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民族与文化》书评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3 14:44   点击:265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如何评价钱穆的《民族与文化》?

《民族与文化》:钱穆先生的征途不是星辰大海,但足矣。


这书是钱穆先生讲课的内容,下半部分就直接是讲义。

读着很顺畅,也不晦涩,讲古籍、讲观点都简明扼要、直抓重点,也没有什么闲笔和废话,非常好的阅读体验。

内容其实很简单,当然主要是因为钱穆先生讲得很透彻、很清晰,所以理解起来很简单(单从其中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比冯友兰强多了)。



钱穆先生讲中国自古没有民族的界限观念,这里指主要没有血统、人种的界限观念,区别民族界限只是文化。而讲文化,要从社会和历史来看,并且不能是一个横切的面,而是全体的社会和历史。

社会来讲,钱穆先生提出了四民社会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士这一流品,在这点上我持保留意见,因为看过一些其他说法,比如贵族、比如吏师,士是有的,但感觉并不能真的单独成为一档。

历史来讲,中国这么久的长度,而能始终保持不散,钱穆先生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士”里,也就是孔孟之道,并最终指向“善”字。

其它还讲了些内容,都很有启发性。

简单说,我算是被说服了一些。



但我仍有一些问题:文化是否有先进与落后之别?如果有,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是什么?是在当下社会的强势程度(所造名词的使用与覆盖面)?落后的文化是否会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

并且这中间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果文化是由社会和历史决定的,那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以经济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必然是趋于统一的,那就意味着,决定文化走向的因素,最终会落在历史上,但历史始终是历史,历史要影响当下,应该怎么做?

钱穆先生没问这个问题,但他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上面说过的精神的核心,中国传统孔孟之道的“善”。

但我对这个答案持保留意见,这东西太似是而非了。

并且,随着高水平教育的普及以及个人思想的成熟,这种高度凝练且能融凝人心、融凝民族的思想只会越来越乏力。虽然当下我党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强调文化自信,但我感觉这东西,可能真的不会那么强力。还是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引领新时代。



此外,钱穆先生辨析了中西方社会、历史及其形成文化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并肯定了中国传统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等的优越性或者说长处,并强调了这种长处对民族或者说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但我感觉这样还是落了民族、人种的窠臼,虽然钱穆先生并不是在强调民族、人种,但以东西方来划分这点,其实也算是。

我觉得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作为人而言,而不是作为哪里的人而言,应该是有一种普世观念的。

这个东西,按照钱穆先生的模型,就是那个领导精神,虽然在钱穆先生的观念里,西方没有这个贯穿的精神(宗教也不是),但我总觉得,作为人而言,这种东西应该是有的,只是我们还没找到它,或者说,我们早就找到了,但碍于历史与社会及其形成的文化的原因,我们都不愿意承认它。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种壁垒能被打破,人类必将以一个整体而共存、共融,这里面肯定有巨大的差异性存在,但一定有一种共同的观念指导我们前行到更远更广阔的宇宙中。

二、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能推荐几本书吗?

张承志,这个写出过《北方的河》《黑骏马》的作家,后来转向了宗教。

他有在牧场插队的经历,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很深入的理解。他本身是回族。


1.

《大西北》(张承志)【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2.

《大草原的启蒙(张承志作品,令人心旌摇荡的民族史诗,一代代青年的心灵读本)》(张承志)【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3.

《匈奴的谶歌》(张承志)【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这些都不是学术性的著作,但作为文学性情感性的表达,很热血够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