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看一下你们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表吗?
课好像不多啊,为啥我的头发还是大把大把的掉,我躲得过高三躲不掉大学???!!!
这是大一的课表,学校安排的只有这些课。
想必题主大大应该想互相学习一下,既然来了,就写写课外的内容叭。
B站+慕课
然后,再加一份现代学术书单。(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系列)
好了,我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秃了。
二、自学中文系课程顺序安排?
谢邀吧。211中文系大三在读,
你讲的音韵学和训诂学都不是本科专业必修的,属于专业课古代汉语里的一部分内容。推荐你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锡良先生的《古代汉语》吧。
大一上:现代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史 基础写作
大一下: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
大二上:古代汉语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戏剧创作 外国文学上 语言学概论
大二下 :古代汉语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下
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美学原理 西方文论 文学人类学 古典诗词鉴赏
大三下:现代西方文学批评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语言文字应用 文心雕龙研究 史记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大三大四课多吗?
大二居多 大三应该不多 转专业的话 大二上半学期会更忙
四、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大学四年该如何安排学习?
我就说我一下我室友还有我吧,个例仅供参考哈!
1.室友虽然是二本汉语言文学但是现在在清华大学研究古文字,他的大学四年就是很正常的学习,按部就班的学习,用的来说就是一个稳字。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拿出高中的一半的时光用在学习上。很多人进去大学后,突然放松了自己,人一旦放纵起来在缺乏强有力的外界刺激下,很难再回归正常的学习道路上。我个人的建议就是劳逸结合,但是一定不要放纵自己的学习的。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刷剧、游戏上。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四年很快,真的!
1.清晰的目标规划。就是四年之后你想干什么,考研?考公?考老师?作记者?当编辑?还是别的自己想做的工作。心里玩有一个目标,而不是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这是大学的大忌!有目标并为之拼搏,这样的青春回忆起来才最美!
2.汉语言文学的就业面还是很广的。但是是一个需要沉淀的学科,这就要求你要广泛的涉猎经典书籍!记住!一定是经典书籍!这不单单是小说,散文。诗歌。仅宥于你本学科之内的,而是所有的人文社科,自己感兴趣的经典都可以,我一直认为大学并不会教会我们什么所谓的具体知识,而是真正的培养我们一种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思想,一种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快速学习的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怎么获得呢,最重要的就是广泛读书,这是最快捷最廉价的办法。所以我还是强烈建议多去图书馆!
3.就是发觉一项自己的爱好,大学四年并不只是有学习,趁着自己有时间发展一项爱好,这会让你大学四年特别充实,对你以后有很大的用处。(个人推荐练字,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来你是汉语言文学,一幅漂亮的字可以为你加分不少,其次申论,与教师面试板书怼字体的看重成分很大)
4.最后我觉得汉语言文学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与教师资格证拿下。这两个我个人觉得至关重要。有了教师资格证,至少你可以保底了当老师,英语学好了考研就成功一半了可以说。
5.羡慕你还有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年华!希望你好好珍惜,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问的,谢谢。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学什么课程?
谢邀,
专业课必修课好像主要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
还有其他公共选修课,像近代史,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形势与政策等等公共选修课有点多,就不一一举列了
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平时都怎么学?
谢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每天的日常大概就是上课、看书、写读书笔记、背书、写文章吧。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很多,学的内容又比较繁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以及古汉语言学,还有文学批评和写作课等等。这些课程占了学期大半时间,剩下的小半时间又被四六级计算机普通话教资的学习考证占去了一部分,剩余的看书的时间就很少了,所以要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
每学期老师都会根据课程设置推荐100本左右的书,其中有些涉及到古代的书籍和文章还要求能够背下来。语言方面的课程也很复杂,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去做题,去背诵记忆那些概念知识点。例如,古代汉语要记文言词,背诵古代大家的文章、书籍,类似于《离骚》《论语》等等。现汉要记语法知识等等。所以汉语言的同学每天都很忙,忙着学习看书。
另外,上课的时候也不能随便听听,要根据老师的讲解有自己的思考,不然期末的时候会很难过。
以上说的是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想要真心学好这个专业的她同学的日常。在这个专业不乏只是混日子的同学。他们的日常就是每天上上课,期末背背重点。其余时间打游戏玩儿啊等等。这个专业不认真学,就会感觉很水,就跟天天混日子一样。
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都学了什么内容?
