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点和平原则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上世纪80年代,为争取和平、寻求建立更均衡的对外关系,我国政府开始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作为新时期基本的外交政策。
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世界上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3、中国主张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
二、十四点和平原则评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为了发展同新兴民族国家尤其是邻近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提出的五项外交基本原则。其表述几经斟酌,最后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十四点和平原则的目的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十四点和平原则为什么失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外关系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五、十四点和平原则分析
“十四点”原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国会演说中提出,并在以后的声明中予以阐述的“世界和平纲领”。这是威尔逊总统对解决战后问题提出的建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