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有“民”字的成语,都有哪些?
尊主泽民
宋·苏轼《与李公择书》之十一:“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二、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道酬勤,一个人如果有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再配合科学的工作、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八字成语有哪些?
马首是瞻?
四、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有哪些成语或者俗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有时福中蕴祸,有时祸中含福。
万事万物有它的两面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与坏事是可以互相
转化的。
五、有哪些传承了中国古老智慧的成语?
-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易错点】易误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易错点】易误解为:无微不至。
-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易错点】易误解为:漠不关心。
- 循序渐进:指学习或工作按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易错点】易误解为:循环往复。
- 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易错点】易误解为:埋怨。
- 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必须和“不”搭配,表示“每时每刻都”。【易错点】易误解为:时时刻刻。
- 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易错点】易误解为:国家发展鼎盛。
- 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易错点】易误解为:危如累卵。
- 不甚了了:指不太了解,不太清楚。【易错点】易误解为:微不足道。
- 缘木求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易错点】易误解为:顺藤摸瓜。
- 甚嚣尘上: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易错点】易误解为:喧嚣日甚。
六、有哪些传承中国古老智慧的成语故事值得分享?
完壁归赵;完;完好无损。璧;古代一种美玉。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给赵王写信,表示愿用15座城池换璧。蔺相如自愿持璧出使秦国,并保证,如果秦王把城给了赵国,璧就留在秦国。否则,他就完好无损的把璧送回赵国。蔺相如到秦国献璧后,见秦昭王无意给城,便设法取回璧,派人送还赵国。后以“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老马识途;春秋时,齐桓公出征,回来时迷了路,相国管仲说:“老马能够认识走过的路。”齐军挑了几匹老马带路,果然找到了回去的路。后以“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扣留在秦国。和他同去秦国的门客装狗晩上进入王宫。偷了一件昂贵的狐裘送给秦王的宠妃,孟尝君才被释放。另一个门客则装鸡叫,骗开出城大门,孟尝君才脱险回国。后以“鸡鸣狗盗”比喻用低微卑贱的技能,或有这种技能的人。
七、哪一个词或成语最能体现、代表中国文化?
其实近代以前,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一直被概括为五个字,即:仁、义、礼、智、信。
八、问问形容别人说话很有文化的成语有哪些?
博大精深、博古通今、谈古论今、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才华横溢、才貌出众、才貌双全、德才兼备、满腹经纶、雄才大略、学富五车、妙语连珠,胸有成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