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有哪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世界独一无二,比那些信上帝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每次看到人说中国人奴性重就恶心,读读圣经就知道什么叫奴性重了
二、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习俗(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2.传统建筑3.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4.传统思想(儒家,道家等)望采纳
三、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什么?
问题太大,难以作答
勉强说一下的话,大概可以用“主体性的消失”来描求
在共产革命话语叙述已然褪色的今天,过去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纲领路线早已经是剥落的红色漆皮,当然借尸还魂者有之,却难以维持。只要去看看人们所关心的话题,人们所依附的娱乐,一切寓目于心。
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只是借壳生蛋的名目罢了,它的核心之所在早已经没有了,今天的中国崇拜知识阶层与名教吗?
所以,当代中国文化就是主体性的缺失,剩下的就是七拼八凑的一地鸡毛而已
四、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华夏文明确实吸收了他族文化之养分,这不假,比如:大明时代有如火如荼的西学东渐;华夏复国之后,我们拼命吸收欧美、日本、苏联之哲理、科学、人文等优秀文明成果;古代印度、西域的文化也影响了华夏……以上每一条都有实打实的证据,比如大量的当今汉语词汇来自日本。
然而,你说“中华文化集各族文化之大成”?凡事就怕认真,你倒是给我拿出证据来,证明“各族文化”怎么影响中华文化了,不对吗?比如满族文化有何贡献于中华文化?是丑出天际的鼠辫猪尾巴,还是大拉翅?是鱼皮衣服,还是地窝子?是萨满跳大神,还是白水野猪肉?是恩将仇报,还是背信弃义?是杀人越货,还是屠城无数?是虽远必赔,还是“日满一体”?是“主子吉祥”,还是“奴才遵命”?
五、除了汉族,中国历史上哪个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最大?
荆楚。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春秋时的楚在华夏看来也是异族。其实楚人的老家在河南新郑,中原腹地。楚人的先祖鬻熊,被周封为子爵到蛮荆之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相传鬻熊也是黄帝的后代,屈原的《离骚》写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颛顼,五帝之一。当然三皇五帝是上古传说,真实性无法考证。而且楚人在开疆拓土的时候必然与蛮荆之人发生融合。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话便是怼楚人的。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攘的对象就包括楚。"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但是两百年后,画风变成了:“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只是这时华夏的史书称呼楚国的君主依然为楚子。《国语》中的记录很有意思,通常写这个公怎么怎么了,那个侯怎么怎么了,然后再写楚子怎么怎么了。好歹楚国是能问鼎中原的大国,竟然被称为“子”,我都替楚子感到委屈。于是楚子自称为王,后来吴国君主也跟着称王,这就是吴楚僭王猾夏的由来。当然周天子衰弱式微,到了战国时期,诸侯称王,谁都拦不住。
四百年后,秦并天下,画风更是变成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灭秦的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有人考据刘邦的祖上是魏国人,后来移居到楚国沛县,但刘邦的汉王是以义帝楚怀王的名义封册的。
楚国这八百年里画风改变的原因就是,华夏的用夏变夷使荆楚之人彻底融入华夏。中国自古就有华夷之辩,华夷之辩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视异族如洪水猛兽的夷夏大防,
二是有教无类教化蛮夷的用夏变夷。
现在提及吴楚猾夏的历史,不会有人担心国家分裂。但是如果批判胡元鞑清,有些人会我扣上一顶“受境外势力资助、意图分裂国家”的帽子。同样我也会给对方还上一顶“受境外势力资助、支持异类入侵中国”的帽子。担心国家分裂,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境外势力,而是这些人心里清楚自己融入华夏还不够彻底。
希望某些朝代的遗老遗少们能像楚人鲜卑契丹一样彻底融入华夏。
六、中国拥有现代文化吗?
