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2 20:02   点击:253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民族凝聚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


3、爱好和平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勤劳勇敢

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5、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嗯,在下不才,斗胆发表一些长篇大论,望各位宽容相待,不足之处尚且指正,我定然虚心接受。

谈到传统,我们就必须明白,传统意味着独有性,代表性与宏观性。

那我们就先从国家的建立开始,分别从民族,公共理念等方面逐一阐释。夏朝之前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我们直接从周朝开始,西周时期天子权威尚在,天威横跨的疆域北至燕京,西至两湖,南至江西,东至江浙。四方彬仪,天下诸侯朝于中原,此时一个逐渐从奴隶制社会转型的封建农业帝国确立起来了。

不修边功,安土重迁等等词语都诉说着人民对土地的重视,在历经了秦朝的苛捐杂税,西汉的无为而治之后,人民终于得以喘息,当时匈奴屡屡侵我大汉,而我们以德报怨,昭君出塞维系和平,何哉?农业为主要发展驱动力的帝国,更不在意对外在资源的掠夺与抢占,而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说明我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

与西方的发展史对比一下,可以清晰发现这其中的区别。早在古希腊,用雅典与斯巴达这两个强盛且有代表性的城邦来解释。雅典重视文艺与教育,是典型的商人共和国,源源不断的贸易为其文化不断涌入新鲜血液,但这一过程难以控制,这也导致了其自身文化在罗马统一后很快被替代。反观斯巴达,独裁专政的法西斯政体,武力至上,军事发展优先,长年四处征伐,基于地理环境等因素考虑,斯巴达处于比较贫瘠的土地之上,资源相对缺乏,为了获取资源而采用了扩张土地的逻辑。与斯巴达人类似的还有维京的海盗们,以及中原西部匈奴,蒙古人等游牧民族,这种基本生活发展主要脉络的不同导致了民族底层逻辑的差异化。

在这里我要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就是勤劳节俭。这也就是支撑我们危难之际,被其他国家殖民的时候,文明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

另外一点,从民族上来讲,我们中华文明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五次以上的民族大融合,使我们国家跳脱了西方普遍的民族国家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文明国家。这个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强大的包容性与归属感,体现出了天下大同的共同愿景。所以现如今大家的民族观念并不强烈,而西方至今仍然存在仇视犹太人的过激行为等等。

再从民俗上来讲,中国的家庭结构与西方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体现为政治结构的差异性。用宗族观念贯穿国家统治与家庭管理,使得长幼有序,父慈子孝,这就是一个便于上层压榨下层的管理模式,并渗进了家族中。这也就是我们强烈的伦理观念的来源,称为安于本分。

总结一下,我们民族的基本精神就是勤劳节俭,安分包容。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相较于西方,更加朴实无华,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普适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