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广西壮族山歌文化??
尝试着在知乎上搜索“山歌”,出现的内容不是很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一定的想法,就不请自来了。从小就听着《刘三姐》山歌长大,到大学之后逐渐对整个山歌领域产生了兴趣,把《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这些电影当中的曲目都学了个遍,尤其爱《刘三姐》,影片当中的所有旋律都挺熟了的。不过《刘三姐》影片的政治目的太强,很多歌词还是新中国成立时斗地主的主题,也因为如此,央视11套曾经禁止播放这部影片。
现在可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广西壮族山歌文化?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原来旋律的基础之上,配以更加朴实更加普适更加现代的歌词,因为原来的旋律真的很好听,比如《采茶歌》、《打渔歌》、《砍柴歌》等,还有一些非常经典的对歌,这些旋律都很好听。但是歌词是得做一些功夫。比如《这里是条清水河》,这段山歌的歌词是”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莫把歌书丢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歌词的政治意味很强,但是这段歌的旋律是极好听的(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听这首歌)。我自己尝试填了词:
这里秧苗绿油油,白云飞上青山头。走路看见野花开,进山听见泉水流。
山歌是很容易表达心情的,借助春天的一些景象可以表达欢快的心情。有时候也可以借助山歌来激励人,我借了一首原本在影片中骂人的段子”讲眼前,眼前眉毛几多根,问你脸皮有几厚,问你鼻梁有几斤“的旋律,自己填了一些歌词:
慢慢等,玉米煮粥慢慢挨,水浅搁船江边等,总有一天大水来。
这样一来,歌词就有了鼓舞人耐劳苦、鼓励人坚持的含义,就会更加具有普适性。我在图书馆借到的一本1982年的《刘三姐歌韵歌律》的作用很大,估计是当时雷振邦老作曲家的参考书目。那本歌集里面有非常多电影里面没有出现过的歌词,虽然很多也落后于时代了,但歌词的泥土味也是非常浓的,可以改编和借鉴。
给合适的歌词配上合适的旋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歌词只有反复地在那些已有的旋律中找,才最终有一点成果。不过我还是非常业余,所以也做得比较粗糙。山歌可以抒发人的心情,也可以对人起到激励启发作用,是一种很好的音乐形式。大学能与山歌相遇,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希望与山歌的缘分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二、壮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
壮族的文化有什么特点
首先,壮族有悠久的历史。壮族的先民是古百越人,更早则是古东夷人。这个群团分布在山东半岛到东南沿海,一直环着北部湾居住, 最先开发南海。
第二,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不要把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不当-回事,里面蕴涵的知识量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我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哲学理念。二 次葬,花婆崇拜,万物有灵,祖先灵魂不灭,万物起源的解说,天地水三界。
三、广西为什么叫壮族自治区,我在首府南宁却体会不到什么壮乡文化?
因为文化共生和和谐度高。。。。
一般人说到“体现什么文化”的时候,总想到那种很明确的文化宣传场所,比如佛教的寺庙,道教的道观,他们会非常集中而且有标示性的讲某一种文化集中的展现出来。
但是在广西,汉文化,现代化和壮文化高度和谐统一,相互伴生融合成了一种“略带壮乡文化的现代化”模式。
首先他是现代化和汉化的,比如我们都说普通话(最少尽量吧。。。),用汉语,过中秋和春节,穿流行或者说普通的衣服,听流行音乐,吃南北大菜。
同时他又是具有壮乡文化的,比如我们同乡在一起的时候说壮话或者白话,有壮语新闻和公共服务,我们三月三放假,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商业活动或者一些美女会穿民族服装(少见但是不是没有哦)有一些地方你能看到大幅的壮锦作为花纹或者装饰,我们的商场会放刘三姐的山歌,你到KTV也能点到这样的歌曲而且唱的人还不少,我们有五色糯米饭,腊肉粽子,米粉。在公园里你能看到很大很大的铜鼓,在一些装饰性建筑中你能看到“蚂拐”比如喷泉、垃圾桶、石桥上的守护兽等等。在许多地方,绣球是很常见的装饰品。。。。。。
没有人会觉得很奇怪,也没有人会去刻意注意,因为他们和谐伴生在一起,谁都不刻意去突出自己排挤别人,这才叫民族团结和谐,而不是一方一定要抱团在一起突出自己的特色,谁非要消灭谁不可。
四、现在我国很多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块,设计其实能做的还是很多的。今天就介绍一位拯救传统“濒危花纹”的中国设计师——清穗,让我们从他的设计故事中,一同探寻传统设计的魅力。
清穗是壮族人,或许正是少数民族这一特殊身份,让他对充满民族特色的中国纹样额外感兴趣。
2013年从平面设计研究生毕业后,他没有像大多数设计毕业生那样找一家设计公司,老老实实的干设计工作。而是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开启了对中国传统纹样的挖掘和整理之旅。
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想太多,直到后来,清穗的儿子出生了。清穗常常将儿子用一条背带背在背上。这条看似普通的粗布背带上,绣着他们壮族传统的“牡丹花卉纹”,启示花婆保佑,小孩长大成人。
其实,这样的传统图案不仅出现在小孩的背带上,在村里许多人家的襁褓、被面等上面都有类似十分精致的民族纹样和图案。
清穗说:“我们难以想象这些作品竟然是没有经过任何美学训练的人做的!这些色彩跳跃而饱满,充满着韵律感。这些造型活泼大方,甚至透着稚气。太美了!”
