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了什么?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了“把中华民族文明保护好,把中国五大传统文化接续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先祖先烈的嘱托,是我们中华儿女前进的方向”!科学技术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知识是民族共同生产总结出文化生产力知识。“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大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只有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核心传统文化:清明节、端午节、“七一”节、中秋节和过年等文化。我们才能“负”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不(辜)“负”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当今国家相关部门不需要,但是中华民族传承需要,我们大家是中华儿女,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大家就必须去做!”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保护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递给后代。传统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文化的重要途径,并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撑。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有根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人们在处理当代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文化认同,同时也为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悠久形成并传承至今的文化,包括诸如语言、宗教、哲学、礼仪、艺术、体育、文学、历法等各方面的文化元素。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标志,被认为具有独特性、鲜明性、深远性和丰富性。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有新兴的文化形态,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的兼容并蓄理念、佛家的慈悲喜舍信仰、孔子的“五德”等,都对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建设、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和文化沟通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家园,更是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三、你觉得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传承传统文化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 传承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包括传统价值观、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各种传统形式,如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传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
- 培养民族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只有了解和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和自豪。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从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有自信。
- 促进社会和谐:传统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传统文化中,关注家庭、友情、亲情、人伦关系、道德准则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和谐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传统文化也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修身,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 促进创新创造:传承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促进创新创造。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智慧和精髓,可以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
总之,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民族自信心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够对创新创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传承中华文化的传统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一谈起古来,上下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在什么年代经济文化版图怎样,欧洲那边庄园里连个铁锄头都没有,美洲大陆还荒芜一片,谈起来都是满腔自豪。具体到现在呢,原珠笔芯技术需要进口,华为被卡住脖子成天在国内卖惨。
习主席定的主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具体是什么呢? 1、军事占领:完全不可能发生。 2、经济强国:靠房地产?靠出口?靠旅游?这个可以另开一个主题。 3、文化宣传:目前的主流是我党的政治文化,特别是这几年韩日流被央视抵制后,主旋律文化一直是官方媒体主要宣传方向。但人类骨子里就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听人传教,这也是央视除了新闻频道还有中年人看,其它节目完全沦落到给留守老人看的地步。
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向往和追求的,从百家讲坛大红的那几期就可以看出来,易中天为什么红,央视近年最火的节目,诗词大会。古文、诗词现在还可以从义务教育和大学里学到。但是曲艺除了春晚能看到,剧团都靠国家发工资,每周有固定演出,爱看不看吧。周边也完全没有这种环境激发人买票去看的意愿。
举个例子吧:因为看张云雷的表演,在B站点看京剧大师原唱的推送链接,发现了梅派第四代乾旦巴特尔,一个13岁的小男孩,唱腔和表演真的太美好了(梨花颂,贵妃醉酒可以单曲循环,推荐大家去听听)。中国曲艺衰落如斯,受众太少,像巴特尔的微傅关注才3万,超话才500多;京韵大鼓据说现在能上台表演的不到几十人。
传承中华文化,推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邀请戏曲名家上内视综艺表演,而是从民众喜闻乐的基础上去放大。
民众喜闻乐见什么?赵本山大舞台在东北开的热火朝天,但是没有做好引导,过线了。德云社现在又火了,但是天天被资本绑架着玩耍,官媒也跟着起哄,引导报道方向了吗?自媒体出现是好事,让社会更透明,让法制在群众的监督下,破了很多官方破不了的案,纠不了的风。但是在大事大非上,官方还是应该对民间自媒体做好管理和引导工作,而不是出了问题罚款、查封了事。又偏题了。
综上,中华民族首先要有民族自信,才能自强,从而变的更强,因为有信心有方向的人才能变的更强大。
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理论和知识,让人听与看的时候频频点头,用与做的时候茫然无措,而是要能落地指导和帮助每一个人和家庭,能够运用到大众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业财富、社会和谐中去。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一种心智模式,外化成一种生活方式。它应该以文载道、传道,最终的归属是引领人心合于道。唯有人心合道的文化才是引领人回归本我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宇宙守恒的本源文化,是道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
敬天爱人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天人合一为历代圣贤之士的信仰与追求。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口号的提出,更可谓悲天悯人、意境悠远!中国传统文化势必造福人类!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中”是指以德为核心的前提下,中正、平衡、守恒的意思,而不单纯是一个国度的名字。“传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思想,它一定是来自于全人类的思想及文化汇聚之源泉,统一之本源。
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万物生成时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表明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道”本来就是统一的,但只要在这个统一里产生一个变化(或者是我们讲的一个念),那统一体就一定会同时产生两个相互对立而又平衡统一的两个面(现在科学称为能量守恒),而有了这两个对立而又平衡的变化,就会产生所谓的“三”,这个三可以是万事万物,因为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而又平衡的面,它们是在相互矛盾中得到和谐。古人就用了一个太极图来表现这个规律。
因而在《周易》中写到“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明宇宙万有皆始于太极。太极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太极拳,其实太极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和法则。太极是宇宙原始的秩序状态,涵盖宇宙一切。微观领域的量子理论、中观领域的生命科学、宏观领域的宇宙全息论,都能在太极中找到理论皈依和逻辑架构。既然太极是宇宙的本源科学,它就应该有原理,有逻辑。能够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于人类社会,指导人们更理性、更智慧、更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对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自“黄忠达聊太极”《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六、传承传统文化有意义吗?
