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民族和文化(文化与民族是怎样息息相关的?)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30 05:07   点击:287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一个民族的传承是血统重要还是文化重要?

文化。

1945年,日倭投降时,在中国留下了十几万遗孤。这些日本遗孤大部分被中国人抚养长大,并且大部分被划为汉族。如果血统比文化重要,干嘛要把这些日本人纳入中国,还纳入汉族?

有胡人汉化的例子,反之也有汉人胡化的例子。明朝李东阳写过一首诗《鲜卑儿》

鲜卑胡,汉儿是汝奴。
夫为汝耕,妇为汝织纑。
使汝温饱相歌呼,胡为虐彼无宁居?
汉土著鲜卑汝客,作一疋绢一斛粟。
为汝击,贼使汝乐,胡为疾彼同剽掠?
高丞相,三军主,能胡言,能汉语。
胡为爪牙汉肝腑,奸雄桀骜不足数,犹能虎视中原土。
君不见鲜卑小儿难共事,河南行台徵不至。

诗中提到的高丞相指的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他爹高欢。高欢曾担任北魏的丞相。“胡为爪牙汉肝腑”,意思就是高欢为胡化的汉人。诗中“鲜卑儿”这个头衔,显然扣给了北齐高家。血统上,北齐高家是汉人;文化上,北齐高家是鲜卑儿。

另一方面,明朝的时候,鲜卑人早已融入华夏,彻底成为汉人。拓拔慕容宇文这些姓氏早已收录到汉人的百家姓中。李东阳写这首诗不是鄙夷鲜卑血统,不是鄙夷拓拔慕容宇文这些源自鲜卑的姓氏,而是鄙夷汉人胡化。

华夏并不搞血统论,反倒是蛮族侵略后大都会按照人种,搞等级划分、血统论、种族歧视。例如胡元搞的四等人,满清搞的牛录八旗。华夏则是教化蛮夷、用夏变夷,讲究宽容、平等、以德服人。例如朱元璋在《讨元檄文》里写道:“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例如同盟会的《讨满檄文》写道:“维尔胡人,尔在汉土。尔为囚徒,既审斯义,宜知天命,宜返尔部落,或变尔形性,愿化齐民,尔则无罪,尔乃获赦宥。”哪怕是日倭,在抗战胜利后,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也大都被好好的抚养长大。

也许有人觉得是文化强大的民族靠文化传承,文化落后的民族靠血脉传承。然而文化落后的民族传着传着就串了。

肃慎=>秽貊=>挹娄=>靺鞨=>女真=>满洲

猃狁=>犬戎=>匈奴=>东胡=>突厥=>蒙古

说到蒙古,13世纪的蒙古人被称为“世界征服者”。蒙古的扩展,可谓一时显赫。可惜蒙古打到哪就分封到那,分封到哪就分裂到那,分裂到哪就融入到那。扒一扒蒙古当年的各个汗国,有被突厥化的,有被印度化的,有被基督化的,有被斯坦化的,当然也有“归我者永安于中华”的,自然亦有“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的。欧洲有句谚语:剥开每个俄罗斯人的皮肤,里面都住着一个蒙古鞑靼人。从散播文化的角度看,蒙古是失败的;从散播血统的角度看,蒙古倒是很成功。

二、文化与民族是怎样息息相关的?

这个题太大了,完全不敢讨论。

小了说的话就是,因为文化,所以中华名族才叫中华民族;因为文化,中华名族才可以自然存活于世;因为文化,所以我们还是我们。

三、怎样理解“民族是文化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这句话?

很简单,也很复杂。

为了方便题主理解,就举我们最熟知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吧,也符合题目的条件。

首先,民族是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是谁来定义的,题主有想过吗?到底什么是中华民族,百度给予了我们解释——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统称。那为啥非得是56个民族,50个不行吗、10个不行吗、光汉族不行吗?为啥非得是56个民族不可呢?

历史给了我们答案,由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是由各个少数民族及汉族构成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缺了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行,所以说,有了文化,就有了民族。包括日本大和文明与大和民族等,都是相互关联的。

第二,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这就比较好理解,任何一个文化的构成,可以说都是各种各样民族文化的体现,比如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由汉族文化与各个少数民族所构成的。那么这个文化将作为我们身上的图腾一般体现了一个民族,比如去外国提起春节、端午,可能外国人会觉得哎您是不是中国人呢。也就是说,文化往往能反应一个民族的特性,让他能够被别的民族所区别开来

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什么区别?

传统文化是一种时间积累概念

民族文化是地域,民族积累概念

你的家族提倡节俭,类似于传统文化。

你的家族擅长蒙古摔跤,类似于民族文化

也就是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关联,大部分地区不具有。

传统文化和某个特殊语言文字紧密相关

儒家是汉族传统文化,伊斯兰是回族传统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他们即是民族文化也是传统文化

五、什么例子可以体现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呢?

谢邀,最近才找回知乎账号。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句话, 文化是世界的,可以理解为这是文化的共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包含着文化的普遍特征,而文化是民族的,可以理解为这是文化的个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这就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它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是民族的,丽江古城具有中国南方的地域特色,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同时丽江古城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世界传统文化,具有世界古城的普遍特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世界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优秀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国戏曲、名著、伟人、旅游胜地等等。要弄清楚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六、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有多重要?

谢谢邀请 ( 'ω' )

首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什么是民族呢?怎么定义一个民族呢?民族是指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是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在客观上能与其他群体区分开的一群人。从定义上来说,文化可以说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啦,所以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呀。

我也加个图(๑•̀ㅂ•́) ✧

七、民族和文明是一回事吗?