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用这些东西的人越来越少,而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纹样,也日渐面临无人传承而消失的危机。
作为设计师的清穗,实在不忍心看到属于民族传统设计的精粹就这样被淹没。但是,传统的纹样大多依附在不同的器物上,它们见于衣袂,见于窗花,见于飞檐,见于青瓷……注定与使用不可分割。
所以清穗就思考着:怎能将传统之美,延续新的生命?
他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传统纹样从所属的器物中剥离出来。他们要建设一个能完整记录中国传统纹样的数据库平台,将收集来的这些传统纹样们都放进去,去整理、梳理、再设计,再造中国纹样,最后融入当下的生活,以此让传统纹样再度焕发生机。
这一想法其实一开始在团队里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人怀疑,离开了介质和使用场景,还会有温度吗?还会美吗?
但清穗认为“也许书信比微信能有温度,但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书信了。微信是否能传达爱、情感,是看发微信的人是否对你有爱。爱你的人不管什么通讯方式,心里总会惦记着你,所以他才想更快,更及时的与你联系呀!”
于是,他们开始拿起笔和画本,自西南的乡村走起,从家家户户里那些纺织品、工艺品以及老人们的回忆中,提取、收集民间纹样。
“我们的工作就像在编一部纹样‘字典’,但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面对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消失。”清穗说。
于是,十二个工作人员,耗费8个月,共3000多个小时间,绘制了上亿级别的根线条和数不清的锚点,最终在2019年4月份完成了广西纹样库(一期)工作,总共600套纹样。
因为一些民族是跨越了行政区域,于是干脆又一鼓作气,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涉及的云南、贵州、湖南相关地域也做的整理,总共1200套纹样组成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纹样库(一期)。
一张达到要求的纹样,遵循原则需要绘制1-7天不等。
每一张纹样的背后,是标签数据入库整理,调档便捷,更能让人了解民族的历史变迁。
如今,清穗他们已经完成全国90%以上地区,20000余组纹样数据、200多个纹样专题的整理,按空间、时间、工艺载体、民族和主题,分成五种分类和脉络。
当然,仅仅将这些中国传统纹样提取出来,放在库里,并不是清穗最终的目的,他想要的,是让这些古老的纹样,在现代社会,真正“活”起来。“希望我们‘编字典’,设计师‘搞二创’,品牌商‘造万物’,一起将中国纹样带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清穗说。
于是,随着清穗纹藏中国的中国传统纹样数据库越来越丰富,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利用这些传统纹样带来的灵感,进行二度创作,设计出很多原创IP作品。
“纹藏清浊二气纹”是一个纹藏IP,Primeet则是一个创立4年的设计师品牌,潮袜和纹样的融合创作带来的魔力,就是6月12日晚上,4万多双印着“纹藏清浊二气纹”的Primeet提花短袜,在李佳琦直播间几秒内被全部抢光。
不仅如此,随着这几年“国潮”的兴起,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商家抛来橄榄枝,愿意将这些中国纹样,带到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之中。
清穗和他的伙伴们一直觉得:让传统物件不消失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年轻人使用它,如果仅仅放在博物馆里、研究所里 ,他们都是没有生命的,“用,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让非遗焕新,让IP生长,让纹样变“纹创”。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清穗和他的团队,用“设计”的力量,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同时,也希望传统文化的新生不止步于设计,而能通过更多的方式发扬光大,让传统之美在文化自信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用设计还原“传统文化”之美,你还可以看看凯诺君的好盆友琢磨琢磨这些案例:
品味“禅意”,五台山贡酥包装设计
https://www.zhuomozhuomo.com/case/88
从品牌到包装,还原清水南莲新生活方式之美
https://www.zhuomozhuomo.com/case/63
传递中日交流友谊的文化使者
https://www.zhuomozhuomo.com/case/39
用设计匠心让新年焕然一新
https://www.zhuomozhuomo.com/case/28
五、汉族与壮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壮族地区理论上隶属于汉族政治统治和文化渗透区域已近两千年。壮族的社会结构、经济、语言文化等无不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同样,广西的汉族多少也接受了壮族的影响,虽然很多广西汉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但广西汉人无论是外在的面貌身体或内在文化思想意识。与北方汉族(桂林以北)差异,相比与壮族的差异更大!
当然,壮族与广西汉族相比,壮族与北方汉族的差异就更大了!
六、壮族是怎么变成如今的人口第一少数民族的?
因为和汉族进行了完美融合,高度汉化。绝大多数壮族人和汉族无异。不限制和异族通婚,理论上只要祖上有一个壮族人都可以选择当壮族。比如像我这样的,我爷爷奶奶一壮一汉,报户口我爸既可以报壮族也可以报汉族,最后选了汉族。我妈情况类似,最后报了壮族。我也可以选择,最后报了汉族。所以广西的汉族基本都不是纯汉族。壮族也少有纯壮族。本民族文化式微,同时风俗禁忌影响了同地区的汉族,逐渐演变成地域风俗禁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