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历史分析完全不在点上,东北女性地位高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社会主义优越性。
建国前的历史跟现在东北女性地位的高低没有半毛钱关系,建国后才是重点。
东北是共和国长子,现在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这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农业社会的时候,东北是工业社会,而且是国家工业。
那个年代,东北百姓,不分性别民族,家家户户国企双职工。工人地位高,人人铁饭碗。
国企是什么意思?女职工生孩子你敢辞退?你敢同工不同酬?但凡有点儿想往上爬的意思,小三你都不敢搞,你老婆跟你领导一反应,你的事业发展就结束了。
单位楼下就是托儿所,孩子六个月以上就收,而且一分钱不要。房子不用买都是发的,你和你老婆谁的单位给的房子好,就选哪个住。赚的多赚的少能差几个钱,何况买东西还不是凭票。让你生一个你就只能生一个,不然没了单位你还活不活。被迫只生一个意味着半数家庭只有一个女儿,什么房子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困扰根本不存在,说只有儿子继承香火的会被人视为智力障碍。
这种制度虽然在后来崩溃了,但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这包括,现在正值壮年的这一代东北人,全是在父母双职工家庭里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见过女的靠男的养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什么叫我弟弟还缺钱结婚。家庭主妇?开什么玩笑,你老公养你,谁养你爸妈?东北男性也很少出男拳,因为从小他父母就是平等关系,他根本理解不了歧视女性的人是怎么想的。你说就这底子,东北女性的地位怎么低得下来。
同理,因为社会主义遗风,东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占比很大的地区,从来没闹过什么鬼的民族矛盾。要知道一切民族矛盾都是披着民族外衣的阶级矛盾,东北行的时候全赚差不多的工资,不行的时候全体下岗,有什么好闹的。
至于家庭暴力,你陷入了一个误区。
首先,我没有见过任何数据指向东北人存在更多的家庭暴力行为。我第一次听说“东北人喜欢打老婆”的说法是在广东省,而且我的广东女同学们都笃信,和东北女性相比,她们的社会地位更高,东北女性受到严重的歧视,而且经常被家暴。可我的体感却是,广东福建女性地位全国倒数,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宗族糟粕文化盛行,连女权都跑在一条莫名其妙的路线上(比如让男生拎包、让男同学买单,并认为这是尊重女性的表现,简直匪夷所思)。
其实在东北,别说打老婆或者打女人,在路上和女人吵架都是一种被人鄙视的,很不“爷们儿”的行为,但是很迷的是,女人打男人虽然也不被认同,但是却不会被人鄙视……在这里,我真心同情东北小学四年级到初中阶段的男生一秒。因为小的时候他们还会还手,高中的时候女生已经明白事儿不打人了,但是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这一段,他们真的没少被女生揍,然后被打了还不能还手……
其次,暴力和平等是两条完全不相关的指数。一个地区,日常男打女,女打男,女打女,男打男,那只能说明该地区的人都比较暴力,不能说明他们男女关系不平等。相反,一个地区的人很少打架,但女人都在搞三从四德,男的都在家说一不二,那只能说这个地区不暴力,不能说他们男女平等。两者间根本没什么关系。
总之,大东北作为社会主义最坚固的堡垒(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的,请自行查询东北产业结构),缺点如官僚腐败也是它,优点如平等安逸也是它。男女平等走在全国前列再正常不过,这就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什么游牧民族日本殖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