文明和民族是不一样,但它就是传承一样的。文明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传承的话,这个文明就不像是文明了。但是如果国家的存在更换了,变更了文明,这份说明文明和国家也是也是传承不有。的,因为文明,它是有史以来用记录人类生活习惯等等,这一切而构成的国家,就是保保障一个文明发展的最基本的策略的境遇。

民族简单的来说,就是许多民族就有汇成一个总民族。总民族,而下来许多小民族。

像一个民族,信奉了其他的文化,就变成别的民族。以以塞尔维亚为例,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他是这样塞尔维亚族人,有人信奉天主教,他就成了克罗地亚人。,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它变就变成穆斯林,但他这信仰三个文明,他却是一个民族,都是塞维亚人,因为他信仰不同的文文明,他都变成了不同的民族。

就像许多别的民族,就像一个文明。像印度,不同的民族都信奉一个印度教,所以说一个很多民族,可以信仰一个文明,可以产生许多信仰它的民族。同样,一个民族也可以信仰多种文明,而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幸存下来,其他三大文明基本上都断成了传承。

世界上有三大文明圈,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圈,一个是伊斯兰文明圈,一个是中华文明圈。这三大文明圈,文明圈都是以概括的信号,国家数量是很多,这样造成了三大文明圈的团结和对抗。中华文明圈,将近有20多亿人口,也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文明圈。

基督教文明圈覆盖着西欧、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伊斯兰文明圈出许多阿拉伯国家,像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这就了许多文明遗传。

八、文化与民族性是互补的吗?

第一,nation

中华文化,是中国人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属于“实事求是(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其内在的规律)”的产物。比如,有巢氏发明了“屋”,燧人氏发明了火,神农氏发明了中药等等,可谓历史悠久,灿若星辰。

而民族,原为英文,是西方文艺复兴的产物,一个政治概念。近代日本“向西看”引入了西方的民族概念。后来,中国人学习日本,从日文引进了民族,是二十世纪的事了。众所周知的中华民族、华夏民族,就是梁启超先生在二十世纪发明的,而且,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抵御西方民族概念的入侵。所以,所谓民族首先是一个舶来品,从英文翻译成日文,从日文翻译成中文。


第二,宗族

和坦克一样,民族是西方的舶来品。但是,民族和坦克也有不同。坦克只是一个现代化武器,坦克的引进是中国真没有。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比如血缘与民族,民主与自由,这两是啥玩意,是个中国人都能猜的到。

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它隐含的是“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由一个民族组成”。日本引入民族,就实现了全日本都是大和民族。比如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现在是大和民族。"菊花与刀",日本文化不仅有菊花 、还有屠刀。

中国能“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由一个民族组成”嘛?显然是绝不可能的。秦始皇统一文字,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归化百越,唐朝的多民族大融化等等,本质上是文化本身的优胜劣汰,是远离血腥屠杀的。


第三,多样性

现代社会,比如环保,多样性是一个核心指标。在中国,“有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就是多样性的和谐共存。和谐共存才有多样性,多样性才有生命力。

最近,网络上突然生姜热,而中国最顶级的生姜,生长于安徽省铜陵市东郊的佘家大院,总共只有两亩地,历朝历代都是贡品。详细的就不多说了。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特定的产品。比如山西的醋、武汉的红菜苔、河北的胭脂米等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神奇。

多样性,这个中华民族一直就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富裕强大、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虽然,我们现在并不能洞悉其中的原因,但客观是存在的。


第四,祖宗

家、家族、世族(士族),部落、部落群、联盟。还有姓氏、家乡、祠堂等等,这些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民族作用于同一个领域,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民族是政治概念,家族等是活的文化,是中国人工作生活的自然产物。

立於数千年之后。而指前者发现於历史上之民族。一一求今之民族以实之。非愚则诬。----摘自梁启超《中国史叙论•第五节人种》所以,哪些鼓吹民族,鼓吹汉服的,大概率属于美分、1450、带路党。比如本问答的题主,大概率就是 。

总之:民族是火,民粹是失火。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屏障。或许正因如此,梁启超先生发明了中华民族、华夏民族,并明确主张:提倡大民族,比如中华民族、华夏民族;反对小民族,比如汉族、回族、苗族等等

九、文化到底属于民族还是属于世界?

高三文科生,明天绵羊二诊考文综,就用政治教材回答,顺带复习了~~

1.文化是世界的(联系观原理四):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讲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组成,世界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即对应必修四哲学概念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这一角度说,世界文化相对于各民族文化而言是一个整体,而各民族文化则是构成世界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部分并对其产生影响。

2.文化是民族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好像是必修三14页 :教材大意:“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此处强调文化民族性(个性)与文化的世界性(共性)对立统一,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各民族特色文化体现出世界文化多样性。


综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与均衡论,辩证看待问题:

即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有没有体会到文科生的绝望

十、为何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属性?

文化就是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的积淀、传承与发展的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现象和人类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它涵盖了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人类基于在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的内容。是人类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集合。

具体的人类文化内容是指人类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具体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由人创造、为人所有的。中国文化烙印着中华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相应的也形成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等。

十一、如何认识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关,有些民族在文化上有较高的认同感,去发扬本民族文化,从而能保留民族性,坚持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保持文化上的自信,代代相传,这样才能不会在多民族国家中因本民族人数少,文化得不到发扬和传承,逐渐融入主体民族,自己文化不断流失,与主体民族差异变小,文化的民族性也会不断丧失殆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