应该说一个学校一个样子吧,课程安排每所大学的课程安排是不尽相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考虑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其实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区别,就是安排在哪个学期学不一样。
比如现代汉语,我想一般大学的中文系都会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让学生学了吧。毕竟现代汉语比较重要比较基础,内容也比较多,课程的专业性也比较强。看其他几位的回答说学了古代汉语,我们上学期是没有学的,下学期才开古代文学史的课程。
我有三个闺蜜,和我一样学的都是汉语言文学,一个燕山大学,一个唐山师范学院,一个西安培华学院。我们三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不大一样的。
而且,不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就连每届的学子都可能存在差距。就以我们学校为例子来说,从16届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开设了逻辑学,逻辑学是作为必修专业课来对待的。而在15届及以前,逻辑学只是一门选修课,不是专业必修课,考试也只是开卷考试,不像现在闭卷。这一转变只是因为作为师范类专业汉语言文学需要学生足够强的罗辑思维,学校才提升了这一课程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有点跑题,说说作为中文系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大一上学期都上了什么课程吧。刚刚特意把大一上学期课程表翻了出来贴在这里。
作为我校文学院的专业课有:文学欣赏、现代汉语、逻辑学基础和写作理论与训练。我们学校设置得大一的课程是比较轻松的,大二的课程比较多。再贴一张大一下学期的课表,体会下:
美学欣赏,不知道别的学校有没有开设这个课程。让我们学校还属于实验期,不参与正规的期末考试。要学习内容就是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鉴赏方法。
现代汉语 我们用的是黄廖版本的,但是教材里面的错误也不少。这门课程是真的很重要的。
写作理论 从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不让我们带教材,因为教材和老师讲的真的是差别挺大。就期末考试带了教材划了重点而已。课程开设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分析能力。
逻辑学学校没有发教材,我们的逻辑老师也是让我们自己买的教材,逻辑老师推荐了普通逻辑和简单逻辑学这两本教材。这个课程在很多学校应该也不是专业必修课吧,就不多介绍了。
就我们上学期而言,重要的课程是现代汉语和写作。一共四门专业课,美学欣赏不参与期末考试,逻辑学基础仅仅是我们学校专业课而且刚刚由选修提为必修。而且四门专业课,只有写作和现代汉语的课程延续到下学期,是比较重要的。
插一句,我们学校大一下学期新开设的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概论也是比较重要的专业课。古代文学史是重难点,历届中文系学子无不谈其色变,难度可想而知。文学概论给我们授课的是全国知名中文系教授,以及看文学概论占课比,也能清楚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
无论各个学校课程怎么设置,大一我觉得还是这四门课程比较重要。
回答到这里,希望对你有用。
八、汉语言文学专业怎样学习学好专业课,每一课程都有好多文字都要死记硬背吗?
