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友友们《民族文汇-教育与文化》它是专刊或论文集啥的吗?是正规的期刊吗?发表它靠谱吗?
假的,正刊就只上知网,且不收学术论文,没有增刊或其他版本。这已经不是有没有含金量的问题,而是干脆是假的。根本没有龙源版本,现在很多所谓的只上龙源的刊物有极多都是盗版的。
而且官方已经在公众号里面答复了
要想核实太简单了,毕竟正刊上知网。这个是知网的版权页电话,直接电话核实就行。
不懂咋个下载知网版权页?
勿忧
官方有公众号“民族文汇”
电话核实就行。
再三说下这几点。
1.发盗版期刊不仅学校或单位可能不予认可,甚至在北京地区,如果你拿盗版期刊去申报职称,可能会被拉入评职称黑名单。如果在校使用,学校发现的话,也有可能予以相应的处罚。
捷投学术·米老师:只要单位认可就可以发表盗版期刊么?不行2.现在几乎没有学术期刊还能一版2000多字起发,因为中宣部禁止期刊滥发论文了,所以那种一版起发每期上百篇文章的学术期刊目前已经没有了。
捷投学术·米老师:【假刊揭露】目前仍支持一版文章投稿的学术期刊极有可能是假刊3.出版印刷盗版期刊本身就涉嫌违法,不仅涉嫌非法出版还涉嫌诈骗。所以敬告那些至今还在孜孜不倦宣传盗版期刊的人和机构。如果你们是自己收自己印刷,早晚会出事,就像去年北京的几家公司一样,全都进去了。而就算你是做代发,虽然你不太会被抓,但如果出版方被警方抓进去,那么你觉得你的作者还能拿到刊物么?你付过去的费用还能要回来么?清醒点。
那些想冒险发盗版期刊骗单位的作者,也请你们清醒一点,只要盗版期刊出版商被抓,你们别说上网了,刊都别想拿到!
二、如何评价钱穆的《民族与文化》?
《民族与文化》:钱穆先生的征途不是星辰大海,但足矣。
这书是钱穆先生讲课的内容,下半部分就直接是讲义。
读着很顺畅,也不晦涩,讲古籍、讲观点都简明扼要、直抓重点,也没有什么闲笔和废话,非常好的阅读体验。
内容其实很简单,当然主要是因为钱穆先生讲得很透彻、很清晰,所以理解起来很简单(单从其中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比冯友兰强多了)。
钱穆先生讲中国自古没有民族的界限观念,这里指主要没有血统、人种的界限观念,区别民族界限只是文化。而讲文化,要从社会和历史来看,并且不能是一个横切的面,而是全体的社会和历史。
社会来讲,钱穆先生提出了四民社会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士这一流品,在这点上我持保留意见,因为看过一些其他说法,比如贵族、比如吏师,士是有的,但感觉并不能真的单独成为一档。
历史来讲,中国这么久的长度,而能始终保持不散,钱穆先生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士”里,也就是孔孟之道,并最终指向“善”字。
其它还讲了些内容,都很有启发性。
简单说,我算是被说服了一些。
但我仍有一些问题:文化是否有先进与落后之别?如果有,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是什么?是在当下社会的强势程度(所造名词的使用与覆盖面)?落后的文化是否会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
并且这中间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果文化是由社会和历史决定的,那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以经济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必然是趋于统一的,那就意味着,决定文化走向的因素,最终会落在历史上,但历史始终是历史,历史要影响当下,应该怎么做?
钱穆先生没问这个问题,但他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上面说过的精神的核心,中国传统孔孟之道的“善”。
但我对这个答案持保留意见,这东西太似是而非了。
并且,随着高水平教育的普及以及个人思想的成熟,这种高度凝练且能融凝人心、融凝民族的思想只会越来越乏力。虽然当下我党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强调文化自信,但我感觉这东西,可能真的不会那么强力。还是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引领新时代。
此外,钱穆先生辨析了中西方社会、历史及其形成文化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并肯定了中国传统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等的优越性或者说长处,并强调了这种长处对民族或者说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但我感觉这样还是落了民族、人种的窠臼,虽然钱穆先生并不是在强调民族、人种,但以东西方来划分这点,其实也算是。
我觉得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作为人而言,而不是作为哪里的人而言,应该是有一种普世观念的。
这个东西,按照钱穆先生的模型,就是那个领导精神,虽然在钱穆先生的观念里,西方没有这个贯穿的精神(宗教也不是),但我总觉得,作为人而言,这种东西应该是有的,只是我们还没找到它,或者说,我们早就找到了,但碍于历史与社会及其形成的文化的原因,我们都不愿意承认它。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种壁垒能被打破,人类必将以一个整体而共存、共融,这里面肯定有巨大的差异性存在,但一定有一种共同的观念指导我们前行到更远更广阔的宇宙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