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到现在?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30 02:52   点击:288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是炎黄时期,但真正开始赋予中国文明强大生命力的朝代是周朝的分封制,分封制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很多的部落凝聚成了一个家,家的概念让整个国家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哪怕四分五裂,哪怕外族入侵,这个深入人心家的概念最后还是会以新的姿态涅槃重生。

周朝的分封制主要的分封成员大多都是自己的亲戚,不管那些诸侯王的子民是什么族群,他依附的永远是他们的王,而他们的王却大多数都和中央集权的君有血缘关系,虽然也有很多不是血缘关系的诸侯王,但是春秋战国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诸侯之间的联姻早已普遍,所有的诸侯都能在其他诸侯国中找到自己的亲戚,长此以往,虽然慢慢亲情淡漠彼此你争我夺,但是这种有着时间悠久,关系非常复杂的大环境中,所有的眼光都只盯着这周朝的地域,而非北边总是进犯的匈奴。

二:地理上,在亚洲中国占据着人类最适合生存的地方,没有北方的严寒,没有西方的沙漠,没有南方的酷暑潮湿,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人们的离心力当然都会向着好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整个历史上很少有向外入侵的记录,而我们现有的土地面积说实话有一半都是敌人自己送来的,又或者是那些总是和中原作对被迫打下来的。

因此地理的优越性也是塑造文化凝聚力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的好,入乡随俗,是龙你来我这你就得盘着,是虎你来我这你就得卧着,你虽然推翻了一个朝廷,但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却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你想要享受这里好的生活条件就必然要接受这里的文化并以我的文化为主体,然后融合蜕变成了一种更丰富的中国文化。。。。

还有中国本身身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自然屏障之中。南方有海洋和珠穆拉玛隔着,西方有高原山脉沙漠隔着,中国文明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不像欧洲和西亚,国家多是非多。动不动你灭我我灭你的,一直都没有一个中心概念。没有中心概念的的文明很脆弱,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三:因为地理的优势造就了一个残酷的历史,很简单的道理,你越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就越要付出更多的东西,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逼迫人们做出各种优秀的政策,以家约束人们的内心,以周礼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以这种生存条件下诞生的文明是非常坚韧悠长的,是非常富有包容的,也是非常有特点的,

四:因此,周朝在这种地理的环境下又实行了非常久的分封制度,导致在这种环境下繁衍的区域文化会经历5千年不倒,哪怕会经历很多的风雨,那也只是为这个文化添了一笔不同的颜色罢了。


这里还要说一下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因为自然地理的优越性,所以必然是农耕文明会高于游牧文明的,然而又为什么我们农耕文明总是会被游牧文明欺负呢? 因为,文明的高低是和野性的强弱成反比的,文明越高越求安,文明越低越求战,因为中国有着很高的文明标准,因此很多的行文准则被自己的文明束缚,尤其是中国一直以来强调的中心思想,道,德,任,义,礼,凡事都要有个框框,而游牧文明因为没有优越自然环境的庇护所以必须要保留原始的野性,因此他们不会被这些条条框框所影响,哪怕他们在残忍,在不讲信用,在他们内心也不会有什么负担,因此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会比农耕民主高的很多。这不单单从他们的作战方式比较强来比较的·。

然而,游牧文明也只是战斗力比农耕文明高而已,他没有很强的生命力,穿透力,还有覆盖力,哪怕游牧民族最终战胜的农耕民主,最后也会被农耕文明所侵蚀同化。这是游牧民族所要经历的必然历史,必然结局。

总结,中华文明可以说算是这个星球的宠儿,假如我们的南方没有大海和高山,假如我们的西方没有高原和沙漠,我们的文化还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吗?所有统治者的制度和政策都可以说,是在这个环境下所诞生的必然结果,虽然我们的文明可能有一个偶然的开始。

因此,我们赞美秦始皇的功绩,歌颂汉武帝的勇武,其实他们也只是这个环境中所诞生的偶然也是必然的产物,是对这个灿烂文明做过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而已。

老子用水的特性来比喻道。道利万物而不争啊,永远隐匿于黑暗的历史让人们看到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结果。恐怖如斯而又美丽至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