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国学经典知识积累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10 14:26   点击:123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国学经典知识积累

2019年7月4日

《大学》即大学问之意,以三纲八目为核心,明德,亲民,至善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八目。

经典语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以诚为本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如何至诚,一曰:尊德性,人的本性有天定,顺天性才为道。二曰:道学问,分为五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经典语句: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诗经》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论语》以“仁”为核心,以“仁政”为政治学说,以“爱人”为交往准绳。

经典语录: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才是君子。)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问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孟子》以问对,答辩的方式展开,在《论语》仁政的基础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其思想可归纳为:仁者无敌;人皆可以为尧舜;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积累名句: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水吸引),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被打动)。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也?

二、翻译《大学》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三、翻译这篇文言文,采自《大学》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像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四、哪里有《大学》注释版看呀?

中华国学网

这个是大学注释版的全部目录,打开点击就可以看啦/html/70/n-4170.html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五、谁有四书中的大学的文言文以及翻译

%E3%80%8A%E5%A4%A7%E5%AD%A6%E3%80%8B

更为详尽的注释已通过QQ邮箱发送,注意查收。(附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