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历史事件(历史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3 21:27   点击:165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怎么看待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比较有代表性是七七事变。

高中历史课本上有,七七事变的起因是日本军队在宛平县城军演时失踪了一名士兵,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求进县城搜查,被中方拒绝爆发冲突,越演越烈,全面抗战开始。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失踪士兵根本不存在,日本就是想找事。现在据日方资料知道失踪确有其事,这名士兵叫志村菊次郎。当时他闹肚子,演习时离队拉屎,上级找不到就通报高层,然后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事情。

仿佛这就是一次偶然事件对不对?但偶然背后是必然。

志村菊次郎确实拉肚子脱队了,但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然后他就归队了。但日方根本不关心这个,他们只是一味的要求进城搜查,派去士兵里就包括志村菊次郎本人,自己找自己是不是很诡异?

所以志村菊次郎拉肚子是偶然,如果他不拉,也许七七事变不会在1937年7月7号爆发,但仍然会在后面的几个月里随时爆发,导火索可能是拉肚子,也可能是一发炮弹打偏,只要你想打总能找到理由,这是就历史事件的必然性。


事情还有后续,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参谋本部爆发激烈争论,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为首的要求主和,石原莞尔甚至提出日本全面退回山海关,保住东北以备将来对付苏联。当时日军都以为他疯了——中国军队这么弱,大日本皇军能怕了他们,主动撤退吗?花生米都不敢这么想。

现在想来石原莞尔真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清醒的知道日本真正的大敌是苏联和美国,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东北,与苏联一战不可避免,如果再入侵中国本部,侵占英美利益,那美国也会加入进来,日本将同时面对中苏美三国,真是死都没地埋了。

(PS:军部那些二货的想法是大东亚共荣,就是找一个听话的中国政府,日中联合对抗美英苏,如果找不到,就打到一个扶持一个。这个想法实在太天真,中国历史上的确被外来政权征服过,但那是古代,还没有欧美列强的时候,近代你再想干这事总得考虑一下外国流氓们的答不答应,而且中国人要脸,让欧美打败也就认了,小日本都能骑上头,面子实在过不去。退一万步,把中国打败又怎么样?这么多土地要占领,没有工业,生产力开发不出来还要倒贴钱,成了负担。)

退回山海关一线,全力针对苏联,美国当然乐观其成,就不会禁运,甚至可能暗暗助力。苏联当时注意力在欧洲,过几年二战爆发,根本无力染指东北,时间对日本有利,二战期间只要日本保持中立,英美就会极力拉拢,如果再转个向加入盟军,前提是承认满洲国,斯大林也会捏了鼻子认账。至于委员长那边,还真没人在意他的想法。

细思极恐,如果按石原构想,没准东北现在已不是我们的了,外蒙不就是这么丢的。

但石原这个偶然还是影响不了军部那群疯子的必然。军国主义当道的日本已经失去了纠错的能力——只要占领地盘就不能退出来,因为流了皇军血,谁退谁是卖国贼,必杀之。当时日本国内频频爆发兵变,把文官杀的没声音了,最后只剩下一群暴走的疯子。


只要走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这又是历史的必然。

二、有什么具有必要性与偶然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很多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精髓之一就是大的历史趋势借助小的偶然的事件得以推动历史进步进步

三、历史是由所有必然创造的,还是一个个的偶然创造的?

任何一个喜欢把所谓的“历史必然性”成天挂在嘴边上的人,其本质必定要么是一个历史宿命论者&一神教信徒或者庸俗唯心主义神棍,要么就是一个一心想要宣扬某个客体“天命昭昭”的舔狗奴才。哪怕这些人嘴上跟你把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和“螺旋进步”之类的话术扯得天花乱坠,你也不用听它们半个字,记住它们不是神棍就是舔狗就完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是个唯物主义者的话,那他恰恰应该相信历史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的。个人认为,用一个更为准确地说法,我们最多只能说历史具有“规律性”和“趋势性”,而非什么“必然性”。尤其是当问题具体到某个特定历史格局和事件的发展与变迁的时候,其过程和结果是高度受偶然性因素影响的。

最后推荐一个在此问题上观点与我相似的回答:

你怎么看待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四、历史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站的格局越高,会发现偶然性越大。

站的格局越低,会发现必然性越大。

站在全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几乎每一个值得记录的重大事件都是偶然的。

五、论历史偶然性还是历史必然性哪个更准确,为什么?

