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创新的例子有哪些?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1 07:11   点击:144  编辑:yyns   手机版

基于互联网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创新的例子不再局限于线下,线上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传统文化,也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创新的例子。

1、《登场了,敦煌》

2、动画动漫影视化

3、国潮创新

1、《登场了,敦煌》

如果说敦煌,想起来的是不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又或者是丝绸之路,对于这些是停留在表面还是真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呢?

《登场了,敦煌》以综艺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了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壁画的色彩、敦煌飞天、敦煌的音乐以及风俗。

《登场了,敦煌》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在《登场了,敦煌》中有比较突出的几期,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期中,嘉宾们跟随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院院长参观了莫高窟,我想应该有很多人不知道,莫高窟是不能拍照的吧,为了保护壁画,既不能拍照,还会限制参观人数。

是不是在跟随娄院长参观复制窟时才知道,有很多匠人在这个洞窟中一画就是4年,4年的时间很长,4年经历4个春夏秋冬。正是因为热爱,支撑着敦煌的匠人们在这么长时间只做一件事,他们希望的是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敦煌文化,这一个伟大的信念让他们觉得,不论多久都是值得的。

第二期飞天篇邀请了孟佳和谢可寅学习敦煌舞蹈并演绎,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其实,大家看过很多维吾尔族女艺人的敦煌舞,这些让很多人了解了敦煌飞天。

敦煌壁画上有超过40幅刻画盛唐到宋初的“婚嫁图”,在第六期中,嘉宾以表演的方式,将壁画上古代“婚假”风俗重现在观众眼前。

由于敦煌地区民族交流融合,婚礼上就会出现少数民族服饰。

敦煌壁画中五代榆林窟第38窟中的婚嫁图,就描绘了回鹘族女子打扮与汉族男子入夫婚的场景。

榆林窟第38窟中婚嫁图(图片来源网络)

少数民族与汉族盛装打扮,共同庆祝一场喜事,可以说是十分具有敦煌特色的婚俗了。

《登场了,敦煌》展现了敦煌的传统文化,以综艺节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2、动画动漫影视化

结婚穿绿衣服的婚服你知道吗?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婚嫁场面,新人穿的就是绿色的婚服,有很多人疑惑,不是应该穿红色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这种红男绿女的婚服是从唐朝演变来的,周朝时期婚服是黑色,也不是纯正的黑,是玄色,黑中扬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返璞归真,清新雅淡,婚服出现了白色,到了唐朝时期,社会繁荣,婚服出现了红配绿,而这一风俗,延续到了宋朝,所以,在影视剧中出现了红男绿女的婚服。

如果不是影视剧这样的表现,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婚嫁文化发展吧。

就像最近热播的影视剧《梦华录》中,提到“茶百戏”,如果不是这部剧,有多少人知道茶百戏呢。

动画动漫也是一种形式创新。

想必有很多人在小时候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等动画,这些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今的《大圣归来》、《封神榜·杨戬》重新续写了故事,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创新,以更现代化的审美,贴合年轻人的喜好,传递传统文化。

3、国潮创新

国潮创新不只是国产,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于重塑。

很多品牌都和敦煌IP联名过,中国运动品牌李宁就很出彩,它真的将国潮推向了世界,推向了年轻一代。

国货产品是一方面,在敦煌雅丹魔鬼城的秀场,让人们看到了国潮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国潮国风彰显的是文化自信,根植于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是国潮热的原动力。

围绕国潮下的国漫、国货、国艺、国乐和国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和圈粉,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作为追求表达自我情怀和文化态度的新形式。

知名UP主柳青瑶(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更多的形式,文创的形式,汉文化圈的形式,《山海经》等妆造的形式,各种形式的传递,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