走向这个样子,或者一个文明为何会没有再能焕发出一种自在生力。
是史书堆积渐久的尘埃,还是尘埃组成了大的,被称之为偶然性的,常常相对于我们所注重的关键词似乎确实是意外或者影响势力较小的,可却也没见谁能真正握住那个神器。
八、历史上有哪些事件具有偶然性(除了巴黎公社的爆发、出现)【最好是高中学到的历史】?
如果认为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那么大部分事情都存在偶然。当然也有很偶然的,巴黎公社是一例,还有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法。如果英国指挥官在早期更有魄力一点,那么大陆军早就被摧毁了;制宪会议事实上“违法”,它根本没权力取邦联条例而代之,只是交易;那些用来证明美国独立于英国的合法性的理由,恰恰是与后来的宪法是相悖的。许多开国领袖根本不对为十三个州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报以希望,比如亚当斯,因为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还有就是历史解释的问题。可以看下彭慕兰如何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偶然的发生在英国。我们是站在现在眺望时间尺度很大的历史,而且,我们无法想象一件事如果不这么样,那么又会以什么面貌出现,因此自然而然喜欢必然性的解释(巴黎公社也有必然性解释呀,况且巴黎公社本身就可以视为数世纪以来巴黎公社的延续)。但如果缩小时间尺度至“共时”,再把自己放入当事人的视角,就会发现偶然性解释更加合理,每个人都是赌徒,除了一般的因果逻辑,我们什么都解释不了。
诶,还是概率论好。
九、论历史偶然性还是历史必然性哪个更准确,为什么?
整体来看,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存在必然性的,比如一个王朝从强盛到衰弱再到灭亡!
但这个必然性的历史趋势中,却又充满了偶然性!这个偶然性,主要体现在人为的因素上。而一连串的偶然因素,让这个事情变成了必然!
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一个偶然事件的概率很小,但一串偶然事件加起来概率就很大了。所以也就成为了必然!
这就好比人生,死亡是必然的,但如何死亡(如疾病,车祸),则充满着未知的偶然!
一个例子就是大明朝。从建立初期达到鼎盛后就不断衰落,最终灭亡那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但亡于谁手这个则充满了偶然。
如果当初大明不裁撤驿站,那李自成就不会失业!如果有饭吃,李自成可能也不会去造反;
或者当初孙传庭一努力,在子午岭的时候把李自成也顺道一起抓了,或许崇祯也就不会被起义军逼上景山了;
再或者如果当初崇祯学了宋徽宗跑到南方避难,也许大明还能维持几百年半壁江山;
所以,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当时的历史事件成败,主要就是在当权者做决策的一瞬间。
但是,就算是当时把李自成处理掉,或者说就算是崇祯退保江南,大明朝可能不会毁在崇祯手里,可能会多维持几百年。但谁也保不准,未来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偶然因素(比如权臣政变)让大明朝灭亡!
另外再说你提到的改革开放。对于当时我国来说,改革开放这个属于必然性,也是大势所趋。但偶然性就在于,这个改革开放是由邓小平来完成的。
换句话说,也许邓小平当时如果不愿意,79年的中国可能就不会对外开放了。但即使是79年不开放,邓之后的其他领导人可能也会选择开放!只是说时间会推后。
因此,对外开放是必然性,但1979年这一年对外开放则充满了偶然!
最后,看完顺道给个赞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