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
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就没有广泛认同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最大焦虑,就是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特征的现代文化。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文化,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解释我们的文化。
没有拥有本民族气质性格特征的现代文化,哪里还会有文化繁荣,靠吴亦凡、方方还是郭德纲。
1840年迄今,除了前30年广泛的文化动员和社会探索,文化自卑使中国文化一直苟且在“战败国”的位置;一直都在敞开胸怀接受西方的文化入侵,欢迎和歌颂西方的文化殖民。在这样的背景上谈文化繁荣经常就是一句笑话。
在经济上走入了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文化上也进入了百年西化的最鼎盛时期。“凡是西方的文化哪怕再劣质都是先进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哪怕再先进的都是落后的”极端文化自卑,文化虚无使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在精神上又跪了下去。
这是文化沦陷。今天最该做的是文化救亡。
我们还没有代表人类现代文明方向的新文化,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受众载体。流量明星和速食观众交媾出来的畸形儿,不过是本民族糟粕文化和外来劣质文化的“私生子”。这种文化就像一个婊子,虽然有收益,快感却是别人的。
中国的文化需要一场“地狱之火”。中国的文化需要再造,价值观念需要再造,经济伦理需要再造,国民性格需要再造,要再造的东西确实太多了,有时想想就会灰心丧气。
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不再骄傲,为什么像一个妓女一样任人摧残,为什么像没头苍蝇一样找不到出路,这在知乎里寻找不到答案。
七、如何理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谢谢邀请!
针对您的问题,我想从身边的一些企业家学些“王阳明心学”的历程和感悟来回答您的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党和国家领导人2011年5月9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座谈时指出,“王阳明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思想和中华文化精髓,许许多多企业家明白了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和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两个真相!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事),德的厚薄决定事的优劣高低大小。心灵品质提升,道随之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这四种典型的德以及无数的德也随之提升,事的成就自然随之提升。由外而内地提升,成长是有限的;由内而外地觉悟与提升,成长是无限的。
实践表明,通过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企业家的道得到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等无数的德也得到切切实实的提升,因而让自己的事业(事)实现了质的飞跃。许多企业家升起了浩然之气,规划了全新的发展蓝图,这样的发展前景在此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更有企业家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弘扬行业正能量,如此的坚定和无私,此前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的生命焕然一新,例如,一位在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企业家,2012年移民加拿大,登录了“枫叶卡”。2016年10月贵阳致良知论坛之后,她决定放弃“枫叶卡”;2017年年初,她先生也决定放弃“枫叶卡”。创业18年,她的公司一共开办了18家分公司,而2017年仅一年就新增了15家。
一位企业家说,此前心中有许多迷茫和无力感,其实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今可以说是心明眼亮,整个人强大了百倍以上,大事难事变成了小事易事;假如早几年就这样学习,企业早就不只今天这个状况了。当然,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很难相信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可以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链接得如此紧密,更难相信自己心中原来拥有这么多宝藏!
学习阳明心学等圣贤原著,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数年的切身实践充分证明,阳明心学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真是提升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数年间,企业家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铸就伟大企业的基因,立志成为中国经济的名片、中华文化的使者,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还进一步深深明白和体悟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指示的真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八、怎样理解“民族是文化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这句话?
很简单,也很复杂。
为了方便题主理解,就举我们最熟知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吧,也符合题目的条件。
首先,民族是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是谁来定义的,题主有想过吗?到底什么是中华民族,百度给予了我们解释——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统称。那为啥非得是56个民族,50个不行吗、10个不行吗、光汉族不行吗?为啥非得是56个民族不可呢?
历史给了我们答案,由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是由各个少数民族及汉族构成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缺了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行,所以说,有了文化,就有了民族。包括日本大和文明与大和民族等,都是相互关联的。
第二,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这就比较好理解,任何一个文化的构成,可以说都是各种各样民族文化的体现,比如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由汉族文化与各个少数民族所构成的。那么这个文化将作为我们身上的图腾一般体现了一个民族,比如去外国提起春节、端午,可能外国人会觉得哎您是不是中国人呢。也就是说,文化往往能反应一个民族的特性,让他能够被别的民族所区别开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