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日食是怎么产生的呢?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25 04:01   点击:246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日食是怎么产生的呢?

日环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种。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球绕地球的轨道都为椭圆形,使得太阳视半径和月球视半径不断在变化。 月球视半径小于太阳视半径时,月球就不会完全遮住太阳,但可以遮挡住日面中心部分并在其周围留下一个光环,这样的日食称为日环食。

日偏食,日食现象的一种。太阳圆面的一部分被月球圆面遮掩的现象。其原因是地球上的观测者进入月球的半影之中。在时间上,日偏食发生在日全食前后,对于一固定地点来说,平均每三年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日食和月食与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直接相关;由于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明的星球,其本身也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有机会到太空中看看我们的地球,你也会发现她比月亮更加漂亮。我们的地球是多彩的,同时它的光明也来自太阳,如果你在太空的位置处在地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你也会看不到地球的模样。

从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时间来说,日食的时间往往在我们农历的每月初一,而月食就在每月的十五。俗话称“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因为每月的初一,月亮的位置正好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它是和太阳同时升起同时落下的,在农历上称为朔,也就是看不到月亮的日子,但是出于地球与月球公转的相互关系,有时月球就会与太阳、地球成为一条线,被月亮挡住了阳光的地区就形成了日食,完全见不到太阳的地区是日全食、部分能见到太阳的地区就是日偏食;还有在特定的时候,一定的地区可以看到月亮挡住了太阳中间部位,这就是日环食。这和月亮公转的近地点、远地点以及地球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有关。

每月的十五是农历所说的望日,应该是月圆的日子,在太阳落下的时候月亮升起,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在一条线上,地球夹在太阳和月亮之间,如果正好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往月亮的光线,地球的影子就投在了月亮上,于是就会出现月食,当然也会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

二、月晕和日晕的区别

月晕是太阳当月亮 日晕是相反的

三、历史上有哪些影响重大的天文异象

日食在古代人的眼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旦出现日食,便意味着重大的灾难降临。在我国古代,当日食出现时,人们就认为是因为妖怪将太阳吞到肚子里了。为了将太阳从妖怪的肚子中解救出来,人们拿起锣鼓、弓箭等各类物品,不断朝着天空敲打、射箭,有些还人会搞祭祀活动。

在我国古代,国君都将自己看成是天子,非常重视天象。每一朝每一代,国君都会为自己专门聘请天文学家,让其帮助自己了解上天对给自己的指示。其中一次天文“事故”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天文观测者由于没有正确判断出日食发生的时间而遭遇杀身之祸。因为在国君看来,彗星是无法预测的,而目食不一样,完全可以通过观测事先预测的。所以,出现失误的天文学家引起国君的盛怒而被砍了头。

还有一个关于西方人遭遇日全食的故事:那是在公元前585年,当时的米底与吕底亚两个国家发起了一场战争,当两国人正激烈地战斗时,天空突然变得暗了下来,原本正挂在天空的太阳却突然间消失不见了。看到这种情形,两国军队顿时害怕起来,他们想一定是自己的战斗引起了上天的震怒,才以让太阳消失的方式来警告他们。想到这些,米底与吕底亚两个国家便停止了战争,并建立了两个国家通婚的友好协议。

公元前600多年时,雅典人正在与另外一个民族发生战争。当雅典人准备向对方发起进攻时,却突然发生了日食,这让雅典人顿时害怕起来,军队不敢继续前进,贻误了进攻的时机,最终被对方乘虚而入而吃了败仗~

四、今年还会出现"蓝月亮"吗?

继1月31日之后,今年第二次“蓝月亮”天象将在本月31日现身天宇。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再次目睹到“蓝月亮”风采。

天文专家介绍说,所谓“蓝月亮”并不是指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蓝色调的月亮,而是指天文历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历月里只有一次满月,但有时也会例外。因为两次满月间大约相隔29.53天,而公历历法中每个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例外),因此一个公历月可能出现两次满月。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月圆之夜时,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表示,“蓝月亮”并不是什么十分罕见的天象,平均每2.4年就会出现一次。有的年份没有,有的年份会有两次。比如今年就有两次,一次在1月,一次在3月。其中,3月的第一次满月发生在2日,第二次满月发生在31日。

据了解,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将出现在2020年10月。

五、“天一生水,水生万物”

《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含义是什么?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庄子》)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周易》)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尚书大传·五行传》)

天本一而立,一为数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数,合而成性,天三地八,天七地二,天五地十,天九地四,运五行,先水次木,次土及金。(《易乾坤凿度》)

“河图”的生成数为什么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通过研究认为,这是上古人根据五星出没的时间而绘制出来的,其意义如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与日月会聚;“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表示火星与日月会聚;“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表示木星与日月会聚:“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表示金星与日月会聚;“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表示土星与日月会聚。一为每天的第一个时辰,或农历的初一、十一、二十一;二为每天的第二个时辰,或农历的初二、十二、二十二;……依此类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