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拥有1.3亿+篇,中外专利1.4亿+条,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1]
内容摘自《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2]作者曹志平
一、充分认识选题的重要性,克服应付和依赖思想
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是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落实知识转化能力的训练过程,是检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论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选题环节做不好,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欠缺;不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很难称之为好学生。对于这一点,经历过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都有清晰的认识。
二、选题要有一定创见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陈旧、缺乏新意,简单重复他人的劳动,这是通病,在古代文学方向选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比如: 《五柳先生带月荷锄归——论陶渊明的归隐生活》、《论〈水浒传〉中的女性 形象》、《顽石贾宝玉的情感人生》、《成也诸葛,败也诸葛——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性格》、《苏轼的人格魅 力》、《论猪八戒之懒惰与勤奋》、《李清照词的凄凉意境》、《论〈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西游记〉中猪八戒 形象分析》、《可怜红颜多薄命——林黛玉性格初探》、《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以上题目基本上属于老生常谈,毫无创新可言,其结果是绝大多数被指导教师否掉了,学生重新选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本科论文创新缺乏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二是缺少学术积累,对学术研究动态也缺乏应有的了解,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要注意:
注意在继承原有研究基础上寻求新方法、新角度, 不因循旧说而影响探寻新发现,要形成新观点、新成果。任何科学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 创新就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具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成果,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已有结论的怀疑,关键是找到从怀疑向创新转化的契合点,做到不迷信权威,不盲目从众。很多大学生往往认为别人研究过的题目没有再研究的必要了,再研究也不能出新成果,因而造成胆怯和畏缩心理,更不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
虽然说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每一个重要文学现象的研究成果都可谓汗牛充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重要作家作品研究都已经形成专门的学问,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每个点每个面,其实还都有很多可研究的问题。
比如在中国上古神话研究方面,《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自然神之研究》、《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奇国异域研究》、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始祖神之研究》、《〈山海经〉中的水神形象探索》、《〈山海经〉中的植物神形象研究》、《〈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探索》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再如《诗经》研究,可以探讨《诗经》农事诗、《诗经》婚恋诗、《诗经》战争诗、《诗经》宴饮诗、《诗经》讽喻诗、《诗经》祭祀诗、《诗经》亲情诗等题材内容,也可以探讨“《诗经》编订再认识”“《诗经》在先秦的流传与应用”等问题。在形象和意象研究方面,还可以以“《诗经》中鸟虫形象研究”“《诗经》中女性形象研究”“《诗经》中男性形象研究”“《诗经》中‘雨’意象研究”(或“水”意象、“鸟”意象等)等为题。在文化研究方面,“《诗经》中的×地文化色彩”(属于地域文化研究,选择一个方面,比如“《诗经》与齐文化”)“《诗经》中的酒文化”“《诗经》中的饮食文化” “《诗经》中的××民俗”(属于民俗研究,选择一个方面)等, 都是很好的题目,都是可以进一步去探究的。
三、选题大小和难易要适中
中文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在8000字左右,如果题目小了,论文写不长,字数上达不到要求,所以学生选题往往过大、过宽,比如“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山水精神”、“浅议以禅喻诗”、“中国古代小说悍妇形象的文化意蕴”、“中国古代诗歌游子主题研究”、“宋人精神之‘雅’与诗歌之‘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异类文章研究”、“宋词中的离愁别恨”、“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等,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写成一本书。类似的题目对8000字左右篇幅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是容纳不下的。所以,这些题目都必须修改,“大题小做”,都缩小了题目范围。
古代文学选题参考:
- 流动的意象水系:鹪鹩——从张华《鹪鹩赋》说起
- 南士北来与元代盛世文风
- 杜甫《秋兴》八首与悲秋之祖《九辩》——杜甫对宋玉悲秋意识的承继与发展探微
- 新时期以来范仲淹《岳阳楼记》研究综述
- 秦汉之际说辞思想探赜
- 论侯方域明末江南之行的文学创作
- 五句体与连章诗——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体式发微
- 话语变迁与概念重塑——从文体角度考察《中庸》升格
- 论经学对王充文学语言观的影响
-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
- 《论语》有朋束脩忠焉考释——兼论孔子教育思想
- 论曾巩的以史笔为墓志
- 摩崖石刻中的唱和诗文研究
- 从《诗经》学史看明代丰坊《诗经》著作的价值
- 朱子对传统诗经学命题的义理化改造——以“六义”说、“二南”说、“淫诗”说为中心
- 非忠晋愤宋模式的《述酒》解诂
- 从清代闺秀诗话丛刊看才媛的宗陶现象
- 从清繁观看钟嵘对陶渊明的欣赏和刘勰对陶渊明的摒弃
- 《南耕草堂诗稿》:一部被庐山遗忘的庐山诗集
- 臆度与漫说:七纬释词的诠释学立场及态度
- 仪式与文本之间——论《诗经》的经典化及相关问题
- 论《小雅·采薇》遣戍役的仪式功能
- 论《易》道阴阳规律的构成要素——以《周易·系辞传》为中心
- 《山海经》中猴类形象与金猴面具之渊源
- 黄裳集序跋中的地理书写
- 用避讳学常识注释《诗品》人物
- 宇文所安英译《杜甫诗》中的翻译缺失与补偿
- 临漳唐贤卢僎诗考异
- 活法诗论由首创到实践的变迁过程——从胡宿到黄庭坚
- 论苏轼对征税成本的精细考量——以密州榷盐为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