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识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关,有些民族在文化上有较高的认同感,去发扬本民族文化,从而能保留民族性,坚持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保持文化上的自信,代代相传,这样才能不会在多民族国家中因本民族人数少,文化得不到发扬和传承,逐渐融入主体民族,自己文化不断流失,与主体民族差异变小,文化的民族性也会不断丧失殆尽。
二、如何论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看历史吧,因为这是源头。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因为要形成一个国家的文化,那必然会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进行吸收,这样就必然是多样化的。
如果了解当地文化,也必然是民族化。
三、如何理解设计中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设计中的民族性这个问题应该是(艺术设计概论)里面的一个课后题。对应的书本内容为设计与传统。
设计中的民族性也就是在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里的民族性是跟传统代表的意思相似,是一种沉淀,一种客观规律,是历史的选择。
我国有着优秀的造物传统和用物传统。有着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而这些传统文化相当于是载体,是传统的载体,也可以说是民族性的载体。而它所体现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一种本质,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这也源于书上所讲传统具有的生命力,不是落后的。 而这种本质性的东西正是将我们真正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如此重要,肯定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取向。 而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给予了更多参考和选择。
总的来说设计中的民族性,可以简单理解成文化中的体现的本质,而传统文化也可以单一理解成以前的工艺品。
四、“民族性”是怎样产生的?
从本质上来看,大部分民族性是自奴隶社会以来统治阶级用以控制民众的话术演变而成的集合体和传统。
——过去猪瘟会死人,所以某教把猪视为邪物,现在似乎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有这条规矩,但他们就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在现今的状况下,必须承认民族性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东西。民族性之中融入了民众为了求生而展现出的正面精神,这不是能用统治阶级话术来概括的。民族性这个东西,现在存在,将来也会长期存在,21世纪应该是继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之后又一个民族主义的高峰期。
民族性的形成是在10世纪以后。过去讲文明圈,讲普世君主制,到了十字军东征-两宋之后民族性这个概念才在东西方真正展现出苗头。它标志着即便是在过去的统一文化圈内,其内部差异大到了无法弥合的程度,最终结果必然是四分五裂或重新解构民族定义。民族性本身是在不断演化的,用过去的民族性来对现在的特定群体&国家进行抨击是荒谬的。
五、中国人的民族性有哪些?
民族性,怎么说呢?现在统称中华民族,可是内里56个民族,并没都深入接触,甚至大多没接触过。只能谈谈,身边的人,基本是汉人。
我现在是大学,在一个二本,马上大四。
好的一面,大概是善良,这几年没见过几个特别坏的人。乐于助人,不管熟人还是陌生人举手之劳大多会帮一把。
坏的,慵懒,这是我们这大学生的通病,多数人都比较闲吧,也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
嫌贫爱富?好像人都这样。
还有许多方面就不多说了。
楼主可能想要的回答是,勤劳,向上,坚毅,仇富之类的
但民族性这个不是普通人所能定义的。
一个民族更多呈现的是人类的共性。
最后把《李鸿章传》里面日本人对李鸿章的一段描述贴上来,可能会准确一些。
“李鸿章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代表。他就像是一只纯粹的冷血动物,这是中国人的特性;他那种唯强是从,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强大的容忍力,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的厚脸皮和坚强个性,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善于辞令,是中国人的特性;他狡狯却又有城府,是中国人的特性;他自信、自大的性格,还是中国人的特性。他没有管仲那样经世济民的见识,也没有诸葛亮那样治国的胸襟,不过他也不像王安石那样古板,学究气。他能够以逸待劳。凭借机智纵横天下,能够心平气和地从容解决各种艰难、纠纷,找遍全世界,都很少见能与他相比的。”
六、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
传统文化基本上是单一民族具有血缘关系上的文化延续
民族文化则是文化集合体下的人群认同的价值观体系。
具有传统的文化可以追踪血缘关系,比如家谱下的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也可以发展出民族文化聚合不同血缘关系的人,比如中华民族文化包含了融合进来的很多民族和不同的文化内容。民族文化可以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不存在追溯血缘关系的能力。民族文化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你皈依了什么文化,就认同了这个文化集体----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中国的回族就是皈依伊斯兰教文化又回归中国的边民(所以称之为回族,甚至改姓马,取默罕默德首字音)。他们摒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如同当年的鲜卑族皈依汉族文化一样
七、什么例子可以体现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呢?
谢邀,最近才找回知乎账号。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句话, 文化是世界的,可以理解为这是文化的共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包含着文化的普遍特征,而文化是民族的,可以理解为这是文化的个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这就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它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是民族的,丽江古城具有中国南方的地域特色,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同时丽江古城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世界传统文化,具有世界古城的普遍特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世界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优秀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国戏曲、名著、伟人、旅游胜地等等。要弄清楚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八、怎么样可以高效地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性?
民族性……你可以粗略的理解为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同认同,这种认同基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性通过了解历史中的这个民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但是你又不想这样的话……
我觉得既然你是想了解民族性对作曲风格影响这个方面,你其实也可以从各个民族的传统民族音乐入手,你可以去找一些他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去挖掘一下音乐背后的内涵,然后……他们的共性基本上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性在音乐上的体现。
鄙人愚见,希望能帮到你。
另外,我觉得你想问的其实是民族性格吧
九、各位对传统文化是怎么理解的?
谢邀。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度以及地大物博的地域广度,注定了传统文化是多元、复杂而又耐人寻味的。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很多人也是各执一词。
有人固守本分,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都是宝贝,没有糟粕一说,全部拥入怀中;
有人崇尚西方,觉得西方那一套好,卯足力气想复刻西方的文化。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看,全盘接收与全盘否认都是犯了极端主义的错误。
最好的做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里有价值、有利于现代社会与人文进步的东西保留下来,传承下来。将传统文化中一些封建迷信、固步自封的东西剔除出去,或融入现代主流的想法进行改造。
态度是一切之本,只有明确并端正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才会有后续一系列的传承、改进与发展。
十、怎么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词本身已经告诉你了。
传统文化,说的是文化,意指文化中那些传统的部分。
所以,现代的、外来的,不在其中。
文化传统,说的是传统,意指传统中那些文化的部分。
所以,政治等不在其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