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中国民族文化有哪些特点和作用(中国文化有哪些特质?)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30 18:50   点击:221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什么?

问题太大,难以作答

勉强说一下的话,大概可以用“主体性的消失”来描求

在共产革命话语叙述已然褪色的今天,过去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纲领路线早已经是剥落的红色漆皮,当然借尸还魂者有之,却难以维持。只要去看看人们所关心的话题,人们所依附的娱乐,一切寓目于心。

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只是借壳生蛋的名目罢了,它的核心之所在早已经没有了,今天的中国崇拜知识阶层与名教吗?

所以,当代中国文化就是主体性的缺失,剩下的就是七拼八凑的一地鸡毛而已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我们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自强,就一定要拿出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来。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生命不仅仅是肉体,还要有精神,而且精神对肉体是起支配作用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经济是基础,但经济要怎样才能健康发展?这需要它的文化起作用。

在近代这100多年来,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强大的物质文明来侵犯东方国家,整个亚洲地区除了日本之外,都先后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但上个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东方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国家先后都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在政治上求得解放以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谋求自主和发展。孔子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我们要建立法制社会,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这还“直在其中”?这不符合法律。所以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合情合理合法,在我们很多人心目中合理合法可以接受,但合情不能接受,认为法律是没有情的。

法是不是就不容情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韩国,想了解一下儒家文化在当下韩国社会中还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发现,在他们的法律中对包庇罪怎么处理有这样的规定:如果隐匿者跟你没有血缘关系,根据他的罪状,要判十年;但如果同样的情节发生在和你有血缘的直系亲属之间就可以减刑。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堪忧

现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它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成果来之不易。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他们注重自我、看重功力、道德取向多元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

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从既定的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出发,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成长和发展。尽管人们总是想摆脱旧的传统,抹去旧的烙印,创造新的生活和新的品德,但是又总是无法克服传统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培育能够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不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是具有很高价值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我国,在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人的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结果。

总结:三个方面:

1.对人类: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所在的环境不同所受文化熏陶也不同。

2.对世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对中国:优秀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个人觉得文化无优缺点之分,只有是否适应现实实际和时代发展之分,文化是环境和经济的产物,什么样的客观地理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沉淀出什么样的文化形式,脱离经济基础谈文化就舍本求末了。

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生产力欠发达、以农业为基础、信息闭塞的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认为它就应该被当做法律一样被遵守,能形成大家都安居乐业的稳定局面,它就是适合的、好的文化,以我们现在相对高度发达生产力的认知体系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会觉得它有很多缺点,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在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几千年以后,如果人类还存在,那么后代看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如同现在的我们看过去的古人,会感觉古人有很多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直延续并发展的,现在我们既有的文化也是根源于传统文化,即新中华文化。之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有很多缺点,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还处于适应生产力快速发展期,现在的生产力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成一般都要相对滞后,我们正处于这个过渡期,思考以何种文化表现形式,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现状和时代的发展,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历史责任和任务。另一方面,因历史原因,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全面,因为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处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期,总觉得自己的文化不如别个的文化。

适应发展的文化就是好的,但现在适应不代表以后就适应,文化是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在不断发展着的,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就不会有好坏优缺点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发展着的事物本生就是一种偏见。

个人观点,请批评指正。

四、中国文化有哪些特质?

中国目前还没文化。中国没有在国家层面推行过文化。国民基本不具备人文精神。

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不准确的。

在以儒释道三家文化在中国地域的传播形成的文化,这部分文化具有超然,温驯,和美,的特质

五、中国有哪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世界独一无二,比那些信上帝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每次看到人说中国人奴性重就恶心,读读圣经就知道什么叫奴性重了

六、中华文化蕴含着优秀的传统,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从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等方面进行阐述。?

谢邀。看到这么大的题吓了一跳,庆幸这不是考试。不过这题还真是越看越像考试题,或者课程作业(啧……),那就用应试套路强答一发吧。

以下为正文。


国家层面,大一统局面下的长期帝制,是两千年传统中国的“元传统”。大一统帝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族群关系复杂,导致帝国内部只能以官僚制度和先进文化来维系统一,这一点在北方民族入主中原时期表现得尤其明显;帝制下的社会并非中学课本所说的“封建”社会,而是接近原子化的臣民社会,君主要维护统治,必然要尽量保持社会的原子化和公平性;抑制宗教势力、宣扬人文教化,也必然是大一统帝王所钟爱的统治手段。

民族层面,以文化而非血统区别族群,是中华文化最突出的优势。在这种思路下,中华文明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族群内部有强大的凝聚力,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也能有效融入。相比西方目前多元并存的民族与文化格局,文化民族观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也证明近代以来接受西方民族观念、对不同族群加以区隔的做法值得反思。

社会层面,较早摆脱贵族制,使得传统中国强调社会公平,并相应地在制度上推行保持社会阶层流动性的科举考试和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并且这种公平不同于西方福利社会式的结果公平,它也强调机会平等、强调个人奋斗对结果的影响,中国古人还发展出了一系列管理技术来保障这种公平,比如科举防作弊手段(弥封、誊录、搜身等等),比如异地为官,比如干预物价(尤其是粮价)。【这里有两点需要略加解释。一是有些人可能对重农抑商政策有偏见,但个人认为西方高度繁荣的商业社会维持至今的根源在于几百年来持续的地理扩张和技术革新,如今地理扩张已经走到尽头,技术革新速度也有放缓趋势,因此商业社会的矛盾最近爆发得比较集中;而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有限的社会物质条件下保障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长远来看二者孰优孰劣还待商榷。二是一些海外汉学家曾指出科举考试并没有为传统中国社会贡献太多的阶层流动性,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古代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而现代中国已经具备、或者即将具备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实施与科举制配套的公立教育的物质条件,至于去不去做,那就要看是否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了。】

个人层面,较早摆脱宗教束缚,以世俗标准作价值判断,使中国最终形成人文主义传统。无论这种人文主义传统在实践中能够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至少它已经在理念上要求一切统治者保障个人的生存与安全,要求一切舆论尊重个人的生命与价值,这一点是很多宗教国家至今无法实现的。

总结起来就是,大一统的帝制传统,及其衍生的文化民族观、社会公平理念和人文主义精神。

最后,题目设置不太合理。国家、民族、社会基本都是现代(西方)概念,对中华文化进行此等分类已属削足适履(故而本题答案中的各优势点往往可以溢出到其他层面),希望从这些分类中找出中华文化的优秀一面更是强人所难,毕竟在异文明标准的衡量之下找出缺陷(即与异文明标准不相适应之处)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近代以来的批评家们做的正是此等工作。【如果最后这一段让题主感觉被冒犯,请多谅解,因为哪怕真的面对期末考试试题我也会这样回答。】

正文结束。


考上研究生之后再也不用答这种文科大题了(自动忽视研究生政治课……),真是好啊(〃'▽'〃)。习惯了写论文之后觉得,在有限的字数内(我又不敢真的像别的答主那样立一个百万字的flag)解答一个无比复杂的大问题,是特别折磨人的事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