整体来看,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存在必然性的,比如一个王朝从强盛到衰弱再到灭亡!

但这个必然性的历史趋势中,却又充满了偶然性!这个偶然性,主要体现在人为的因素上。而一连串的偶然因素,让这个事情变成了必然!

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一个偶然事件的概率很小,但一串偶然事件加起来概率就很大了。所以也就成为了必然!

这就好比人生,死亡是必然的,但如何死亡(如疾病,车祸),则充满着未知的偶然!

一个例子就是大明朝。从建立初期达到鼎盛后就不断衰落,最终灭亡那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但亡于谁手这个则充满了偶然。

如果当初大明不裁撤驿站,那李自成就不会失业!如果有饭吃,李自成可能也不会去造反;

或者当初孙传庭一努力,在子午岭的时候把李自成也顺道一起抓了,或许崇祯也就不会被起义军逼上景山了;

再或者如果当初崇祯学了宋徽宗跑到南方避难,也许大明还能维持几百年半壁江山;

所以,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当时的历史事件成败,主要就是在当权者做决策的一瞬间。

但是,就算是当时把李自成处理掉,或者说就算是崇祯退保江南,大明朝可能不会毁在崇祯手里,可能会多维持几百年。但谁也保不准,未来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偶然因素(比如权臣政变)让大明朝灭亡!


另外再说你提到的改革开放。对于当时我国来说,改革开放这个属于必然性,也是大势所趋。但偶然性就在于,这个改革开放是由邓小平来完成的。

换句话说,也许邓小平当时如果不愿意,79年的中国可能就不会对外开放了。但即使是79年不开放,邓之后的其他领导人可能也会选择开放!只是说时间会推后。

因此,对外开放是必然性,但1979年这一年对外开放则充满了偶然!

最后,看完顺道给个赞呗?

六、什么是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偶然性。例如秦始皇呗。(下文的皇帝是广义的意思即最高统治者大王皇帝可汗单于)

他太爷爷是秦庄襄王本来不是皇帝,是因为他哥哥秦武王举鼎被砸死,又没有儿子,所以秦庄襄王继位当了皇帝。

他爷爷安国君不是太子,他太爷爷秦庄襄王寿命太长,导致把太子(他爷爷他哥)熬死了。他爷爷才成了太子,然后才成了皇帝。

他爹异人是被送到赵国当人质的炮灰,压根不是太子。他爷爷没有立太子,因为最喜欢的老婆没有生儿子。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认了他爷爷喜欢的老婆当干妈,然后当了太子,成了皇帝。

秦始皇是他爹唯一的儿子,才当了太子,然后当了皇帝。

在中国古代一般都是嫡长子当太子(继承家业)。嫡长子死了,其他儿子按顺序往下排,没有儿子就推给弟弟。

秦武王不死且有儿子,就轮不到他爷爷秦庄襄王继位,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多么偶然。

但是秦国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秦国军事力量强大(军功爵制度,砍敌人脑袋加官进爵,打仗特卖力),经济实力强大有关中平原和四川蜀地平原,两个大粮仓。地理位置好,易守难攻。又有灵渠,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以及运输。人才众多李斯蒙恬王翦等等。六国自毁长城不重用自己的人才让人才跑到秦国,不团结。也就是不用秦始皇统一也会有秦国其他皇帝统一的,不过秦始皇加速了这一进程。

七、历史的发展是必然还是偶然?

