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上知乎,看到被邀请回答问题很意外也很荣幸,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2003年10月17日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界定非遗:“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额,这种定义读起来难免是有些晦涩的,好在我们国家在对非遗的界定上既延续教科文的说法,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文学艺术类、工艺技术类与节日仪式的传统文化事项。
依照这样的标准,我来浅略分析一下我国珠算为何能够列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
1.从传承主体上看:珠算据说早在我国汉朝就被发明,至今没有消亡,仍然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具体传承人而言,可以从网上查到,我国被确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传承人之一的是靖玉树先生,他已经81岁高龄,是《中国历代算学集成》的作者,也是中国珠算文化“申遗”专家组15位成员之一。而从更广泛程度的上来看,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珠算技术的人,都是珠算重要的传承群体。【也就是说,珠算“有人传”。】
2.从传承形态来看:我国珠算一直保持着活态传承——现在的人们依旧原汁原味地使用算盘的形式和保留原来的算法,用于生活领域。比如我们仍然能够在老药房看到大夫用算盘算账、看到有的小孩子在幼儿园上珠心算班……这一传统文化项目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旧是有生命力的。【珠算“是活的”。】
3.从传承时限看,国际上对于非遗项目的认定一般会认为传承时限不能少于百年。我国珠算自被发明以来就传承至今,百年之限早已合格,这个标准难不倒我们。【珠算“很悠久”】
4.从表现形态来看,珠算不像是“孝道”、“勤俭”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传统文化,它是真正依附于“打算盘”这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的,我们从算盘到算法,乃至于我国数学文化,这是能够由表及里挖掘到的,完全有理由被认定。【珠算“很具体”】
5.从价值和意义上看,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是:“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算申遗成功后,我们从不少媒体能看到它被誉为我国“第五大发明”——说实话此次申遗之前我也没听说过这种说法,但的确能够看出珠算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在计算机普及之前,珠算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各种计算过程中,直到现在,依然被不少人使用着;我们平时说的“打着小算盘”、“小九九”、“三下五除二”这些俏皮话都来源于珠算,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对于中国人数学智慧的启迪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珠算传承大多是口传心授,父子相承、师徒相承,不论是真正被认定的传承人还是普通应用的老百姓,珠算的传承和应用都是重要的生活和文化记忆,对于联系家庭情感、社会关系都有着微妙的作用;而珠算也给商业、艺术、民俗、文学、收藏等领域提供了素材和启迪,它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珠算“有价值”】
综上而言,珠算在我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被活态传承的、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一直保留到现在,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对于民族增强认同感和历史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更促进了中国的创造力和世界文化多样性——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名录是必然的事情。
=====================================================================
ps.伤感的地方在于,我国每一项被列入联合国保护名录的非遗,都是濒临消失的项目,珠算已经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比如我就几乎没有学过珠算,从我身边人的经历来看,学习珠心算对于人的启蒙和计算真的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说韩国申请泡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确立民族自豪感,那我国大力申遗的意义,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警醒,要通过一件被认可的事情,来唤起咱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珍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