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数民族文化该如何继承?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汉族文化普遍发展。大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得不到青少年一代的有效传播与发扬的危机,为此,如何加强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公共场合交流语言,与使用自己少数民族语言的冲突,公共场合交流语言以使用普通话为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与自己民族的人,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交流。这二者并不是博弈关系,可以具体场合使用具体语言。
首先,普及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起团结心的语言纽带,更是我们的义务。我认为普及好普通话可以为传承和发扬各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服务,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户籍为少数民族,却不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有待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传承和发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这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各个少数民族自身的努力。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是各个少数民族先辈们在生活实践中造就的宝贵结晶,这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个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其中不妨有大部分汉族对少数民族感文化颇感兴趣,汉族学习先进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一重要途径。
其次,要让各个少数民族后生认识到自己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自豪感。让少数民族文化棒在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后代手上传递。让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最后,烟花因不一样的色彩而美丽,因不同而映射出五颜六色的精彩。因56个民族的团结而结晶出灿烂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
因此我们不能丢失任何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希望民族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扬,凝聚起中华民族这一核心力的团结力,早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之梦。
二、中国少数民族都有哪些传统文化?可以科普一下吗?
传统文化是指中原地区、华夏、九州。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是不相关的,他们有他们民族的根和传承的东西,互相之间差异也很大,是不同的概念,但也是属于东方民族体系范围之内的,并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就不讲了。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怎样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就如同每一个人有优点与缺点一样,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优秀之处与缺憾之处。
优秀的文化不需要保护,也会被其他民族吸收与融合。这种吸收与融合,不是仅仅被汉族文化吸收与融合,还会被世界其他遥远的民族借鉴与融合。例如中国古代文化吸收了二胡、琵琶,以及新疆的歌舞文化艺术等等。
不算优秀,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会被吸收与融合。例如国内的锅盔与烧饼的技艺,就是由历史上的新疆传播过去的。
一些与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会自然而然的融汇入主流文化群体之中,无需保护,因为其本身永远也不会消失,只是泯然众人而已。
至于少数民族文化之中的落后习俗与文化,即便是少数民族自己恐怕也不愿意保护与传承下去,例如彝族抓娃子习惯,藏族人皮唐卡艺术等。
在现在影像保存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四、如何更好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
任何传统文化都必须现代化,革除、改变不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部分,保留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
汉族传统文化亦然。
文化要靠人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现代化的基础是人的现代化。提高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生活方式,加强跟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然后才可能传承和改造传统文化。
人群有强势与劣势之分,文化亦然,尤其是经济上的强势与否会直接左右文化的影响力,“日流”、“韩流”以及“港台风”等等跟中国大陆文化的强弱势变化,就是经济发展强弱势变化的直接反映。对处于劣势的人群,要进行帮扶,对处于劣势的文化,也要进行扶持。否则,在完全“自然竞争”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马太效应,劣势文化最终消亡。但帮扶和扶持只是一种暂时的过渡,人为干预不可能永远持续,所以处于劣势的人群必须抓住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此发展传统文化才有可持续性。
如何更好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总结起来就一点——赶紧抓住国家提供的机会,提高人口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
五、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是否会逐渐消失?
看你如何定义 少民文化特色
如果是 穿上鲜艳的服装 蹦蹦跳跳 唱唱闹闹
那只要有旅游业存在
就永远不会消失
但是 其他的深层次的东西 就不好说了
六、想一想: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各具特色,你能联系云南地形特点尝试解释一下吗?
先审题,关键词: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云南地形特点。
文化艺术包括哪些方面?文化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的总和体现,同时也是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的一个标志。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宅】(接下来我会以傣族的住宅举例)、生产工具等内容。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内容。
风俗习惯包括哪些方面?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岁时节日民俗 (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是:云南地形特点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的影响。先想想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然后筛选一下哪些跟地形特点有关?
云南有什么地形特点?五大特点:一是高原波状起伏。二是高山峡谷相间。三是地势阶梯递降。四是断陷盆地错落。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这些地形特点会为少数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取其中某种地形特点来分析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的影响:
举个栗子,由于西双版纳等南部地区潮湿多雨,于是形成了形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傣族竹楼。为了适应当地潮湿、炎热的气候和每年五月至十月长达半年之久的雨季中的大雨、暴雨的袭扰而创造的。竹篾编的墙和竹子制作的楼板有利于通风散热,而下层透风的柱子便于通风防潮和防御洪水、野兽的袭扰。傣族常常利用竹篾内外层不同的颜色将竹墙编成美丽的花纹加以美化。傣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幼子继承,因此子女成家后,即与父母分居,建新房另立门户。所以一般家庭最多三代。傣族的竹楼正是和这种小家庭的要求相适应的。
这里只是简短的举个例子,不是一个现成的答案,该怎么去想的思路已经理清楚了,接下来就该需要答案的你进一步“想一想”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