结论: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专业素养是最重要的,死记硬背是不值得提倡的,而且说死记硬背这样的话,这是非常不入门、不入流的。
截止到目前,我本人接受了七年的文学教育,回顾我的专业学习生涯,罕有老师会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角度点醒台下懵懂的学生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随着时间过去,练习不同的武功秘籍的人,到毕业之时会显示出巨大的分野,有的人本来是快料,但悟错了门道,最终成为文学这座围城中想要出去的那批人,出去的时候还要在文学这座围城的城墙啐上一口,然后被现实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借用宋人严沧浪《沧浪诗话·诗辨》一语开篇是合适的,“夫学诗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古人学诗,犹今人学文学。题主的困惑,其根本不在于文学专业知识之浩繁,而在于题主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当,从而削弱了你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要把路子摆正,才能循门径而入得以窥见真知。
题主的这种观念带有一种非常知识化的倾向,不管学习什么,都把它视作一种知识,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去掌握。要知道,知识是一种极其死板的东西,就像乘法口诀表一样,通过反复地记忆和练习,最终成为你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在专业学习中,能通过反复死记硬背所掌握的知识,只占到这个专业知识体系中极小的一部分,且为最基础的一部分。中文专业,你需要熟记一定量的诗词歌赋以及重要的典籍篇目,熟记一些专业词汇的内涵,系统地掌握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体系(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这三们科目是最具有知识化倾向的,你可以死记硬背,而且背多分)。能做到上述三个方面,我相信你能在期末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甚至能拿到一等或者二等奖学金,但是你要清醒,这只代表你能达到这个专业的及格水准。举个例子,说说别的专业,假如一个学化学专业的人,他每天死记硬背书本理论,头脑中记得一大堆理论,而从未做过实验,他以后能在这个领域有何建树?从其量只是书呆子中的一个罢了。话说回来,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妄图死记硬背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水平,和这个化学专业书呆子一般可笑。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大多停留在中学时代。
如何理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素养呢?真正的专业素养,初步区分为知识与能力。知识的层面,你可以死记硬背,不过这只是个专业素养的基本面。能力的层面,才是文学专业的核心层面,进一步划分为思维能力、感受力与鉴赏力、写作能力与演说能力。你要知道,和死记硬背记忆知识相比,能力的提升要比知识的积累困难的多,这些只有在课余时间疯狂地阅读经典、写作、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逐渐磨练出来。文学院的考试并不能磨练出你的水平,那是只要肯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良好成绩的测试,并不能提现出你的水平。你只有在图书馆中反复去打磨自己,这个打磨的过程要全身心沉浸其中,怡然自乐。毕竟汉语言文学不同于英语。我记得,我在复习雅思的过程中,看到一个说法,雅思成绩每提升1分,大概需要100h的科学、有效、系统的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的提升,没有办法像雅思那样量化,唯有通过阅读这个输入的过程,以及写作和演说这个输出的过程,才能获得提升。
此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抱有一种知识化的学习观念,会导致你把文学视为一种工具,追求其有用性,这就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众所周知,文学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和自然科学相比,它的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谦逊。但是,无用只用,方为大用。能真正拥有丰富的专业素养的人,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的格局中会逐渐占据越来越有利的位置,不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由于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占有的优质资源,只是专业素养给他们带来的边际收益。如果在他们的眼中只盯着效益,他们的知识结构不会如此丰富且系统,似乎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过正本清源,我希望能让你走出对汉语言文学学科认知上的误区,开始像一个真正的文学专业的学生一样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先破后立,在拆掉你思维中的墙以后,具体说说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
至法无法
清代画家石涛有云:“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发,乃为至法。” 所谓“至法”,即是道。所谓“无法”,亦即忘法。在“道” 的基础上,却又不拘泥于“道”,从而达到浑然天成,天然雕饰的效果,臻于化境。但初入门径,需要一些方法引导,从而为以及打牢基础。如今的学科专业设置上分的很细,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方向,学习内容不尽相同。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区分了师范、非师范、秘书学等若干方向,有的专注于文学,有的侧重于实践。题主没有说明这个情况,暂且存而不论。接下来,专门说说学习方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方法,有死法,有活法。死法,就是学习这个专业领域内具体课程的一些规矩,一旦脱离课程或者课本,其有效性便大打折扣,换言之,这类方法,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是解答题主的疑惑。而活法,与死法相对,却是专业学习过程中必备的重要核心方法。