怎么又是这么大的题目啊……

思考类似的问题,首先需要破除的就是脑子里的二分法吧。

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这个可以理解为必然。但是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有其偶然性的,而相应的由这一偶然事件导致的后续一系列历史进程的变化,当然也就有着不确定性。

具体的事例我就不讲了,随便翻翻历史课本都能有不少。

八、历史上有什么是纯偶然性事件?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些事情是个偶然事件,只不过是因为该事件的部分信息我们无法获取罢了。事物之间的碰撞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根据的。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亦或物与物的不断碰撞,一环套一环,不断的作用,便产生了当下的环境。一件事情不可能无故发生,人踩死了蚂蚁对于蚂蚁来说是所谓的偶然,但是对于人来说落脚于此蚂蚁死亡却是必然。

所以,世界上是没有偶然的,偶然只不过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必然……

九、有人说:“历史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这个问题应从三个层面来讲。

第一个绝对性的,即决定论的说法,一切发展变化都是必然的,根本不存在偶然性。

第二个是以人的意识为参考坐标来说的,人永远不可能把握所有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所以每一个发展变化的结果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人的意识的判断,因此,每一个结果都可以被认为是偶然的。而这些偶然的结果组合起来,尤其是大数量级的组合起来,就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也可以称为概率论规律,而这个概率论的规律就可称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显然必然性不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一种变化趋势。那些个固定的结果只能称为偶然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是这么解说的。最为著名也很难理解的说法是:“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了道路,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第三个是人们通俗的说法。对大概率发生的事件,如第二天9点上班等等类似的事性说成是必然性的,而小概率性事件,如第二天上班迟到了半小时说成是偶然性事件。

如果在讨论中将这三个不层面的概念混起来讨论,那将永远说不清楚问题。 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

可以确定提问中说的是第二个层面的概念,那自然可以说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如果有兴趣,很认真地思考两者的关系,就可以建立概率论智慧,个人认为概率论智慧是对马克思主义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定性说法以数学量化的方式进行了创新性的解说。

十、历史上有哪些事件具有偶然性(除了巴黎公社的爆发、出现)【最好是高中学到的历史】?

如果认为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那么大部分事情都存在偶然。当然也有很偶然的,巴黎公社是一例,还有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法。如果英国指挥官在早期更有魄力一点,那么大陆军早就被摧毁了;制宪会议事实上“违法”,它根本没权力取邦联条例而代之,只是交易;那些用来证明美国独立于英国的合法性的理由,恰恰是与后来的宪法是相悖的。许多开国领袖根本不对为十三个州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报以希望,比如亚当斯,因为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还有就是历史解释的问题。可以看下彭慕兰如何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偶然的发生在英国。我们是站在现在眺望时间尺度很大的历史,而且,我们无法想象一件事如果不这么样,那么又会以什么面貌出现,因此自然而然喜欢必然性的解释(巴黎公社也有必然性解释呀,况且巴黎公社本身就可以视为数世纪以来巴黎公社的延续)。但如果缩小时间尺度至“共时”,再把自己放入当事人的视角,就会发现偶然性解释更加合理,每个人都是赌徒,除了一般的因果逻辑,我们什么都解释不了。

诶,还是概率论好。

十一、有哪些重大意义的事件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

邺都兵变,起因是魏博军小卒皇甫晖赌博失败聚众作乱,一系列隐藏矛盾集体爆发,最终导致后唐庄宗被害,后蜀独立。


产科三重悲剧,英国汉诺威王朝国王乔治三世的长房孙女比利时王后夏洛特因医疗事故一尸两命,当事医生自杀,导致乔治三世没有了孙辈继承人。因乔治三世的长子后来的乔治四世、次子弗雷德里克都夫妻关系破裂而分居,他的三子威廉、四子爱德华两个长年从军的五十多岁老光棍就被逼婚了。当时五王子恩斯特已经结婚了超了哥哥们的车,但还没孩子。乔治四世继位,死后,因为弗雷德里克已经死了,就传位给三弟威廉四世。威廉四世的私生子一箩筐,嫡出的只有两个女儿而且都没养活,四弟爱德华比他先死,于是王位传给了爱德华的独生女维多利亚。因为汉诺威不支持女子继承,汉诺威王位由恩斯特继承。

如果夏洛特没有出意外,将来可能就是英比共主的局面,爱德华不会被逼婚,历史上可能根本没有维多利亚女王这个人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