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如何发扬民族文化?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4 23:31   点击:163  编辑:yyns   手机版

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具有自己风俗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布衣族的灯杆节、黎族的寒食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旱情严重,但天神不体百姓疾苦,仍派差役到凡间收粮逼债。人们将天神派来的恶差杀死后,天神怀恨在心,放出天虫祸害人间。天是彝族的人们在农历6月24日用火把焚烧害虫,战胜了天神,并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在每年有农历6月24日,彝族都要过火把节,这是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欢乐最隆重的日子了。彝族有火把节活动丰富多彩,节日里人们从方圆百里的地方赶来,聚在一片绿茸茸的草坪上举行斗牛、赛马、赛歌、选美、摔跤等庆祝活动。火把节的夜晚还要进行火把游行和举办篝火晚会。

彝族有一句谚语:过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在火把节上,姑娘穿着七彩的裙子,戴着各色各样的花头帕,披着绣花坎肩,好似一朵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又似天边美不胜收的彩霞。这下,人们就要从众多的姑娘中评出三位打扮美丽、仪态丰采和道德品行最好的姑娘。她们会成为小伙子心仪的目标和姑娘们心中的偶像。


斗牛、赛马、摔跤都是小伙子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们不光在马背上表演技巧,还跟对手比赛,一翻上马,策马直追,追到对手为胜。摔跤时只限男性,将对手摔倒在地即为胜利。斗牛时,人们会拼命大喊,为公牛加油。


到了晚上,人们高举火把,年轻的女孩唱起了“朵洛荷”。排着队伍走向田野、村庄。漫山遍野,“火龙”在之中飞舞,歌声在空中飘扬。空中闪烁着亮丽的烟火,人们的脸上满是笑容,围着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就在人们的欢声笑语和遍地的火光中过去了……






人们的脸上满是笑容,围着篝火翩翩起舞。。。。。。


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就云南地区就有2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有具有自己风俗的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布衣族的灯杆节、黎族的寒食节……,今年去云南旅游,参加了丘北的花脸节和火把节。我觉得彝族的花脸节和火把节最具特色,至今我任然对它流连忘返,最终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丘北普者黑,留下了一路的欢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虽然这次因为个人时间原因,只游了普者黑,稍有点遗憾,但是人生哪有完美的?不完美的才是正好的,才是让你印象深刻的。下面是我的一些感触,至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花脸节:



花脸节就是抹花脸了,所以在路上,看到不管是当地的姑娘汉子还是游客,脸上抹的黑黑的道道,过去,就是抹锅灰,现在估计锅灰不好找了,都改成抹黑色的油彩了,在每一个活动现场,都可以看到洋溢的笑脸,追逐的身影,防不胜防的被人从后背往你脸上抹,花脸节开幕式如此,晚上篝火晚会现场依然如此,让游客也感受到花脸节的热情和豪放,放下工作时紧绷的脸,放下一切既有的身段,就来这里尽情的笑吧、跳吧、赶吧、跑吧!


看到了那位大叔了,他被抹得满脸黑,来年必大吉大利。听传统的说法,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抹黑、驱魔出黑。经过不断的发展,“花脸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脸之机选择意中人的狂欢活动,被摸的越黑他们就幸运,越狂欢,玩的越嗨,被抹的意中人。看看吧!你被多少人抹黑了......。

接下来看看下面的这张照片吧,彝族服饰,是不是特别崇拜他们的手艺。女装的主要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方着裙。以白、兰、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图案和几何图案。彝族青年妇女,头戴“鸡冠帽”,形如鸡冠,用大大小小各种银泡镶绣而成,做工精细;头饰十分丰富,饰品有银泡、绒线球、花和贝壳等。而男子一般穿对襟衣、外套坎肩、着宽档裤,有的还扎绑腿,头包黑巾。

这是他们的刺绣,漂亮吧。

瞬间被他们的刺绣手艺给惊呆了,人家是专业的,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没几个不会的,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哪儿风景也不赖,山清水秀,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有时候也会小雨绵绵,微风吹拂。享受自然的沐浴,雨露的洗礼。这样的文化应该得到发扬的!

下面这张是我们吃饭的地方,有没有感觉很不一样呢?具有民族特色吧!

拍得照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