死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文学史、文论、语言学。文学概论属于第二类,现代汉语属于第三类。
文学概论这门课,既需要记忆,也需要理解。大多数院校采用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新编》,学习这门课程,要记忆其中的精选原典,比如《文心雕龙·原道》,这些重要的典籍篇目一定要去花时间记忆,记得滚瓜烂熟。这么做有什么用呢?没什么用。不要问这个问题,问就是门外汉。其原因我在上文中已经说过。关于文学本质的深入思考,就是建立在对原典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换言之,要思考“文学是什么?”以及“文学理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是张口就来,而应该基于对不同的材料的辨析之后提出观点,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注意理解前人的思维方式,并关注童庆炳的问题域,他是如何面对文学本质问题的,如何辨析观念的,如何展开思考的,他的观点有何启示又有何局限。弄清了这些来龙去脉,你才算是摸清了这一章节的脉络。这很重要,理情章节的脉络,你才能感受到理论思维的乐趣。这个过程稍微有些痛苦,但是一旦能够把握这个问题,思维上的收获带给你的那种乐趣不亚于你读懂一部作品。
关于原典,首先理清它的背景,比如作者的生平和观念、时代背景;其次回归文本,抓住原典的核心问题和概念,弄清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文章的脉络。最后,结合最后相关问题概说的部分,思考原典对于该问题的贡献与局限。
关于学习这门课的“死法”,基本已经说清楚了。结合自己的考试经验,这门课一般以名词解释、简答、辨析、论述题等方式进行考查,所以,研读教材足以通关期末考试并取得高分。接下来说说“活法”。
活法
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仅仅满足于教材,视野未免过于狭隘;仅仅满足于“贝多芬”,实在是过于肤浅。关于文学概论这门课,其“活法”就在于主题阅读。文学概论这门课的教材大多聚焦于问题,而忽视了文学理论的脉络,让大多数同学觉得摸不着头脑。这就是知识体系不健全惹的祸。为此,搭建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就需要阅读文学理论史,把握该领域核心问题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如何发生并衍变。在此,推荐几本文学理论史著作,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
中国文论方面:
它和郭绍虞、张少康、王运熙等大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著作相比,小而精,适合大家短时间内构建知识体系。
西方文论方面:
要了解西方文论史,还是要从西方文论家那里学习。国内一些西方文论史教材,马新国、朱立元的一些教材,虽传播甚广,但其中的错讹颇多,会影响到大家对文论观念的理解。
我相信,在弄清文学理论发展脉络以后,你对某一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有了一个坐标。接下来,围绕某一个文学理论问题,广泛地阅读文论选甚至原典,你会轻松很多。但是,还是要有深度地阅读,在不同的观念之间对话,会擦出新的思维火花。当然,这对于今后想要考研,想要在学术上继续深造的同学是很有必要的。
文论教材中会提到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说”,仅仅满足于知道四个要素、三个过程以及五种文学观念,还是不够的。在文学理论史背景下,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各种文学观念尝试用五种文学观念进行分类,从中发现其局限。最好读一读《镜与灯》,在原著中重新理解四要素说的背景、内容,并对其评价。你会对四要素说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小结
以上从专业素养和学法的角度,浅谈如何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课。诚然,识记很重要,但是只是机械地记忆背诵,就彻底误入了学习方法的歧途。如何以文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显然是区分专业与否的重要尺度。个人观察到,我身边很多同学,包括研究生阶段的同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依然是“文学爱好者”的方式而非“文学专业”的方式。通病在于,他们将文学过分“知识化”,头脑中充斥着满满的“知识”,而缺乏把握知识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比较艰辛,容易被大家忽视,但是拥有史的视野,能将有序地、深度地加工我们学到的知识,这才是第一步。其后,专题性地阅读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对经典展开研读与背诵,具有事半功倍地效果。最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能在观点争鸣中形成自己的文学观念,这是文学理论这门课最终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
余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地课程体系中,包含了语言类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语言学概论,都偏向于理论性质,这一类课程的学习,最好有目的的去学习。不管今后考不考研,背就完事儿。尤其是现代汉语,不管你毕业后去做什么,只要涉及到开口和动笔,都需要扎实的现代汉语功底。对于考研的同学而言,如果要是考语言类的研究生,一定要以教材为主轴,多阅读专业著作。这方面,囿于专业背景,我目前无法提供具体的建议。如果要是考文学类专业的研,尤其是古代文学,很需要古代汉语功底。要考其他的专业比如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专业,把握教材足矣。如何把握教材?8个大字:梳理框架,机械记忆。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重点在哪儿?