传承传统文化。这要看是哪种传承了。
这头一种,抱残守缺,这是我最佩服的,洪流里的礁石,茅坑里的石头,坚守不易,有这份坚守,佩服。
二一种,革故鼎新,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这东西是抗拒不了的,所谓扬弃,便是如此。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千年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这三一种啊,可就没什么好听的话了。一边自诩给老祖宗看坟,一边让徒弟上电视上变烧鸡去。一边说观众是衣食父母,又说一边要淘汰一大批高质量的观众;人家讲老理儿不行。这是就是糟粕,你讲老理儿,天天摆这儿收徒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就没有任何问题。嫖娼不行,强奸未遂就行,假药不行,藏密排油就行,把传统的老祖宗的东西当借口,有用就用。没用就扔开,这叫什么,无耻。
七、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谢邀。简单回答。
继承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呢?
从世俗意义上讲,要说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大概有几个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继承积极的传统文化对于教化其人民,发展其文化艺术,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完善的精神文化建设,才能平衡物质生活带来的空虚与疲惫,人们也因此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满足。而继承积极的传统文化,显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个人而言,我想答案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说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状况下,要一个人为了国家的文化建设去继承传统文化,有些不现实了。一个进步的社会,在现在这种整体社会稳定的状况下,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发展自己并合理地管理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可能不仅仅是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在所有人当中,碰巧有那么一群人发现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天赋,那么他就有一种责任和使命去实践它。剩下的人群中,可能有一些人有潜力去做这样的事业,那么需要别人来引导、培养他做这件事情。对于这两种人来说,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在经营他们的个人事业。是在通过做这件事,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满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的实现吧。
在我们人民心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艺术欣赏与创作的引导。精神世界的丰富。
怎样区分文化中的糟粕呢?
大多数人喜欢的,即流行的文化,自然有它好的道理。已经过百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检验,留下的积极传统文化,如宋文人画,明清漆器等自然是非常精彩的文化。社会现实会告诉你。但是不管怎样,事物皆有对立面,自己要学会有辩证的眼光去看,去观察,听说与实践结合,就能自己感受到什么是精粹,什么是糟粕。
道德伦理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
很显然在中国是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孔子的儒学思想早在当时就大放异彩,甚至登堂入室。我们几千年的君臣历史文化里,就是受到孔子的儒学,那些道德伦理,当然还有老庄韩孟等等的影响。当时的文学、诗歌、艺术创作、科举制度多少都是深受其影响的。所以要提到、了解传统文化,恐怕道德伦理这方面是不可避免要涉及的方面。甚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八、怎么看待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
“鱼不可脱于渊,大国利器不可以示人。”在现今社会,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值得我们拿来夸耀并自豪的。国之利器,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从小便开始书写方块字,一撇一横间,我们体味着是非真假,美丑善恶;我们朗诵诗词歌赋,于唐诗宋词间,感受着文人墨客的才情。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分值由150分提升至180分,英语分值由150份降至100分,这一举措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大国利器,母语教学,随着中国改革的进行,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高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增强对国家数千年历史的了解。在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的现今社会,外语教学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韩国对端午节申遗的冲击下,国家越来越注视传统文化,各地兴建孔子学院也是传统文化发扬的一个良好表现。国之利器,是文化。设想有一天,我们不再书写方块字,不再说着字腔方圆的汉语,这难道不是预示着一个民族的衰亡吗?
“汉字书写大会”掀起一股猛烈的文化浪潮,科技在发展,外来文化在入侵我们的生活,“提笔忘字”不仅预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对母语的疏离,更意味着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文化见证了时代的更替,事物的兴衰,它从千年前向我们款款走来,带着书卷的香气,引起我们对文化的渴求。
新华网称:“降低英语分值绝非放慢向外部学习。”中国在强盛,但未来仍有一段路要走。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正确对待,盲目拒绝只会象腐朽的清廷一样自取灭亡,唯有坚守自我的同时,吸引外来文化的精华,将其变为我们的养料,国家才会更兴盛。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陈吉宁说:“无论怎样,请记得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在黑暗。”我们是祖国大树上新生发的嫩芽,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与朝气,手握大国利器,让我们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祖国建设出力﹗
大国利器,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在我少年﹗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