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春节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19 17:58   点击:163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春节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农历新年 已有3,800多年的深远历史。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祭祀活动。直到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武帝命令使用农历时,仪式的日期才得以确定。从商代(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046年)的远古起源到今天,该节日有几个名字,例如元辰,元日和元旦。

农历新年时间表

起源于商朝初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046年)

农历新年的历史与古代的农业社会息息相关。古代人从种植经验中总结出四季交替的规律,每年的庆祝活动都随着商代的历法而形成。最早的祭祀活动成为该节日的萌芽。人们将食物,衣服和收成归功于神和祖先的意愿,因此他们在每年的年底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祝福与和平。

周代“年”名称的出现(公元前1046 – 公元前256)

年,它出现在周朝,在这时拜活动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目的是观察春天的耕作工作。人们不仅祭拜祖先和祈求丰收,还开始供奉谷神,门神,喜乐神,财富神和圣贤等。

自汉朝以来确定的日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每年的转折被称为孟春,元日和盖岁,农历的第十个月被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汉代,这个节日被称为随旦或正日。人们已经开始逐渐的摆脱了对神灵和祖先的信仰,从而更多地强调节日与生活的联系。

但这一时期节日日期的最后确定还是在汉武帝时期,固定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春节的固定日期,这在农历新年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日期已经使用了数千年了。那时,狂欢节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活动。政府举办了一场狂欢节,官员们齐聚一堂庆祝。还出现了新的活动,例如熬夜,燃烧竹子(就像现在燃放烟花一样)以及悬挂桃花板,后来变成了春联。

从魏晋到清朝的娱乐活动(公元220年至1911年)

在魏晋时期(公元220 – 439年),庆祝活动对政府来说仍然是一个盛大的集会,老百姓会使用燃烧竹子的产生刺耳的声音来制服邪灵。而许多的传统也被广泛保留,这一天人们会穿着整齐地跪下给年长的家庭成员磕头。

在唐宋时期,庆祝活动被命名为元日。在蓬勃发展的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农历新年的功能已从祭祀和祈祷转变为社交娱乐。人们因要与家人同住而休假。当时,它演变成一个供普通百姓分享欢乐的节日。随着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发明黑火药,鞭炮也成为了庆祝活动的主角。

从宋代到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农历被命名为元旦,庆祝活动更多地是社会互动。人们开始拜访亲朋好友,并彼此送出礼物来分享祝福。在这一时期,诸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和射火表演等更有趣的活动开始流行。

1912年至今:公历和农历新年都得到了庆祝

1912年,政府决定废除农历和阴历,改为采用公历。人们不愿意改变传统,因此该政策未能成功实施。折衷方案是保留两个日历系统,公历工厂,学校和其他组织使用公历。公历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农历的第一天称为春节,这是目前广为庆祝的农历新年。

1949年之后,春节被列为全国性的公众假期。今天,它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许多古老的习俗都源于悠久的农历新年历史。

二、春节的来历及意义有哪些?

来历: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意义: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春节的习俗

1、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2、接玉皇

民间传说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民俗故事:春节的来历

三、春节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1、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干净自己家里,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于每个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别,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纪念祖先。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