中文系。
重点……其实没什么重点。有哪些主要课程你可以直接搜知乎已经有的问题,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主要学的其实一个是应试,一个是文学素养。
前者靠笔记,复习,背诵这些初高中就会的技能。
后者靠自己看书,思考,尤其是文学理论这门课程是很重要的。
对教材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盲目相信,老师的话也是。
十、想看看各位大学生的课表 ✪ω✪?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大一上学期
学科基础课+通识必修:
大一下学期
多了通识选修:
大二上学期
多了专业选修和教师教育类课程:
大二下学期
也是最多课的一个学期了。所幸在家上课不用奔波于各个教室:
大三上学期
依旧是专业课+教师教育类课程+专业选修课:
大三下学期
因为大四要实习 所以学分差不多修完了 只剩下零星几门课:
还有专业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
大四由于要实习,所以也没有安排课程了。以上就是我本科生涯的全部课程。回答这个问题也是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吧。
十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课程: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汉浯言文学史、比较文学、语言学概论、
批评文学、文学概论等。
汉语言一共考几门课程?
目前大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据我自身情况总结,有以下课程(至于考几门课程,要看你是考证还是平时学习了解):
专业课: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语文教学设计、文学概论、写作、教师口语技能训练、东西方原典选读、三笔课、古代诗歌文言文解读。
其他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马原、毛概、思修、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网上选修课、历史文化选修课。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有什么好的网课和资源推荐么?
【推荐课程】本人推荐一些中文专业可以听的网课,如果学校老师讲课实在太差,我觉得完全可以抛开不听。直奔网课。
古代汉语 北京师范大学 王宁
汉字与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 王宁
【讲座丨超清】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全26讲)_哔哩哔哩_bilibili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 沈阳
北京大学公开课系列023: 现代汉语 沈阳 全58讲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语言学概论 北京大学 董秀芳
【语言学纲要】(叶徐本)北京大学董秀芳数字课程①导言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古代文学 北京师范大学 尚学峰等
北京师范大学 郭英德
【北师大公开课】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完整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北师大公开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_哔哩哔哩_bilibili
现当代文学,扬州大学 施龙、南京大学 傅元峰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精品课)_哔哩哔哩_bilibili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北京大学 陆俭明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全75讲)_哔哩哔哩_bilibili
比较文学 四川大学 曹顺庆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国家级精品课)_哔哩哔哩_bilibili
文艺学 华中师范小 魏天无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艺学系列课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文艺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杨宁
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共32讲 2019年秋_哔哩哔哩_bilibili
《论语》研读 北京师范大学 孟琢
公开课:《论语》精读 北京师范大学 孟琢 (全89讲)_哔哩哔哩_bilibili
《孟子》研读 北京师范大学 孟琢
【孟琢】《孟子》精读(全69讲)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古典文献学 山东大学 杜泽逊
【文献学】山东大学 杜泽逊老师(合114讲)_哔哩哔哩_bilibili
逻辑学 清华大学 陈为蓬
欢迎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书,考研,就业的相关提问,十分感谢!
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到底学什么,课程设置怎样?
要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和心理学,教育学还有一些教师技能课程。
其中,汉语言文学的主要课程有: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概括等专业必修课和一些诸如明清小说研究的专业选修课。
另外,还有思修,毛概,马原纲要,体育,英语这些公共必修课。
相比于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肯定会偏向如何培养一名教师,但我觉得本科阶段差别不是很大,如果有想要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可以考研。
我想自考汉语言文学,请问汉语言文学的公共课有哪些呢,如何合理安排报考顺序?
送上浙江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供参考~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